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根據陽歷,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蔥蘢的季節,也是人們春遊(古稱踏青)的好時節,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開展壹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古代還有壹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節日的起源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間節日,是八大重要節日之壹:上元、清明、長夏、端午、中原、中秋、冬季至日、除夕。壹般來說,它在陽歷的4月5日,但是它的節日很長。有兩種說法:初十前八天和初十後十天,這20天屬於清明節。
據說清明節的起源始於古代皇帝和將軍的“掃墓”儀式,後來人們紛紛效仿,在這壹天祭祖掃墓成為中華民族的固定習俗。本來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在唐代,掃墓的日子被定為寒食節。
“清明節”這個名字也來源於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氣氛。105入冬後的第壹天是齊的清明節。清明節氣* * *有15天。由於是清明節,時間在春分之後。此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晴朗,田野明凈,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生機。把這個時期稱為“清明”是壹個恰當的詞。
立冬後壹百零五天,至日被稱為寒食。過去禁火,吃冷食,所以也叫“寒食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綿山燒介子推,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寒食的習俗首先流行於山西。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鉆木取火的儀式,百姓也用柳條互相乞求生火。
節日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豐富有趣。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慢跑、蕩秋千、打蹴鞠、打馬球、插柳等壹系列習俗和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禁止吃冷食。為了防止冷食冷餐對人的傷害,大家都來參加壹些體育活動鍛煉身體。在清明節,人們避免打針和洗衣服,大多數地區的婦女避免步行。傍晚前,大門前要撒壹條灰線,據說是為了防止鬼進屋。因此,這個節日是壹個與眾不同的節日,既有為掃墓的悲傷和酸楚的淚水,也有踏青的歡笑。
相關詩歌
清明節名詩
清明節(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問當地人哪裏買酒省心?牧童笑而不答杏山村。
《墓上寒食》(宋)楊萬裏
直接去找老公!這座橋能脫離危險嗎?遠山楓葉外蒼,破屋孤麥旁。春風又來了,新建築都不見了。梨花為寒食,入節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