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而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則來源於1914年冬梁啟超在清華大學同系所作的壹篇題為《君子》的演講。
1914 11年6月,梁啟超在清華演講,用《周易》中的兩個形象激勵學生:“天道強,君子自強不息”和“地勢富,君子以德載物”。
指出君子的上進心就像天體的運行壹樣。他不應該壹次受涼,不應該為了利益而前進,遇到困難就退縮。而是要強調弄巧成拙,摒棄私欲,剛毅、堅忍、勇敢,避開艱難險阻,不斷自強。
同時,君子要厚如大地,寬以待人,嚴以律己,輕以待人,以寬廣的胸懷吸收新的文明,改良我們的社會,推動我們的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當起歷史的責任。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總結為清華大學的校訓。
擴展數據:
清華建校之初,有壹首英文歌詞的校歌,是外教寫的,但歌詞和歌曲都不盡如人意。何霖先生在1925的《清華周刊》上寫道:“我認為清華的英語校歌不能代表清華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精神。
仔細壹想,原來這首歌是壹位美國女士寫的,我突然意識到這首歌原來代表的是非常幼稚的美國化。而這種美國化不是我們需要的。"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23前後,學校公開征集校歌,王鑾翔老師套用的歌詞由校內外名人選編。那時,王先生是清華大學中國文學和哲學的教師。為了讓校歌有意義,他用文言文寫的。
三句歌詞氣勢磅礴,寓意深刻。何霖先生認為,這首校歌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能夠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
同時又能符合校訓,達到清華育人的目的。而且校歌的措辭也挺貼切的,大家都覺得很欣賞這首歌。“他正式提出取消當時的英文校歌,換成先生的中文校歌。
百度百科-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