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生半夏用明礬、甘草、石灰炮制後入藥。毒性低,祛痰作用強。半夏性溫,既能祛濕化痰,又能調理脾胃。常用於脾虛濕阻、痰飲之證,有清痰化痰、調理脾胃之功效。
清半夏:生半夏用明礬炮制,入藥。清半夏的毒性和辛燥性降低,祛痰作用增強,適用於體虛痰多、輕度寒濕者。
第二,角色不同
半夏性喜燥濕,性溫較低。用於痰多咳喘、痰多頭暈、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半夏擅長化痰。功能主要用於燥濕、祛痰、減輕不良反應、止嘔、消痞散結。治冷飲濕痰,嘔吐,惡心,咳嗽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失眠。外消癰腫。
第三,生物堿和氨基酸的含量不同
半夏及其炮制品中總生物堿的含量為生半夏>炮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水半夏。
氨基酸分析結果表明,半夏及其炮制品中氨基酸含量較高,其順序為清半夏>姜半夏半夏>生半夏>制半夏,半夏的炮制方法對氨基酸含量影響較大。
擴展數據:
繁育方法
1,塊莖繁殖。
半夏栽培2~3年,每年6、8、6月65438+10月倒苗後可挖出地下塊莖。選擇直徑為0.5~10cm、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中小塊莖作為種子,小莖比大莖作為種子好。與濕度適中的細沙混合,存放在通風陰涼處,待第二年冬季或春季取出種植。最好春天種,秋冬種產量低。
2.珍珠芽繁殖。
夏秋季利用葉柄下成熟的珠芽進行帶狀種植,行距10~16cm,株距6~10cm,開穴,每個穴放3~5個珠芽,覆土厚度1.6cm,同時施用適量的混合肥料,既能促進珠芽的萌發和生長,又能為母薯增加肥料,有利於
3.種子繁殖。
兩年多的半夏,從初夏到秋冬都能陸續開花結果。這種方法用於缺苗或育種。在秋季開花後大約10d,從刮鏟枯萎中收獲成熟種子,並儲存在濕沙中。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青半夏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法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