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底蘊深厚,在作文中適當的詩詞、諺語,不僅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為大家分享了關於諺語的作文,歡迎借鑒!
關於諺語的作文1在我房間的寫字臺前貼著壹則客家諺語“閑時唔燒香,臨時抱佛腳。”這條客家諺語就像壹條鞭子,時刻鞭策著我,學習來不得半點虛假,要腳踏實地,日積月累,才能學到豐富的知識。
記得四年級的第二學期開學了,我還沈浸在寒假的玩樂之中。上課時腦海裏總想著放鞭炮的情景,老師講的功課壹點也沒有聽進去;下午放學回到家,書包壹扔,拿出鞭炮就往外跑,把作業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直到媽媽催我回家吃晚飯,我才磨磨蹭蹭地回家。晚上突然想起作業壹點也沒做,可是坐在燈下卻直打哈欠,作業便馬馬虎虎隨便應付。很快二個星期已過去,要準備第壹單元考試了,這時候,我才心急火燎。在考試前壹天晚上,壹直到深夜11點都沒復習完。這時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宇浩,妳這樣‘閑時唔燒香,臨時抱佛腳’是不行的,只有平時認真讀書,刻苦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
果然不出所料,那次考試我考砸了,我深深地吸取了教訓,從此以後,養成了好習慣,當天的作業當天做,做完作業後認真復習、預習。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成績慢慢提高了。
“閑時唔燒香,臨時抱佛腳。”這句客家諺語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事前都要做好充分準備,並且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關於諺語的作文2“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這句諺語我早爛熟於胸了,可直到五年級,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它的含義。
那是學期開始不久,我們班女生就掀起了壹股“抓沙包熱”,我當然也加入了這股熱潮。開始,我抓沙包的技術很差。十個不能抓到壹個,同學都羞於與我為伍。可是,從小好勝的我不肯服輸。回到家就讓媽媽給我做幾個沙包,天天抓,天天練,手越抓越靈活,技術也慢慢地好起來,終於,自稱抓沙包的“壹流高手”——老爸,也敗在了我的“手下”。
誰知,這好事保持沒多久,班裏要出新的黑板報,我是中隊長,理所當然地要負責這項工作。這壹下,把我的課余時間都占了。雖然老師只是讓我負責指揮、寫字、找資料,可看到其他幾個漫不經心的樣子,我真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只得幫著畫。幾天過去了,忙得我不亦樂乎。誰知,這“榮譽”竟保不住了。每當我抓沙包輸了時候,我只得找出壹個借口來掩飾自己的落後。
羞愧歸羞愧,回家以後,我做完作業後就抓緊練習,過了幾天,我又打敗了那得意洋洋的老爸,我心裏就坦然多了。
這件小事證明了“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這句諺語的'正確。其實,什麽事都如此,只有勤奮的人才可以精通,而荒疏只能與笨拙做朋友。
關於諺語的作文3還記得小時候學習,課本上寫著這樣的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瑞雪兆豐年”。記得當初學這些諺語,是深有體會的。
因為那會自己家裏還種著麥子,也常聽大人們說,第壹年冬天雪下的多了,第二年麥子就會有好收成。也確實如此,記得有壹年,我家光麥子就打了40多袋,是全村最多的。可把爸爸給高興壞了。見人就誇自己家的麥子收成好。
只是,後來國家政策號召,退耕還林。好多原本種麥子的地,都給種了樹木。漸漸的,村裏就再也不種麥子了。
而如今,要見到麥子,也只能在超市裏看到,壹斤好幾塊,感覺那價格貴的要命。
如今,翻開小學課本,好像也看不到像當初學到的,“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瑞雪兆豐年”這類的諺語了。而現在的孩子,哪個又認識麥苗是個啥東西。
有時想想,是不是有些諺語,也是具有時代性。在當初那個時代適用,過了壹段時間,就會變得過時。總之,現在是感覺,自己小時候學過的好多東西,都開始變得邊行漸遠了。
大概,真的是,就連諺語,也該學學與時俱進了吧。
關於諺語的作文4“俗語”是漢語語匯裏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俗語是漢語語匯裏為群眾所創造,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
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孕育出了不少的文人雅士,也流傳了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經典俗語”。但是,如果我們能細細推敲,對它們進行比較後,妳就會發現其實古人也會有糊塗的時候。
好吧!讓我們看看古人他們怎樣個糊塗吧!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是俗語又說: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兩句俗語前句說了走回頭路是壹個錯誤的選擇,無論怎樣都絕不會回頭看壹下;而後句卻說其實有時候回頭看壹下,看下以前做過的路也是壹個不錯的選擇。那麽,妳叫我們以後應該怎樣做呢,回還是不回呢?
俗語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可是俗語又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唉,古人啊,古人,妳們也太會開玩笑了吧,妳叫我們學雷鋒叔叔啊,還是叫我們忘記雷鋒叔叔,只為自己而不理別人的感受啊?
俗語說:壹寸光陰壹寸金;可是俗語又說:寸金難買寸光陰。古代的大哥們,妳們不要這樣了,究竟壹寸金能買到壹寸光陰,還是壹寸光陰根本就不能用壹寸金買得到的啊?如果能的話,拜托妳們就不要說“寸金難買寸光陰”啊,如果不行的話,妳們就不要說,壹寸光陰等於壹寸金啊!搞到我們後人都不知道金能不能買到光陰。唉,我真是對妳們古人徹底無語啊!古人啊,這些俗語都是壹件事情兩個方面都說了,妳叫我們後人以後怎樣套用妳們古人的金句啊,我們又情何以堪呢。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俗語,就好像“兔子不吃窩邊草”和“近水樓臺先得月”;“宰相肚裏能撐船”和“有仇不報非君子”;“書到用時方恨少”和“百無壹用是書生”等等,這些都是很有趣俗語。只要我們能細細品讀的話,還有很多很有趣的俗語,只要我們肯去發現,去體會。不過,這些俗語都是出自不同的典故,有著不同的含義,表達著不同的意思,都不說矛不矛盾的了,只要我們能明白裏面的意思,從中體會到要表達的情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能適當的運用不同的俗語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