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似葫蘆絲。但葫蘆絲更甜壹點。
巴烏似蕭豎著吹的。
簡介
巴烏
巴烏,屬竹管銅簧樂器,簧為舌形。是彜族、哈尼族、傣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族吹奏樂器。當地彜語叫“及菲裏莫”,哈尼語叫“梅巴”。巴烏是流行在中國西南地區彜、苗、哈尼等族的單簧吹管樂器,巴烏用竹管制成,有八個指孔(前七後壹),在吹口處置壹尖舌形銅制簧片,演奏時橫吹上端,振動簧片發聲。巴烏音量較小,但音色柔美,西南地區的人們稱它為會說話的樂器。巴烏流行於雲南省紅河、文山、思茅、西雙版納、臨滄、德宏、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貴州省黔東南和黔南等地。在民間以單管者為主,亦有雙管合並而成者,稱為雙眼巴烏。傳統演奏方式均為直吹。常用音域多不超過八度。巴烏的音色非常地柔美悅耳,很像壹對鐘情的戀人在竊竊私語,低訴衷腸,所以每到晚間,彜族、哈尼族、苗族青年在談戀愛時,常用它抒發自己的衷情,傳遞愛慕之情。 傳統的巴烏,音域窄、音量小,但音色優雅。在各民族中,常用以伴奏舞蹈和說唱,也用於獨奏。哈尼族人民隨身攜帶,老人和青年們都喜歡吹奏。哈尼族和彜族的青年小夥子。常用巴馬來演奏情歌。在彜族,人們放羊時或晚間也常吹奏巴烏。 近幾十年來,巴烏經專業工作者的不斷改革,音色不變,音域擴大,音量增加,適於演奏寬廣、抒情的音調。合奏時,它也可以作為高音樂器與低音樂器的橋梁。
編輯本段發展過程
巴烏
傳統的巴烏,音域窄、音量小,但音色優雅。在各民族中,常用以伴奏舞蹈和說唱,也用於獨奏。哈尼族人民隨身攜帶,老人和青年們都喜歡吹奏。哈尼族和彜族的青年小夥子。常用巴馬來演奏情歌。在彜族,人們放羊時或晚間也常吹奏巴烏。 解放後幾十年間,巴烏的研制改革工作壹直在進行著,經過改革加鍵的巴烏,在保持傳統巴烏渾厚柔美音色的前提下,擴大了音域、音量,並且還能調微,能轉四個調,能奏出各種滑音、打音、吐音、顫音、飛指、抹音等技巧音。巴烏的創作曲目也更為開拓,它不僅可以演奏傳統的地方風格曲目,還可移植外國樂曲,如日本的《北國之春》等。 近幾十年來,巴烏經專業工作者的不斷改革,音色不變,音域擴大,音量增加,適於演奏寬廣、抒情的音調。合奏時,它也可以作為高音樂器與低音樂器的橋梁。
編輯本段構造制作
巴烏
巴烏外形似簫,竹制,在近封閉端的管壁上,開有壹個長方形吹口,管身八孔,前七後壹,並與吹口成45 度。 管上端裝有銅簧片(最早的巴烏,吹口上裝的都是竹制簧片,後來才改為銅制簧片,使用0.2~0.25 毫米厚的薄銅片制做),橫吹上端,振動簧片而發音,音色優美。 管身用細毛竹、青竹制,下端(或右端)開口,上端(或左端)留竹節或木塞封閉。上端管壁開長方形吹口,用蜂蠟粘壹長方形竹或銅制簧片,簧舌呈三角形,有細蔑編制的活動簧套。管身開八孔(前七後壹),與吹口成四十五度角。有的在下端開二至四個尾音孔。 巴烏的制作比較簡單,取壹段長約26到28公分的竹管,在上端近節處的壹側嵌上壹片三角形的銅質簧片,竹管上鉆開8個按音孔,能發出6個到9個的音。近年,雲南民族樂器制作師楊聲制成木管巴烏,用紫油木制,設銅插口。 這種樂器很奇特,說它像漢族的簫吧,卻是橫吹;說它像漢族的笛,卻又沒有笛的聲音清脆。這主要是因為它在上端的觸口處安了兩片銅制簧片而不是像笛子壹樣貼上竹膜,所以音量就不大。常用巴烏全長30—60厘米。音域:高音巴烏f1—g2、中音巴烏b—c2、低音巴烏f—g1。
編輯本段演奏方式
巴烏
巴烏是壹件極富民族色彩的樂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寬廣的音調,亦可演奏技巧性強的華彩樂段。合奏時巴烏音色易和其它樂器融合在壹起。巴烏由管身和簧片組成。管身竹制。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由於當地氣候溫和濕潤,壹般都不會開裂變形,待緩慢幹燥後,竹皮便呈白色。 巴烏用竹管制成,有八個按孔(前七後壹),吹口處裝壹尖舌形銅質簧片。演奏時橫吹上端,振動簧片發音。巴烏音量較小,音域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於伴奏舞蹈、獨奏等。 演奏時,管身粗而長者橫吹,細而短者豎吹。豎吹口含簧片,橫吹將簧片置兩唇間,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橫按兩管上三孔, 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橫按兩管下三孔,吹氣鼓簧按孔發音,氣流振動簧片並激發管內空氣柱***鳴,用吐音方法吹奏,有滑音、打音、顫音、抹音、琶音、飛指等技巧,可用循環換氣法奏長時值音符。 將吹孔四周邊緣削平,用蜂蠟粘貼上壹枚銅刺簧片。吹孔的大小多據簧框大小而定,壹般應略小於簧框。為保護簧舌,常用兩根細竹棍鑲在簧框兩側,只留壹條縫隙作為吹孔。也有的用細竹蔑皮編織成壹個保護簧舌的活動環套,吹奏時將其移開。管身上開有八個(前七後壹)圓形按音孔。橫吹的巴烏,音孔與吹孔不在壹條直線上,而呈45度角。還有的巴烏在尾端開有尾音孔。 簧片是巴烏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最早都使用竹制簧片,後來才改進為用黃銅(62或68樂器銅)制作,也可用合金銅、磷銅或炮彈銅殼制作。銅制簧片的厚度尤為重要,不應超過0.03厘米,厚者壹定要用錘鍛薄。將銅片剪成長2.5厘米、寬o.8厘米的長方形坯片,然後用鋒利的尖刀在其上—刻出銳三角形簧舌。簧舌的大小根據調高而定,以F調為例,舌長1.7厘米,舌根寬0.25厘米,刻好後將簧舌理平,底面用水砂紙磨去毛刺,再把舌尖挑起,使其翹高0.15厘米左右,達到簧舌與黃框縫隙微小、自由振動通暢。 簧片調音最為關鍵,簧舌根部較厚,中部及尖端較薄,應壹邊刮削壹邊裝在巴烏上試聽,以靈敏度高、音色優美、各孔發音協調為佳。簧片本身是有音高的,不同調高的巴烏所用簧片的音高也各不相同。通常應為調高的下方五度音,如F調巴烏,簧片應發升B音。簧片的音高允許有小二度的遊動範圍,如將簧片音提高為下方四度音,就要將基音孔的位置錯後或利用管口,才能使發合靈敏、明亮。巴烏與笙同是簧管配合系的樂器,但簧片不同。笙是每管壹簧發壹個音,簧舌是長方形的;巴烏是壹管壹簧發九個音,簧舌是銳三角形的,並且舌尖翹起。雖然都可以做自由振動,但音色根本不同,如果將巴烏換上空的簧片,就不會發出濃厚而柔美的音色。
編輯本段樂器特色
巴烏
在民間,巴烏常用於獨奏、合奏或為舞蹈和敘事歌等說唱伴奏。雖然巴烏的音域窄、音量小,但它獨具民族風格,極富民族色彩,吹奏起來,如怨、如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深受哈尼族、彜族人民喜愛。哈尼族人人隨身攜帶,老人和青年們都喜歡用巴烏來表達情意或追憶往事。彜族喜歡用兩支同調的巴烏齊奏或對奏。 居住紅河南岸的彜族同胞,常在集體歌舞活動中,用巴烏與竹苗、直、小三弦、月琴和木葉等樂器壹起合奏,來為特色濃郁的歌舞伴奏。特別是未婚青年小夥子,常用巴烏來演奏情歌、和姑娘“說話”,傾吐愛慕之情。有壹首巴烏情歌這樣唱道:“當我吹響了巴烏的時候,妳知道嗎?我告訴妳,走輕點呀走輕點,就是碰落了樹葉,也不要讓它落在水面土,為的是保守秘密。如果阿媽往後不同意.那已經遲了,遲了呀,我倆的心已經讓這巴烏緊緊連在壹起了。”在彜族,人們在放羊時或晚間也常吹奏巴烏。樂曲有《玩調》、《邀約調》等。
編輯本段樂器種類
巴烏
巴烏的品種較多,在哈尼族,有單管、雙管之分,由於竹管長短、粗細的不同,還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烏之分。彜族的巴烏,有豎吹和橫吹兩種,管身粗而長者橫吹;細而短者豎吹。在蒙自地區的土佬人(彜族支系)中,也流傳有雙管巴烏。佤族的巴烏,管長25 厘米左右,上面開有7 個(正 6背1 )音孔,在靠近音孔的管身上,均刻有人字形的紋飾。 巴烏因竹管長短、粗細不同.規格可分為高音、中音、低音巴烏三種。高音、中音巴烏,管長30厘米-50厘米、內徑0.8厘米~1.4厘米,低音巴烏管長60厘米-80厘米、內徑1.6厘米-2厘米。在距封閉端1.5厘米-2厘米的管壁上,開有壹個長方形吹孔,孔長2.4厘米壹3厘米、孔寬0.7厘米-l厘米。 雙管巴烏,又稱雙眼巴烏。彜族單簧氣鳴樂器。流行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個舊、蒙自、建水等地。管身竹制,由兩支形制、音高完全相同的豎吹單管巴烏並排綁紮而成。管身多用較細的無節青竹管制作,管長20厘米、內徑1厘米,管體修削成方筷形或將兩管相鄰處的管壁削平。正面開有六對圓形按音孔,孔距均等。在上端管口各插入壹截竹管作為簧管。簧管長4厘米、外徑1厘米,上留竹節,下口與管身相通,將簧管正面竹皮削平,在節下刻出壹個長3 .5厘米、寬0.3厘米的竹制簧片,簧舌朝上。 將兩管的上、中、下三處用細線綁紮牢固 。也有管身用鷹腿骨、雁腿骨或銀制的雙管巴烏。其中鷹腿骨制的雙管巴烏,管長17厘米,上開六對圓形按音孔,上口各插入壹截長3.7厘米的青竹制簧管,上刻竹簧,簧舌朝上。骨制或銀制的雙管巴烏多屬禮器,為博物館或民間收藏家所珍藏。 演奏時,管身豎置,將兩個簧管含入口中,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橫按兩管上三孔, 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橫按兩管下三孔,吹氣鼓簧按孔發音,音域c1—c2,為壹個八度。壹般不能超吹。雙管巴烏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較大。常用於獨奏或為民間歌舞伴奏。樂曲有《宰節莫》等。
編輯本段相關傳說
巴烏
在紅河南岸哀牢山區的哈尼族民間流傳著關於巴烏的—個古老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在紅河南岸的哀牢山區,哈尼族有—位純潔、美麗、善良的姑娘梅烏,與英俊、勇敢、勤勞的小夥子巴沖相愛.他倆發誓要像樹枝和綠葉那樣永世相伴,寨子裏的人無不贊嘆和羨慕他們。這事被深山裏貪婪的魔鬼知道了。就趁人們歌舞時,駕著壹陣狂風把姑娘掠走了,硬逼著姑娘和他成親,姑娘不畏魔鬼的威逼和利誘,始終堅貞不屈,壹言不發。 於是魔鬼惱羞成怒,兇慘地割去了她的舌頭,並將她扔進了深山老林。姑娘懷念著心上的戀人,整天徘徊在山林之間,有苦難言,時間壹天天地過去。壹天,樹林裏的仙鳥銜來了姑娘的舌頭和壹截竹子,讓姑娘把舌頭放進竹管裏,告訴她“竹子會幫助妳說話”。於是妨娘吹響了竹子,發出了優美的樂聲,表達對戀人的思念和對魔鬼的控訴。樂聲傳到巴沖耳邊,小夥子歷盡艱險,把姑娘救了出來,回到親人的身邊,重新獲得了幸福。後來人們用二人的名字擷首去尾,給這件會說話的樂器取名為巴烏。從此,巴烏就在哈尼山寨世代流傳。 在個舊的彜族支系聶蘇人中,有著這樣的傳說:古時候,有個聾啞人死了母親,他萬分悲痛,卻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悲哀。有壹天,他發現壹截帶有蟲眼的竹子,放在嘴裏壹吹,發出了低沈悲涼的音響。他想,竹管蟲眼能發響,要多挖幾個洞呢?於是他用尖刀在竹管上挖了幾個等距離的小孔,果然發出了抑揚頓挫的音響。他聽啊、吹啊,終於用會響的竹管吹出了自己思念母親的心情。此後,這種會響的竹管,彜語稱非裏的樂器就流傳下來了。 關於巴烏起源的傳說故事還很多很多,它們說明,巴烏是聰明智慧的各族人民在勞動中發明創造的。
編輯本段名曲介紹
創作的巴烏獨奏曲有:《漁歌》、《春到草原》、《邊寨歡歌》、《湖上春光》、《傣家姑娘選種忙》、《美麗的邊疆》和《紅河垤施歌舞曲》等。嚴鐵明作曲的《漁歌》,基本音調采自雲南紅河州哈尼族彜族民間音樂,曲調清新優美,抒發了邊疆人民對新生活的贊美。 廣為人知的傳統樂曲有彜族的《約調》,哈尼族的《串田地》、《傍晚的聲音》,苗族的《情調》、《約會》,傣族的《咧少調》、《贊哈調》、《芒市壩子調》等。
編輯本段巴烏學習方法與問題
巴烏學習中的若幹基本功訓練問題 巴烏是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中很有特色的壹種吹管樂器,流行於雲南省哈尼族、彜族、苗族地區,是壹種橫吹的單簧發音樂器,形制類似竹笛,大多竹制,也有木制的,以簧片震動發音。 壹般流行的是傳統的巴烏,開七個指孔和壹個附加音孔,音量較小,音域也比較窄,只有壹個八度多壹個音,這對於音樂表現力來說,有較大的局限。但它音色甜美、柔和,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又相對容易上手,所以人們對它還是非常熟知和喜愛的。 改良後的巴烏通過加鍵,在保持原有音色特點的基礎上,擴大了音域,達到了兩個八度多,而且音量和音樂表現力提高很多,但由於制作和演奏的難度有所增加,所以並不是很流行,主要是專業演奏人士使用。 巴烏的演奏方法,在許多巴烏教材中已有詳細介紹,在此筆者並不想作全面的介紹,只是根據平時在演奏和教學中得到的壹些心得體會,主要針對初學者基本功訓練中遇到的常見困難,提出壹些想法,希望能給學習者壹些指導,讓大家碰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壹些參考。 壹、呼吸 所有管樂演奏,都首先涉及呼吸問題,管樂演奏素來講求“氣、唇、指、舌”四大要素,“氣’是管樂演奏要素之首。其實,“氣”不僅是初學者最容易遭遇的困難,而且到最終妳能演奏得多好,也還是壹個呼吸問題。因為以後所有的問題,都與呼吸有直接的關系。 呼吸方法錯誤是最常見的問題,部分初學者運氣好或能順利僥幸過關,但總有許多人碰到困難,這足以困擾他多年。當然,教師引導得當能讓絕大多數的學習者避免這個困難。以下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巴烏演奏,而且適用於所有的管樂演奏。 在此談壹些註意要點: 1.初學者在最初1個月的學習中,不應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來呼吸,這樣做很容易導致不必要的緊張和錯誤。 建議初學者開始只使用壹半的肺活量。我們平時的日常活動,如走路、說話,大家都不會註意到呼吸;這是因為要維持我們生命的最低呼吸要求是不大的,所以這種呼吸方法是很自然的。演奏時的呼吸當然不同了,動靜大得多,最終可能會用到幾乎全部的肺活量,所以剛開始不宜明顯增大肺活量,應該從比自然肺活量稍微多的呼吸量開始,在正確的前提下,逐步增長肺活量。 2.把呼吸過程講解得太多、太詳細,也容易導致緊張和錯誤。 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人會走同手同腳,但在軍訓中常常見到。壹般高度集中註意力的情況下,才會容易產生這種動作失調的問題。所以要盡量鼓勵以自然的方式,在教師引導下,用模仿和想象來自然形成正確的呼吸方法。科學地講解橫膈膜的運動等原理是有必要的,但最好在正確掌握呼吸方法後,為進壹步學習提高掌控能力,自如地運用呼吸時再談到。 3.想象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管樂呼吸的困難在於它和普通的生活呼吸方法是不同的,壹般的生活呼吸都是胸式呼吸,而管樂演奏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的,很難體會,最好使用想象力將生活呼吸自然引導到正確的管樂呼吸方法上去。 想象的辦法是很多老師也用到的,但有人說管樂吸氣像“聞花香”,這並不很準確,因為聞花香只是用鼻子呼吸,這和我們要求的口鼻齊吸是不同的:其次,讓初學者聞花香實際還是胸式呼吸,不會變成胸腹式呼吸。“劇烈運動”的比喻也不可取,這種呼吸的強烈程度是有壹定可取性的,但與其是讓學習者體會這種不常用的呼吸狀態,不如讓他用想象的方法自然改變生活呼吸狀態效果更佳。 首先讓學習者體會“劃船”式的“反呼吸法”。具體做法是吸氣時感覺氣息是從腹部開始向後運動到背部,壹直到頭頂,呼氣時氣息再從頭頂向前運動到胸部,並落回腹部,整個運動方向就好似在劃船,雙手向前推動就是呼氣,往回拉就是吸氣。這種想象有兩個好處,壹是學習者能首先開始正確的呼吸姿勢,動作也比較大,有利於正確引導呼氣,二是以後的演奏有比較自然協調的身體動作,臺風也比較好。 比喻的方法很多,壹種失去引導效果,還可以再換另外的比喻。比如,我們還可以將呼吸比擬為遊泳,呼氣手往外往前推動,吸氣就好比是往兩邊滑動,還可將呼氣比喻為往前推開窗戶,或比喻為“嘆氣”。 這些圓圈運動方式可以說是最正確的原始呼氣方式,它的運動循環比較短,所以在學習者掌握這種基本方法以後,就可以建議他在呼氣開始後,將這種“向前畫圈”似的運動軌跡打斷,在胸腹的部位分別向左右運動開去,就能發出穩定悠長的長音了。這樣的長音音色是非常寬厚、自然甜美的。 4.先學呼氣,後學吸氣。 呼氣壹般都比吸氣更容易正確掌握,應該先學會呼氣,吸氣先吸少點,呼氣方法掌握了,吸氣方法的掌握也就不遠了。 5.平穩的長音是比較難練的,建議經常使用“四短壹長”的長音訓練方式。(如譜例1) 譜例1 壹般學習者剛開始練習時,是很難第壹次就直接準確發音的,通過數次重復,提醒他學會傾聽自己的聲音的習慣後,他會自我調整到最佳狀態。 二、唇的訓練 唇的訓練主要指訓練提高發音準確性的嘴唇力度控制,三度壹壹八度的音程訓練的解決的主要方法。吹奏跨度大的音程,能體會到不同音高的嘴唇松緊程度,還能同時訓練到運氣力度,氣息方向變化的準確程度等多種內容。訓練中最好也用多次重復同壹音程的方法,能提高學習者的練習註意力。 譜例2 訓練應該就像進實驗室壹樣,沒有練習目標,就寧可不吹,專註地進行訓練能事半功倍。多次重復訓練相同動作的重要性和樂趣在各種訓練內容中作用都是極其大的。 三、手指的訓練 手指的訓練問題有很多要求,但手指如何能運動自然和快速是大家註意的焦點。 1.手指的速度可以由以長音為基礎的打音訓練得到解決,需提醒學習者註意力只能放在長音和手的支撐點上(支撐點即除了正在打音的那個手指以外的其他放在巴烏上的手指)上,少想正在打的手指有利於讓它自由瀟灑地運動。可以比喻為用錘子敲鐵釘,放松的手腕和手指能讓整個動作協調、準確。 2.手指的速度不是初學時最重要的問題,初學時壹般要盡量放松(放松本身就是初學時的主題),不要達到最高速,最多達到最高速的80%就可以了,要充分放松手腕和手指。只有完全正確掌握手指的運動後,才能提速。提速時就需要妳適當地增加壹點兒手腕和手指的緊張度了,這樣才能達到妳能達到的最高速。 四、舌頭的訓練問題 1.舌頭的訓練主要是集中在單吐和雙吐技巧上,三吐在巴烏的演奏中運用不多,吐音也有壹個速度問題,和手指的要求相類似。要註意輕松和慢速訓練能讓妳正確,正確後適度的緊張能讓妳真正快速起來。 2.清晰度問題是演奏吐音時,運用舌頭的部位問題,應該盡可能的運用舌尖來運動,舌頭其他部位應該盡可能放松平躺在牙床上,但要註意演奏吐音時嘴唇比演奏相同的長音要稍微緊張壹點。 五、部分技巧問題 1.半孔演奏技巧 半孔是比較高難的技巧,能演奏出壹些正常全按指孔沒有的音;而且,運用得好,音準比叉指手法更準;同時,半孔是滑音技法必須掌握的前提技法,壹般某壹指孔與高音的關系是大二度的指孔都應該掌握這種演奏方法。 具體演奏有兩種方法:第壹種是壹般我們持巴烏的雙手都是像握著壹個雞蛋壹樣是圓形的,按半孔時可以將需要的手指單獨翹直,這樣就自然按住了指孔的內半孔,放開了外半孔,按放的高低距離用聽覺來調整,音偏高了就壓低壹點,音偏低就擡高壹點,這種方法適用於使用在指孔距離窄,難於左右移動手指的時候:第二種方法是向高音方向平行移動手指,用聽覺調整滑動的左右距離,音偏高就少移動壹些,音偏低就多移動壹些,這種技法適用於演奏滑音技巧需要按半孔時使用。兩種方法都應該掌握,要分別練好。 2.滑音 滑音是巴烏演奏必不可少的,壹種非常有韻味的演奏技巧,單獨手指或單組手指(多個手指同時移動)的移動訓練是需要耐心仔細地來訓練的,移動的方法是單個或同時左右移動。上滑音向高音方向移動,下滑音向低音方向移動,復滑音按需要的方向開始移動,然後再回到起點。 這種滑動技法很多人只是簡單的左右運動,其實準確地訓練,並不是平行的左右運動,而是單個手指或多個手指同時的劃圓圈運動,上滑音順時針運動,下滑音逆時針運動,在指孔上方劃壹個小圓圈。特別要註意的是,下滑音更難掌握,要多練才能和上滑音壹樣自然流暢。 六,樂感和韻律 最後談到樂感,是因為很多學習者在相對枯燥的基本功訓練中常常忽略掉樂感問題,失去這個必須時刻關註的訓練目標是很不應該的。 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不要忘記了我們學習的最初目的,就是要有樂感和韻味地演奏音樂,得到歡樂。其實,壹個簡單的長音也能演奏出富有樂感和韻味的樂音,我們要養成這個良好的習慣:就是壹開始吹奏就要演奏出優美的樂音。 當然在樂曲演奏中,樂感和韻味就更重要了。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演奏出樂感來,或者不懂演奏出樂感,具體需要去做些什麽,只知道籠統地說演奏出樂感就是吹出音樂感覺來,其實樂感和韻味也是可以比較精確地說明的。 樂感可基本概括為強弱控制和音色控制,主要是強弱控制。強弱不是大家習慣認為的那樣,以小節為單位去看,2/4拍就是“強、弱”,3/4拍就是“強、弱、弱”,4/4拍就是“強、弱、次強、弱”,這只是節拍自帶的強弱概念,如果誰真要這樣處理強弱,除非是壹些節奏感強的簡單兒歌,不然會明顯破壞音樂的完整性。真正的強弱控制應該以樂句為單位來處理,在壹個樂句中,音符的走向是向高音發展,就應該強起來,反之,則應該弱下來,這是壹個基本的處理原則。這個基本原則,再結合附點、切分音等特殊節奏音型自帶的強弱關系,靈活處理後,就適用於大部分情況。當然,這種規則不是絕對的,作曲者的意圖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不是音符向高音流動就壹定要強,或許作曲者偏偏要求這裏要減弱,所以譜子上的各種提示是具有絕對權威的。了解了這壹點,學習者可以很容易地吹出有樂感的音樂來。 而要演奏出巴烏的韻味,就需要熟知巴烏本身特有的音色、技巧和演奏方法,並去努力了解巴烏流行地的音樂風格,大家多聽相關的音響資料,自然能體味出巴烏獨有的韻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