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談談妳對醫療現狀的看法

談談妳對醫療現狀的看法

壹、醫療體制積弊太多。中國現行的醫療體制,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毛澤東就批評過,認為是老爺衛生部。那時醫療條件差,卻還沒有高昂的醫療費之憂。社會保障不足,醫院公益性質與市場性質不分,導致醫療費高漲,多軌制的不平等醫療待遇,導致低醫保群體對醫療體制的不滿。醫院為了生存,醫生的精力大部分用在了創收之上,醫院承包核算、科室分包核算,個人分解指標完成,醫務人員還有多少心思用在技術業務上,用在服務關心病患者上?

什麽樣的體制規範什麽樣的行為,體制再有問題,總要面對病患者,總要有人面對病患者,面對病患者的不是衛生局長是醫生。是醫生就要面對病患者,這是要正視的現實問題,回避不了的。體制的固疾,使得看病難,看病貴,服務差,病人自然不滿,壹旦出現醫療失誤,矛盾將激化,又沒有有效的調解裁決體系,導致中國特有的醫患血案。

在醫療服務關系中,在醫患矛盾博弈中,醫院絕對是強者,病人患者是弱者。醫患矛盾出現後,在靠行政方式或靠法律手段解決矛盾糾紛無望時,過激行為就會出現。既然沒人管,就只有靠自己,靠自己的實力,發泄不滿情緒。發生這樣的事情,雙方都是受害者。

二、醫院服務意識缺乏。患者就醫看醫生,掛號起就要不斷的排隊,健康人都受不了,何況病人。哈醫大壹院事件的行兇者兩次到該醫院沒有結果,認為醫生不給他看病,隨即心生不滿。壹老壹少,兩個病人(患者爺爺患有癌癥),壹天三次進出兩家醫院大門,其狀不慘嗎?

許多時候,看壹次病,在醫院被折騰壹天還沒有結果,各種檢查讓妳頭昏腦脹。碰到看急診,折騰壹晚上,睡沒個睡處,坐沒個坐處,那難受勁,想想都知道。

網絡上有帖稱,某往友和老公帶寶寶深夜看病,壹次是因為拉肚子,壹次是因為發燒,每次在醫院被折騰壹晚上還找不到病因,且每次都被要求做全身檢查包括CT,“當時老公就差點和醫生打起來”。而寶寶發燒在美國看急診時,只配了退燒藥驗了口水。

醫院之間互相封閉,檢查結果相互排斥。重復檢查,重復治療,病人無奈。

醫院的“三率”:治愈率、周轉率、死亡率本是考核醫院的行政指標,卻被用來做為對付病患者的的手段,住院治療20天30天,重新辦理出入院手續,隨之又是壹連串的檢查。還有就是拒絕推諉收治。

保定醫院是因執行“醫保費總額預付制”,醫保資金超額須由醫院自貼,職工醫保患者住院被拒收,要住就自費。

住院治療,許許多多應由醫院護士護理的工作,都轉由病人親屬或由病患者請來的護理工人代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些項目的收費每天出現在帳單上。

三、醫療水平被片面誇大。宣傳中過分誇大醫療的作用,對治療的過度期望導致失望與過度治療的後悔從而產生不滿。老實說,目前醫療技術可以延緩人的生命,並不能還妳健康。走著近進來,擡著出去的眾多事例,讓病患者親屬不堪回首。

醫療行為不都是全能的,有事實表明,治愈藥物治療只占1/3,手術治療占1/3,自愈占1/3,在治療過程中,許多患著有某種心理依賴,比如藥物依賴,吃過藥,即使是“假”藥,無效的藥,病也會很快好起來;醫生依賴,看過醫生,相信醫生,病也會很快好起來,醫生的話對這些病人至關重要,經常使用“善意的謊言”也是出於治病的目的。這壹點,醫生們比患者們更清楚。

人體是有生命的有機體,壹些損傷下可以自我修復,有些疾病可以自我治愈。不像無機體的機械設備零部件,壹旦壞了,妳不修理更換,它永遠是壞的。

四、社會轉型帶來的功利心理泛濫。這不僅僅是醫療行業,各行各業普遍存在敬業精神喪失,工作態度冷漠,麻木不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講服務,只講收益的現象,追求現實利益。我們的醫生,還有我們的公務員、我們的商人、我們的工程師、我們的教授,那壹個行業不如此?只是醫護人員人員要更特殊壹些,矛盾的雙方是面對面的,壹對壹的。

而對於患者來說,醫生態度差,語言生硬,加上醫生收紅包、開高價藥成了公開的“潛規則”,使患方容易產生不信任感,壹旦在診療過程中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有可能發生醫療糾紛。再加上有些醫療機構服務確實存在缺陷,醫療水平不高,操作不規範等,也經常造成嚴重後果。此外,醫患溝通不暢,醫方不尊重患方的知情權、選擇權,也是導致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醫生也有委屈,每天面對像自由市場壹樣噪雜的醫院,有那來的好心情。

五、傳統人情味的顛覆。病患者就醫上門應是客的感覺全無。有的只是“求”,沒有好處不辦事,門難進,臉難看,病難治,醫院裏充斥著衙門的作風。高額的醫療費,低劣的服務態度,沒有押金治不了病,押金不夠就停藥。醫生忙,病患者就不忙?全社會都在忙,就是忙不出來壹個高壹點的效率。

除了醫療行業,各種服務業都可以優惠,討價還價,可妳敢和醫院、醫藥公司談價錢嗎?而在這背後醫院和藥商、醫生和藥販卻是在大搞“市場經濟”。

過去有坐診、出診之說。醫生上門,病家都待如上賓,病人看醫生也會受到尊重。現在,時代不同了,自然沒有出診上門之說,連詞語都變化了,不叫大夫叫醫生,不叫看醫生叫看病。

山寨產品在中國社會熱銷,醫療行業也不能免俗,假藥、假治療並不少見,看看醫藥單有多少憑空列出的檢查、醫療、用藥項目?

六、醫患矛盾得不到有效疏解。江西九江市湖口縣60歲的董水金,2008年其31歲的兒子董林波因為壹起醫療事故成了“植物人”。2009年5月,他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追究當事醫院縣中醫院與九江市第壹人民醫院的醫療事故責任。最先的九江市醫學會的鑒定結果為,相關醫院的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後江西省醫學會的結論是該病例屬於壹級乙等醫療事故,但醫方承擔次要責任。最後,中華醫學會鑒定認定此事故為壹級乙等醫療事故,兩家醫院應當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董水金從2008年7月董林波遭遇事故,到2010年8月判決,其間經過了兩年多的糾葛。後醫院又提起上訴,過程艱辛而復雜。

事實上,相當比例的醫療事故糾紛後面,當事人都有類似的遭遇。醫療事故鑒定機構的公信力缺失,是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醫鑒的利益結合體,使得醫患關系經常由普通矛盾走向深化乃至極端。

醫方和患者在地位上並不對等,醫學會的鑒定專家都是從各個醫院的成員,醫療系統鑒定傾向性可想而知。這壹方面確實引發了許多鑒定上的明顯不公。另壹方面結果不利患者,也會自然地懷疑鑒定公正性。因而只要鑒定機構與其成員不能做到第三方中立,這種公信力就很難確立起來,屁股決定腦袋。

醫療糾紛以及事故認定的專業性較強,法官也難獨立判決,只能依賴於醫療鑒定。醫療鑒定結果不權威,法院判決也難讓人信服。

相當比例的醫患糾紛最後都走了司法程序。然而社會公平的最後底線也屢屢被打破。取證難,耗時長,最後要麽不了了之,要麽走上極端。如2011年9月北京同仁醫院發生的患者王寶洺砍殺喉科主任醫師徐文事件,2008年7月王寶洺就選擇了訴訟的方式來解決此事,從2008年8月第壹次開庭審理起, 3年多結不了案,使得他壹提起官司就暴躁發怒,最後釀成了悲劇。董水金在打贏官司後,還要求追究當事醫生刑事責任。他說2011年6月22日立案,但直到現在沒有任何結果,“我找了主管局長,打了很多電話,他們壹拖再拖”。

醫患矛盾加劇,也讓醫院醫生防範心理加強,在治理中也會更加消極,導致惡性循環。東莞市政府發文,為醫院配備警用器械防範病患者突發事件,可成千上萬的患者與成百上千的醫生混雜在壹起,妳如何防範?是否像銀行壹樣,在病人患者與醫生之間架起鋼柵欄?

醫患矛盾,不是壹句“加快醫療衛生改革”的口號就能解決的。

  • 上一篇:誰有京劇風格的流行歌曲,介紹幾首。
  • 下一篇:質檢對壹個企業起到了什麽作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