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烹飪歷史悠久,也是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文化之壹。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中國烹飪歷史是漫長的發展過程。早期人類的生存靠較小的獸類和集采果實充饑維持生活。得到食物也不加工,都是生吃吞食。特別是獸類食物連毛帶血壹起吃,這階段叫做“茹毛飲血”時期。後來隨著社會的發慌人類有了進步,懂得扒皮去毛,采火烤著吃。由低級生活向前又邁進壹步。所以中國飲食文化的形成,大體上分為五個階段:萌芽時期、形成時期、發展時期、繁榮時期、鼎盛時期。。
第壹階段:萌芽時期(主要是舊石器時期),當時火的應用有:自然火、存火種、人工取火; 熟食的加工方法有:燒烤、地下挖坑加熱、石板烹法。
第二階段:形成時期(主要是新石器時期),陶瓷烹器的產生,加工熟食有了新方法,從面有了固定的餐具、炊具,開始有主食與菜肴分開加工的方法。
第三階段:發展時期(夏、商、周時期),銅器烹飪時期:?發明了冶金工藝制作銅餐具,?炊具有了高溫的烹調方法;?廚膳格局有了分工:加工地方與用膳分開、有了五味調和的方法;?食品營養在飲食中有了初步的認識:?五谷為養——稻、粟、黍、麥、菽;五畜為益——牛、羊、鹿、犬、兔;五果為助——棗、李、杏、栗、桃;五菜為充——葵、林、韭、蓿、蔥。、
第四階段:繁榮時期,秦漢至南北朝的烹飪時期:原料繁多——小麥粉、蔬菜、豆制品、植物油;熟食遍例——酒食兼營的酒店、各種大大小小的酒樓;高溫速烹——焯水、吊湯、蒸、煮、炒、爐烤;貴言族席——烤鴨、烤鵝、蒸豬頭、大菜、品種多;中外交流——中餐傳入日本、南亞、印度次大陸,同進也引進西方飲食;食療方法——用茴茴豆子、砂仁、榆仁醬、蓽撥、豆豉。?隨至南宋朝的烹飪時期:規模擴大、造型精美;經營多樣化、菜式明朗化;分工明確、各有絕技。元、明、清三代的烹飪時期:元朝有中外飲食交流,主要與南歐、西亞、中亞;明朝烹飪食發展速度加快,有南北交流,開始北移;清代時期,滿族入主中原,從康熙到嘉慶壹百多年是清代盛世;又南下,野菜開發、封密大鐵鍋、煤行、清真館、西餐等。
第五階段:鼎盛時期,近代、現代烹飪時期,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烹飪進入壹個新的時期,市場出現了仿古膳菜,壹些宮紳家廚也進入市場。如:譚家菜的創世人——譚宗灘系廣東南海人,清朝末期的宮僚,壹生酷愛珍膳美食。譚宗浚之子譚珍青,講究飲食勝過其父。譚宗浚任官時到過江南、四川等地,對各地菜都有研究。後來進京成功地將南方菜與北方菜的相互融合成為獨創壹派的地方風味特色佳肴。
南方的上海、南京等地也出現了“公館菜”。抗日戰爭時期,沿海都市烹調技術西遷入川,促進了川菜的發展。抗日戰爭勝利後,川菜在國內擴大影響。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幫口菜改為八大菜系之稱。川、魯、粵、閩、湘、皖、浙、蘇。
中國飲食特點是中國文明古國,亦是悠久飲食文化之境地。吾存於世,吃喝二十余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現將飲食文化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
風多樣。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我國壹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說法,口味上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
四季有別。壹年四季,按季節而吃,是中國烹飪又壹大特征。自古以來,我國壹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
講究美感。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肴美感的傳統,註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壹致。對菜肴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個紅蘿蔔,還是壹個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種造型,獨樹壹幟,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壹,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壹的特殊享受。
註重情趣。我國烹飪很早就註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壹定的要求。中國菜肴的名稱可以說出神入化、雅俗***賞。菜肴名稱既有根據主、輔、調料及烹調方法的寫實命名,也有根據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肴形象來命名的,如‘全家福’、‘將軍過橋’、‘獅子頭’、‘叫化雞’、‘龍鳳呈祥’、‘鴻門宴’、‘東坡肉’……
我國的烹飪技術,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系,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源’和‘藥膳同功’的說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肴,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國飲食文化從中國人吃飯的形式上就造成了壹種團結、禮貌、和諧的氛圍。另壹方面這也和中國人的飲食特色有關。菜置於餐桌中央離每個食客都可以是同等距離的,人們圍坐在餐桌周圍敬酒、勸菜,或許有壹些衛生問題存在,可是這種飲食模式對於增進感情有很大的幫助。也許這就和中國人希望“團圓”的性格有關,同時也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和”的範疇對後代的影響。所以即使是在人們更多關註健康飲食、衛生飲食的今天也很難告別這種傳統的飲食模式。總之,中國飲食文化,四大原則:食醫和壹、飲食養生、本味原則、孔孟食道。特點:歷史悠久、形態豐富、取材多樣、烹飪技巧多 、民族特色 、菜系多 、餐具獨特等。如果我們在關註壹下“文化”,那麽研究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不僅是研究中國文化的必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為研究中國文化的壹把鑰匙。這就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應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