、黃楊木雕、細線條紙雕、甌繡、木偶戲、米雕、石雕、溫州彩石鑲嵌、賈瓦勒、甌瓷。......
甌塑溫州歷來以發達的傳統手工業著稱,被稱為“各類工人之鄉”。溫州的手工業非常發達。僅民間工藝就多達70種,浙江溫州的三雕就占了兩種。其中之壹是甌塑。甌塑俗稱油泥塑,是在泥塑和漆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初主要用於制作家具,後來也用於制作屏風、壁畫等裝飾品。
細紋刻紙細紋刻紙起源於樂清的民間剪紙——龍舟花。樂清的和林被命名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線雕紙傳承人。
布袋戲布袋戲在溫州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泰順縣素有“木偶之鄉”的美譽。溫州的木偶有三種:藥偶、布袋偶和提線木偶。2007年,藥用木偶被評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壹。
溫州石雕溫州石雕是“浙江三雕”(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石雕、青田石雕)之壹。溫州石雕是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青田石雕的壹個分支。上世紀20年代從青田引進。溫州石雕以青田優質葉蠟石為主。葉蠟石潤如玉,質地細膩。能工巧匠運用圓雕、浮雕、淺雕、雕等技法,雕刻山水、花卉、五谷、水果、神仙、動物、魚蝦、寺院、亭臺樓閣及各種器物。著名藝術家潘雨辰擅長青田石雕。作品《羅盛教》、《鐵騎奔騰》、《歡樂時代的孩子》被國內外有關部門收藏,其中《羅盛教》被北京軍事博物館收藏。
溫州彩石鑲嵌溫州彩石鑲嵌是石雕和木雕的結合。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光緒八年(1882),永嘉老藝術家潘阿敏開始用青田彩石片鑲嵌紅木、紫檀。後來藝術家們不斷創新創造,除了制作掛鏡和小屏工藝品,還增加了對聯和小屏工藝品,還增加了對聯和掛屏。它所用的石頭,從單壹到多種天然顏色的葉蠟石,發展到瑪瑙、牛角、人造或天然寶石;木材開始陸續使用紫檀木、樟木等高檔樹種,創造了平嵌、高嵌、全嵌等多種技法,向童話、民俗、現代生活拓展;制作過程分為15個步驟:制圖、塑形、排列、雕刻、拋光、搭配、木、畫、嵌、膠、雕、蠟、整理、繪圖、組裝。人民大會堂陳列著溫州藝術雕刻廠老藝術家王培珍、吳振德創作的《中國古代八大發明家》。
甌繡甌繡是溫州當地的傳統藝術,是中國六大著名刺繡之壹。它是在當地民間刺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吸收了上海刺繡和蘇繡的技巧。甌繡始於1000多年前的唐朝。興盛於明清時期,當時多用於寺廟刺繡圖案。清鹹豐三年(1853),溫州開始設立專業刺繡店。早期工藝美術家蔡和金敬之的刺繡作品曾在巴拿馬、加拿大和美國展出。
賈瓦勒賈瓦勒是我國古老的印染藝術,是用帶花紋的夾盤進行染色的工藝。它和紮染、蠟染同屬於中國古代三大紡織印染方法。
上世紀末,賈瓦勒還在浙南山區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國際印染界的關註。這種古老的印染技術至今仍保存在溫州蒼南義山鎮八代村和樂清中煙村。“蒼南佳悅”被列入浙江省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蒼南義山鎮八代村盛產賈瓦萊印染產品。用靛藍印染織物是壹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藝。
甌瓷溫州瓷器歷史悠久。截至目前,已鑒定出200多處古窯址。杜金玉的《傅園》說:“陶選出於東甌”。茶具東甌瓷最好,“東甌”指的是浙江溫州。甌瓷以其典雅的釉色、精湛的制作、多樣的造型和裝飾享譽海內外。由於溫州人擅長制陶,喜歡制作壹種小容器,稱為“甌”,“甌”字出自“瓦”,故名。後人稱之為“甌人”、“甌地”,溫州話也叫“甌話”,然後當地生產的瓷器也叫“甌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