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有毛主席舊居、炮校、九龍泉、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等景點供中外人士參觀學習。
南泥灣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也是中國農墾事業的發祥地。
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
1965年10月,陜西省政府決定,為恢復和發揚南泥灣農墾的革命傳統,組建了陜西省農建師141團,現名為陜西省延安市南泥灣農場。
目前,農場下屬有農業公司,農墾綜合服務公司,農墾光華木器廠,龍泉石油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省中天香料有限責任公司等十三個經濟實體和子校、醫院兩個事業單位。全場總人口1579人,其中職工483人。土地總面積2.3萬畝,其中耕地4100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經濟作物有香紫蘇、中藥材、果類等。
過去由於種種歷史原因,農場自1977年起壹直沒有改變負債經營的貧困局面。為了改變這種貧困局面,南泥灣農場被列入1993-1995年扶貧開發建設項目,總投資800萬元。幾年來,經過廣大職工幹部的***同奮鬥,項目建設基本完成,主要是:(壹)光華木器廠改擴建項目。改造廠房1900平方米,購買大中型機械,形成年加工木材3000立方米的生產能力。(二)漁業基地建設。修建漁塘374.3畝,形成了年產鮮魚100噸以上的生產能力。(三)子弟學校建設。新投資108萬元,新建和改造校舍5269.7平方米,增添了部分桌凳,圖書儀器,使教學班次達到12個,可容納中小學生500多人就讀。
以上項目的實施,使南泥灣農場的基本條件有了改善,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職工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為了徹底改變農場的貧困狀況,1995年,延安市委、市政府決定立項搞好南泥灣農場扶貧開發基地建設後續工程。主要搞好七個項目:
1、5000畝經濟基地建設。總投資218.75萬元。進入早期年產杏仁100萬公斤,產值1000萬元,利稅525萬元。
2、商品牛羊基地建設。包括草場、基礎牛群、肉牛育肥廠、畜牧獸醫站等項目,總投資351萬元,建成後每年產純毛20噸,牛羊肉160噸,實現產值378萬元,利稅286.2萬元。
3、飼料加工廠建設。該項目為商品牛羊基地建設配套工程。總投資79萬元,年加工能力1000噸,項目建成投產後,年產值162萬元,利稅50萬元。
4、食品加工建設。包括面食加工與果汁飲料兩條生產線,及配套機房、儲存庫、運輸設備等。年生產面食300噸,濃縮果汁300噸,庫存產品100噸,總投資257.9萬元,項目建成後,年產值可達412萬元,利稅107.74萬元。
5、南泥灣墾區旅遊業項目。包括恢復保護毛澤東同誌舊居、359旅旅部,革命烈士陵園等8處革命紀念地景點的建設,總開發面積15km2,建築總面積2000平方米,總投資236.4萬元。
6、石油開發。現已打井18口,年產原油3500噸,計劃到2002年打井100口,實現年產原油2.5萬噸。
7、陜西省中天香料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建設。計劃年產香料紫蘇浸膏及刺五加浸膏等醫藥中間產品8噸,香紫蘇油1.8噸。
後續項目的實施,定會加速農場經濟發展,徹底改變貧困面貌,使昔日的“陜北好江南”再次成為經濟繁榮昌盛、物質文化高度文明的農墾明星企業。
開發建設好南泥灣,使南泥灣經濟發展與歷史地位相稱,是南泥灣廣大職工的迫切願望,也是延安人民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寄予的願望。我們熱忱希望社會各界壹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南泥灣的發展,為南泥灣的開放牽線搭橋。真誠歡迎中外客商及社會各界人士來南泥灣觀光旅遊,投資合作開發,興辦實業,***圖發展大業,建設好南泥灣。
皖南事變震驚中外。毛澤東在《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中,對國民黨作出了如下的譴責:……欲以所謂中日聯合“剿***”,結束抗戰局面。以內戰代抗戰,以投降代獨立,以分裂代團結,以黑暗代光明……道路相告,動魄驚心。時局危機,誠未有如今日之甚者。
國民黨封鎖的同時,日軍也在實施囚籠政策和蠶食政策,為了對此予以反擊,1940年8月20日,彭德懷率領八路軍22個團的兵力在“青紗帳”的掩護下,給日軍在華北的運輸網以出其不意的沈重打擊。三個星期後,更多部隊參加了戰鬥,總數達到104個團。
百團大戰歷時5個多月,八路軍***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計斃、傷、俘和投誠日偽軍達41480人,此外,還繳獲和破壞了大量的軍用物資。
彭德懷在1970年回憶,這場戰役壹箭雙雕:它既反擊了國民黨批評***產黨“遊而不擊”的輿論攻擊,又證明日軍囚籠政策和蠶食政策的失敗。
日軍隨後對各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國民黨也實行封鎖政策,邊區政府生存日益艱難,延安迎來了8年抗戰中最為艱苦的歲月。軍民幾乎到了沒衣穿、沒油吃、沒鞋襪、沒被子的地步,就連毛澤東開會作報告,也穿著帶補丁的衣服。
面對日益困難的經濟形勢,毛澤東在延安發動了大生產運動:他率先垂範,在楊家嶺的辦公樓下親手開辟了壹片荒地,種上辣椒、西紅柿等蔬菜;朱德背著籮筐到處拾糞積肥;周恩來迅速成了紡線能手。
1941年3月,八路軍359旅由王震率領,進駐延安以南的南泥灣,開荒種田。經過幾年辛勤勞動,戰士們把荒無人煙的南泥灣,開墾為“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江南”。
延安“大生產運動”取得了奇跡般的成功,僅從1941年到1942年,邊區***開墾荒地180萬畝,增產糧食47萬擔。1942年,邊區公營工廠發展到62個,年產土布10萬匹,並能煉鐵、煉油、修理機械、制造武器彈藥等。
到1944年,根據地順利度過了困難時期,居住人口增長到8000萬人,軍隊發展到47萬人,民兵227萬人,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視的力量。
日益壯大的紅色延安,吸引了無數熱血青年不遠千裏來投奔。據統計,八年抗戰期間,遷入陜甘寧邊區的人口達18.6萬之眾,包括丁玲、蕭軍等人在內的大批作家、知識分子、文化青年、記者、國際戰士和對新生活滿懷期待的百姓。
許多人壹走進延安,立刻看到壹個充滿生氣和活力的新天地,看到壹種真摯而平等的新的人際關系,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攝影家吳印鹹回憶道:
“深厚堅實的黃土,傍城東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聳入雲的古寶塔,以及那壹層層,壹排排錯落有序的窯洞,這壹切都使我感到新鮮。特別是這裏的人們個個顯得十分愉快,質樸,人們之間的關系又是那麽融洽。……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覺得我已經到了另壹個世界,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理想所在。”
而邊區政府由全體選民直接選舉參議會,組織農民用“燒香窟窿”、“數豆豆”的方式投票選舉,根據新民主主義理論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權實踐———三分之壹黨外人士、三分之壹中間派和***產黨員壹起組織邊區政府,也將邊區政府的良好形象展示給了外部世界。
這些措施使中外人士對邊區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整風運動
1943年,毛澤東將住所搬到距離延安3公裏的棗園。這時,正是延安整風運動的高潮。
遵義會議以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教條主義壹直困擾著黨的領導層;另壹方面,從1937年到1940年,黨員隊伍迅速擴大,人數猛增20倍。80萬黨員中不乏目不識丁的農民和地主子弟,他們大部分缺乏基本的馬克思主義素養。
整風運動由毛澤東發起,1941年5月19日,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這標誌著整風的開始。1941年9月率先在高級幹部中展開。當時中央和各根據地成立了高級學習組,所有的中央領導都要參加,先是學習文件,然後是批評和自我批評,個人寫出思想總結。僅周恩來在整風運動中就寫了五萬多字的筆記。
次年2月1日,整風運動開始擴大範圍。毛澤東在中央黨校的開學典禮上宣布,為了“保持我們隊伍的良好秩序”,為了“穩步行軍”,必須在全黨範圍內整風。
在這場歷時四年之久的運動中,毛澤東多次發表具有很強針對性的講話,如1942年2月的《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1944年4月的《學習和時局》等。
這場被毛澤東期望為“全黨範圍的意識形態革命”通過延安文藝座談會,也席卷了整個解放區文藝界,對新中國文藝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場文藝座談會於1942年5月2日召開。5月23日的座談會上,毛澤東“慢條斯理卻氣勢磅礴”地發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總結了“五四”以來革命文藝運動的歷史經驗,提出文藝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壹個組成部分,明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
延安整風是黨的歷史上壹個標誌性重大歷史事件,是壹次全黨範圍內規模空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為領導全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逐鹿全國
1944年,中國***產黨開始在敵後抗日根據地展開大反攻。八路軍、新四軍發展到91萬人,民兵220萬人,19塊抗日根據地的人口已經接近壹億。
與此同時,國民黨部隊卻在豫湘桂戰役中大潰敗,損失60萬軍隊。國***力量此消彼長,中國***產黨第壹次看到了走向全國的希望。
抗日戰爭接近勝利時,毛澤東先人壹步,把戰略布局的眼光瞄向了全國,當年11月1日,毛澤東命令王震率軍南下建立根據地。臨行前,毛澤東分析形勢:國民黨壹點希望都沒有了。中國人民要解放,中國要得救,只有***產黨才有辦法。全國老百姓都仰望著我們。所以,“我們要盡量發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發展自己的力量”。
壹個月後,新四軍南下部隊也分兩路渡江,重新回東南地區發展。
軍事布局的同時,毛澤東開始在思想和組織上進行準備。
1945年4月23日,中***七大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隆重開幕。毛澤東和朱德的巨幅畫像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畫像擺在壹起,主席臺上方的紅色橫幅上寫著“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
會議前後開了近50天時間,在漫長的會期裏,毛澤東強調:“我們***產黨現在是壹個很大的黨,壹個24年來有了很多經驗的黨,壹個準備勝利的黨。我們要在全國勝利,我們有這個誌向。”
1945年8月8日,蘇聯參戰,百萬蘇聯紅軍進入我國東北,抗戰勝利因之加速。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壹戰的聲明》,號召中國人民和壹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大反攻,奪取最後的勝利。
蘇聯參戰後,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人夜以繼日地投入工作。毛澤東幹脆把辦公室搬到棗園的小禮堂,周圍放著壹圈長條靠背木椅,大批幹部在那裏領取指示,隨後迅速從延安奔赴全國各地。
最為決定性的壹步是8月11日邁出的,當天,冀熱遼解放區部隊迅速奔赴東北。東北是重工業基地,又是糧倉,還有充足的兵源。毛澤東當機立斷,從關內各解放區抽調大批主力部隊晝夜兼程急進,進入東北。
東北大局壹定,國民黨的失敗已經難以避免。
1946年,國***和談徹底破滅,國民黨部隊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次年3月7日,中***駐南京代表董必武返回延安,維系了10年的國***第二次合作落下休止符。
戰火硝煙俱往矣,現在的紅都延安,處處煥發著生活的氣息:大型超市和購物廣場前人潮洶湧,出租車司機就著《笨小孩》的音樂節奏扭動腰肢,時尚男女在街頭毫無顧忌地打情罵俏,小夥子們則在夜市大排擋就著烤肉啤酒猜拳行令。
8月25日,在楊家嶺,壹隊北京遊客在中***七大舊址前張開黨旗宣誓;延安革命紀念館門口,遊客們紛紛站在毛澤東銅像前留影;而在棗園,幾位老人在毛澤東居住的窯洞前逡巡良久,穿軍裝的女講解員在講述當年的故事。陽光下,壹切溫暖如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