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誰能告訴我古代有哪些名劍

誰能告訴我古代有哪些名劍

光劍:古代名劍。春秋時吳王夫差所用之物,長約壹尺五寸,莖為圓柱形,有兩道箍棱。劍身有兩行陰刻篆字,銘文“攻玉王光自(乍)用劍以戰茂人。”為安徽省南陵縣出土文物。 吳王劍:古代名劍。《項奎虎丘山詩》:“當時吳王劍,礪光裂巖幽。” 吳王夫差劍:古劍名。為春秋時期吳國君主夫差所用。河南輝縣出土文物。劍通體長59.1厘米,劍身寬厘米。劍身上有陰刻篆字銘文:“攻吾王夫差自作其之用。” 吳王光劍:古劍名。為春秋時期吳國君至光所用。安徽南陵縣出土文物。劍通體長50厘米,莖為圓柱形,有二道環棱形箍。劍身有脊,近臘處有兩行陰刻篆字銘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劍以戰戍人。” 吳越劍:古代名劍。《周禮.冬官》:“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越之劍,遷手其他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 永用劍:古代名劍。《拳劍指南》:“永用劍是銅質鑄,為古吳季子之子逞之佩劍。……此劍式樣頗小,度為古代佩持之手劍。”此刻全長壹尺五寸六分,重為壹斤六兩,劍柄較短。 伍子胥劍: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所帶寶劍。清.俞越《茶香室三鈔.伍子胥劍》:“伍子劍,在淡臺潮中,長五尺許,有伍子胥,時浮水面,人取之必病,棄之好安。” 必盧:古代名劍。《吳越春秋》:“越王賜文種屬盧之劍。”壹作“屬鏤”。參見“屬鏤”條。 屬鏤:古代名劍。《左傳.魯哀公十壹年》載有:“吳王夫差賜伍子胥屬鏤自刎”事。《吳越春秋》作“屬盧”;《廣雅.釋器》作“屬鹿”;揚雄《太玄賦》作“屬婁”;《荀子.成相》作“獨鹿”。參見“幹勝”條 獨鹿:古代劍名。《荀子.成相》:“恐為子胥身離兇,進諫不聽,剄而獨鹿棄之江。”《註》:“獨鹿與屬鏤同”。“屬鏤”系吳王夫差賜伍子胥劍名。 越王勾踐劍:古劍名。為春秋越國君主勾踐所用。湖北江陵縣望北壹號墓出土。劍通體55.7厘米,劍身寬4.6厘米,劍柄長8.4厘米。上有銘文,曰:“越王鳩淺自作用劍。” 鳩淺即勾踐。 越州勾劍:指春秋時越王朱勾之寶劍。湖北省荊門市子陵崗發掘出五百多件東周至東漢時期的重要文物。其中越王州勾劍尤為珍貴,是繼越王勾踐劍之後出土的又壹件兵器國寶。這把劍通體長56.2厘米,以篆文鑄成的銘文“越王州勾自作用劍”清晰而精美,可與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媲美。 步光:春秒時期越國名劍。《史記》:“越使大夫種言於吳王,曰:“聞大王將興丈義,因奉屈虜之矛,步光之劍。” 扁諸:古代劍名。《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吳敗齊師於艾陵之上,還師臨晉與定公爭長。吳師皆文犀長盾,扁諸之劍,方陣而行。”註:“闔閭既鑄成幹將、莫邪二劍,余鑄得三千,並號扁諸之劍。” 時耗:古代名劍。《越絕書.越絕外傳.吳地記》:“扁諸之劍三斤,方圓之口三千。時耗、魚腸之劍在焉。” 長揚劍:春秋時代晚期的鋼劍。因1976年4月考古者發掘長沙“長揚六十五號”墓時出土,故得名。為我國被發現的第壹柄古代鋼劍。此劍莖長7.8厘米,身長30.6厘米,寬2-2.6厘米,脊厚0.7厘米。 長鋏:古代寶劍名。較-般劍為長。《楚辭.九章.涉江》:“帶長鋏之陸離兮!”王逸註:“長挾,劍名,其所帶長劍,楚人名為長鋏也。王夫之通釋:“長鋏,劍也。”《戰同策.齊策四》:“居有傾,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兮’。” 陽劍:古代名劍。《文選.匕命》:“楚之陽劍,歐治所營。” 鹿盧:古代名劍。《宋書.符瑞誌》:“宋太宗為徐州刺史,出鎮彭城,昭太後賜以大珠,鹿盧劍,此劍是禦服,占者以為嘉祥。” 定秦:古代名劍。相傳為秦始皇所鑄之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秦始皇在位三十七歲,以三年歲次丁已,采北祗銅鑄二劍,名曰‘定秦’,小篆書。李斯書,長三尺六十。” 誡劍:古代劍名。傳說為秦昭王稷在位時所鑄。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秦昭王稷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歲次丙午鑄壹劍,長三尺,銘曰‘誡’,大篆書。” 水心:古代名劍。《晉書.束哲傳》:“又秦昭王以三月置酒河曲,見金人奉水心之劍。” 赤霄:漢高祖劉邦斬蛇所用之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劉季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於南山得壹鐵劍,長三尺,銘曰‘赤霄’,大篆書。” 斬蛇劍:壹名“斬蛇”。漢高祖劉邦白蛇之寶劍。《西京雜記》:“高祖斬白蛇劍,十二年壹加磨瑩,刃上常若霜雪。”參見“斷蛇”條。 斷蛇:古代劍名。《廣雅.釋器》:“斷蛇,劍也。”王念孫《疏證》:“《西京雜記》雲:‘漢高帝斬蛇劍,劍上有七采珠、九華玉以為飾,刃上常若霜雪,光彩射人,蓋即《廣雅》所謂斷蛇也’。”參見“幹勝” 條。 秀霸:漢光武帝劉秀所佩之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光武)未貴時,在南陽鄂山得壹劍,文曰‘秀霸’,小篆刻,帝常服之。。” 分景:古代名劍。《漢武帝內傳》:“王母腰佩分景之劍。” 崩劍:古代名劍。漢平帝所用的寶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漢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掘得壹劍,上有帝名。因服之,大篆書。” 神龜:古代名劍。漢文帝劑恒在位時所鑄。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文帝恒在位二十三年,以初元十六年歲次庚午鑄二劍,長三尺六寸,銘曰‘神龜’。多刻龜形以應大橫之兆。” 隨侯劍:古代劍名。《漢書.郊祀記》:“又以方土言,為隨侯劍,寶玉、寶璧、周康寶鼎,立四祠於未央宮中。” 飛景: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鑄造的三把寶劍之壹。曹丕《曹論》:“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浹以清漳,光似流星,名曰飛景。”壹作“蜚景”。元倉子曰:“蜚景之劍,威奪百日,氣成紫霞。” 流采: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鑄造的三把寶劍之二。參見“飛景”條。 華鋌: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鑄造的三把寶劍之三。曹丕《典論》:“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以為三劍:壹曰飛景,二曰流彩,三曰華鋌。俱長四尺二寸,重壹斤十有五兩,淬以清漳,勵以,飾以文玉,表以通犀。” 孟德劍:三國時曹操所用之玉劍。因曹操字孟德,故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魏武帝曹操,以建安二年,於幽谷得壹劍,長三尺六寸,上有金字,銘曰‘孟德’,王常服之。” 曹操對鋒利刃:刀式古劍。劍背貼護手處有篆文“曹操對鋒利刃”,故名。劍身長三尺二寸四分,寬約壹寸二分,重壹斤七兩,貼護手處鑄有三朵小花。劍鐓與護手皆嵌銀精鑄,其柄與護手均似刀形。1918年,山東濟寧西關古墓中出土。 珠劍:古代名劍。《南史.羊侃傳》:“魏帝壯之,賜以珠劍”。 楊修劍:古代名劍。為漢末文學家楊修的佩劍。劍身長壹尺六寸八分,篆有“楊修”二字,柄長八寸,重十四兩。便作圓環形,護手及劍柄、劍鞘均為木質,吞口為紫銅質。《紫劍指南》:“劍式極古,隱約為篆書‘楊修’二字。 白虹: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晉.崔豹《古今註》:“三國吳大帝孫權有六柄寶劍,壹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裏。” 紫電:二國吳在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二。王勃《滕王閣序》:“紫電青霜,王將軍之琥庫。”參見“白虹”條。 辟邪: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三。參見“白虹”條。 流星: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四。唐.楊炯《楊盈川集.送劉校書從軍》詩:“赤土流星劍,鳥號明月弓。”參見“白虹”條。 青冥: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五。參見“白虹”條 百裏:古代名劍。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六。參見“白虹”條。 千古劍:古代名劍。《萬劍錄》載:“孫權以黃武五年,采武昌鋼鐵作千古劍,萬古刀,各長三尺九寸,刀頭方,皆是南越炭作之。” 棠溪:古代名劍。因戰國時期棠溪(今河南舞陽縣西南)地方出利劍。故以之名劍。《楚辭.九嘆.怨思》:“執棠溪以刜蓬兮,秉幹將以割肉。”劉勰《新論》:“棠溪之劍,天下之铦也。”亦作劍的代稱。 楊家山鐵劍 :我國現存最早的鐵劍。系湖南長沙楊家山春秋後期墓出土文物。劍通體長 38.4厘米,劍寬2-2.6厘米,劍脊厚0.7厘米。 七星劍:古代名劍。劍身近柄處飾有北鬥七星文,故名。《吳越春秋》:“伍子胥過,解劍與漁夫曰;“此劍中有北鬥七星文,其值百金。”

記得采納啊

  • 上一篇:潑水節的由來
  • 下一篇:跳房子遊戲的作品鑒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