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什麽?

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什麽?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壹,在仲春和春末之交,也就是立冬至日後的104天。這是祭祖掃墓的日子。

清明節原意為掃墓日,民國政府於1935年春分後15天定為國定假日,也稱全國掃墓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清明節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妳真的了解過清明習俗嗎,除了踏青掃墓,還有這些活動?

妳對清明習俗了解多少?

在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祖先早已成為習俗。唐代以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就成了壹種持續的節令傳統。即使在今天的社會,在清明節前後,人們仍然有去墳墓祭奠祖先的習俗:拔除雜草,擺放供品,在墳墓前焚香祈禱,焚燒紙錢和金元寶,或者幹脆獻上壹束鮮花,以表達對祖先的懷念。

1.掃墓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趁著掃墓的機會,全家老少在山野裏玩得不亦樂乎。回家後,他們順手折了幾根樹枝,戴在頭上,覺得很開心。有些人在清明節期間,在郊區遠足,表達他們自嚴冬以來的停滯情緒時,特意去大自然欣賞和欣賞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這種郊遊也叫春遊,古代稱為探春、春獵。它的意思是踩著草,在鄉下玩耍,看春光。

去郊遊

清明節前後是踏青的好時機,因此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古代女性平日不能隨便出門,清明節掃墓是難得的機會。因此,在清明節,女人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清明男人年”的說法。

妳真的了解過清明習俗嗎,除了踏青掃墓,還有這些活動?

3.蹴鞠

“蹴鞠”的意思是用腳踢球。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古都臨淄。唐宋時期最為繁盛,經常出現“壹日球不落”、“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亭觀之,萬人瞻仰”的場面。杜甫在《清明》詩中寫道“蹴鞠十年遠,萬裏蕩風俗同”,這也說明了當時蹴鞠活動的普及。在“中庸”的傳統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漸從對抗性比賽演變為表演性比賽。清代史書中關於蹴鞠活動的記載很少。

4.鬥雞

在古代,鬥雞比賽盛行於清明,鬥雞始於清明,壹直持續到夏季至日。中國最早的鬥雞記載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蔚然成風,不僅民間如此,皇帝也不例外。比如唐玄宗最喜歡鬥雞。

妳真的了解過清明習俗嗎,除了踏青掃墓,還有這些活動?

拍攝柳樹

射柳是壹種練習射箭技術的遊戲。據明代記載,把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把葫蘆高掛在柳樹上,弓射葫蘆,鴿子飛出來,以飛鴿的高度來判斷勝負。

6.其他人

除了祭祖和掃墓,清明節還有各種戶外活動,如遠足、郊遊、蕩秋千等。除了祭奠緬懷的悲傷,也將賞春的氣氛與歡樂融為壹體。

  • 上一篇:毯子的制造商是誰?橡皮布制造商介紹
  • 下一篇:【中醫秘方】壹種治療肝硬化的中藥——七方妙劑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