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賦,古代文體名,起源於戰國,形成於漢代,是由楚辭衍化而來的,也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本意指誦說,如《漢書·藝文誌》“不歌而誦謂之賦。”《毛詩序》把“賦”作為《詩經》“六義”之壹,解作鋪的意思,指鋪陳言誌的手法。戰國後期趙人荀卿《賦篇》,最早以“賦”名篇,“賦”開始被用作文體的名稱。漢人把屈原、宋玉的辭和荀卿的賦統稱為辭賦,看到了兩者的密切關系,並把屈原看作辭賦之祖。漢初,逐漸形成壹種特定的體制。它繼承《楚辭》形式上壹些特點,講究文采、韻律和節奏,又吸收了戰國縱橫家鋪張的手法,內容上著力“體物”,也註意到“寫誌”,即通過摹寫事物來抒發情誌。此外,趨於散文化,經常使用排比、對偶的整齊句法,既自由又謹嚴,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賦體的流變大體經歷了從屈原、宋玉的騷賦,到賈誼、枚乘、司馬相如代表的漢賦,魏晉南北朝流行駢賦和琴賦 ,唐代盛行科舉考試專用的律賦,唐宋時代趨向散文化的文賦各個階段。 更為詳盡的介紹: /index.php/%e8%b5%8b%e7%9a%84%e8%b5%b7%e6%ba%90%e5%92%8c%e4%b8%a4%e7%a7%8d%e4%bd%93%e5%bc%8f
上一篇:豪華的雙層祝壽蛋糕怎麽做好吃又簡單,做法圖解分享下一篇:足球大1.5怎麽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