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有: 祭竈 掃塵 貼春聯、門神 年畫 倒貼“福”字 除夕夜 年夜飯(團年飯) 祭祖 守歲 回娘家 初六送窮 接財神 紅包(壓歲錢) 新年贈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迎春 具體壹點: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竈] [掃塵] [吃竈糖] 我國的春節壹般是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揭開序幕的,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壹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竈儀式。舉行過祭竈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時間,民間稱之為“迎春日”。 臘月二十五:[接玉皇][趕亂歲][照田蠶][千燈節] 送竈神上天後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壹個好時機。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 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壹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 [過趕年] 除夕前壹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吃年夜飯][放爆竹][祭祖][給壓歲錢]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壹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正月初壹:[拜年][開門炮仗][占歲][貼畫雞][聚財] 這壹天是壹年的頭壹天,春季的頭壹天,正月的頭壹天,所以稱為“三元”;這壹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曾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更改正月初壹的時間。 正月初二:[祭財神][財神的傳說]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壹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正月初三:[燒門神紙][谷子生日][小年朝] 小年朝,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正月初五:[祭財神][路頭神][送窮][開市]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壹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娘在這日歸寧。壹說破五這壹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正月初七:[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壹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這日還有不行刑的風俗。 正月初八:[谷日][順星]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壹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十:[石頭生日][賀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舊時民間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具體日期因地而異,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正月十五:[元宵節][送孩兒燈][迎紫姑][走百病][偷菜節][巴烏節] 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壹個月圓夜。因歷代這壹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壹個較長的過程,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壹”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立春風俗:[東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華先民於立春日進行的壹項重要活動。在周代,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上一篇:新西蘭穿衣特點簡介下一篇:家鄉特產廣告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