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馮·俾斯麥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魯士壹家大貴族地主家庭。他在父親的
莊園裏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後來入大學學習,在學習期間,他強暴蠻橫、兇悍粗野,曾與同
學作過27次決鬥。大學畢業後,他回到家鄉管理自己的兩處領地。
1848年,德國爆發革命,俾斯麥在自己的領地上組織起軍隊,準備武力鎮壓革命。
1851年—1858年,他擔任普魯士邦駐德意誌聯邦代表會的代表,1859年任駐俄大使,1861年改任駐法大使,1862年他出任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由以上介紹可以看出,俾斯麥是壹個主張使用武力的頑固分子,而且很了解俄、法統治者的內心想法,這就使他當上宰相後深知該如何使用武力去對付敵人。
俾斯麥當上宰相的第壹周,就在邦議會上發表了他的首次演說,他非常激動地說道:“當代的重大政治問題不是用說空話和多數派決議所能決定的,而必須用鐵和血來解決。德國所指望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他的武力!”這就是“鐵血宰相”的由來。那麽他這番演說用意何在呢?
原來,許多世紀以前,德國就壹直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中,這種群龍無首的情況名聞歐洲。1815年,各封建國家在維也納召開會議,建立了“德意誌邦聯”,它包括力量較強的奧地利、普魯士和其他小國***34個國家和4個自由城市。但這個邦聯並不是壹個統壹的國家,各小國仍然具有完全獨立的主權,有各自獨立的政府和軍隊,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關稅政策以及不同的發展水平。實際上,所謂組成邦聯,只不過徒具形式而已。
但是,各小國互相主動聯合,說明了壹個重要問題,即:分裂不利於經濟發展。為了全體德意誌小國的***同利益,他們寧願聯合起來。
願望是好的,可以說,德國的統壹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怎樣統壹?由誰來統
壹?這個問題顯然非常難辦。光靠這種松松垮垮、無任何約束力的“邦聯”是不行的。這樣,到了19世紀五六十年代,德意誌的統壹問題就提到了各小國的議事日程。各個封建小國都在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
形勢顯然對當時具有較強的兩個大國有利,那就是奧地利和普魯士。
奧地利想以自己為中心來統壹德國,並希望把普魯士與別的小國壹樣,包括在內。而普魯士則不同,他們計劃要統壹的國家中,排除了奧地利。
就這樣,雙方展開了鬥爭。
50年代初,雙方勢均力敵。1850年春,奧地利主動發起攻勢。5月,奧地利在法蘭克福召集全德代表會議,會議決定恢復全德議會,並由奧、普輪流擔任主席。但是,普魯士予以斷然拒絕。結果,雙方談判告終。
50年代末,普魯士開始反攻。它首先與許多德意誌小國發展了經濟聯系。並利用18
59年法、意與奧地利打仗的機會,企圖迫使全德議會交出領導權。1960年春,普魯士開始軍事改革,大大加強了軍事力量。
1862年9月,俾斯麥擔任首相之職時,正是普魯士軍事力量處於上升時期,這正好為他的鐵血政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俾斯麥深知,議會裏的資產階級議員只會吵吵嚷嚷,他們懦弱無能,根本沒有實力對抗政府,所以,為了更有效地實行“鐵血政策”,他幹脆壹腳踢開議會,在議會指控政府“違背憲法”的情況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開揚言:“沖突在所難免,在沖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壹定獲勝!”壹副挑戰者的姿態。同時,他還知道,壹旦自己的“鐵血政策”得到最後勝利,取得了全德的統壹,那麽,這些嘰嘰喳喳的資產階級議員就會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
俾斯麥“鐵血政策”的第壹步,就是向丹麥進攻。1863年末,丹麥合並了屬德意誌緯聯的施勒斯維希小公國。次年初,俾斯麥聯合奧地利對丹麥作戰。俾斯麥之所以要聯奧抗
丹,原因是既解除了後顧之憂,又能***同對外。奧地利馬上同意了普魯士的要求,普奧聯合向丹麥發出最後通牒,隨即開始戰爭。丹麥以4萬士兵對6萬敵人,結果戰敗。普魯士得到了施勒斯維希。奧地利也得到了另壹小公國何爾斯泰因。“鐵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對奧地利的戰爭。打敗丹麥後,俾斯麥調轉槍口,對準了奧地利。但打敗奧地利並不象打敗
丹麥那樣容易。於是俾斯麥先聯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區壹直受奧地利欺淩,所以馬上答應了普魯士的請求,雙方結成反奧聯盟。然後,俾斯麥三次親往法國,假意許諾拿破侖三世,打敗奧地利後,讓法國得到壹份領土報酬。這樣,穩住了法國。
做好了這些後,俾斯麥對奧地利壹再挑釁,要求奧地利將不久前從丹麥手中得到的小公國何爾泰因讓給普魯士,同時提出改革德意誌聯邦法案,以期排除奧地利在整個德意誌的影響。奧地利當然不答應,於是就聯合不少德意誌小國對普魯士進行“制裁”。於是普奧戰爭爆發。
1866年6月,奧軍28萬人對付普軍25萬人,7月3日,雙方集結於薩多瓦村附近展開決戰,俾斯麥下決心壹舉擊潰奧軍,並自帶毒藥,準備壹旦失敗就服毒自殺!
結果,普軍大獲全勝。10天後,俾斯麥逼近奧地利都城維也納。在有人提議壹舉占領奧地利全境時,狡猾的俾斯麥沒有聽從,他估計到法國會出面幹預,另外,他可能還會利用奧地利。
果然,拿破侖三世出面進行了調停,雙方達成協議。奧地利宣布退出德意誌,並將四個邦國和壹個自由市讓歸普魯士。
這樣,普魯士就統壹了德國整個北部和中部地區,建立起了壹個北德意誌聯邦。這時只有德意誌南部緊鄰法國的四個小邦國仍舊保持著獨立。俾斯麥想兼並這四個小國,但他知道,法國也有同樣相法,而法國是這樣的強大,不打敗他,德國的統壹將不可能實現。同時,俾斯麥對法國境內富裕地區阿爾薩斯和洛林也很感興趣,早已垂涎三尺。
所以,俾斯麥“鐵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進行普法戰爭,打敗法國。
於是,他經過充分準備,於1870年發動普法戰爭,次年大獲全勝。普魯士軍隊開進
巴黎附近的凡爾賽,並在凡爾賽宮,宣布以普魯士為首的德意誌帝國成立。普魯士國王威廉
壹世為德意誌帝國皇帝,俾斯麥為首相。德意誌的統壹完全實現。
這就是“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鐵血政策”,他采用這種政策,終於使德國走上統壹。
客觀地說,德國的統壹是歷史的必然,它有助於德國經濟的發展,是進步的。但是,統
壹後的德國實力逐漸強大,可能是這種“鐵血政策”的不斷影響,德國逐漸成為世界戰爭的
策源地,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