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賞析《孔雀東南飛》中的蘭芝

賞析《孔雀東南飛》中的蘭芝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形象賞析

摘要:《孔雀東南飛》的女主人公劉蘭芝是壹位有著傳統美德的女性。她慎於言辭,端莊安閑,動靜有度,執事勤苦,符合漢代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要求。她不但有著無與倫比的外在美,同時也具備無可挑剔的內在美。在她的身上閃爍著現代女性意識:自尊、自強、清醒、剛毅,但是這壹切不但沒有給她帶來好處,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劇命運。

關鍵詞:劉蘭芝 中國古代婦女道德

為什麽壹個體現封建婦女道德規範的婦女長期以來甚至到今天仍為人們所稱引喜愛呢?為什麽從劉蘭芝遵循“三從四德”的道德實踐中,人們仍能感受到什麽是善良、堅忍呢?很顯然,我們不能簡單地看待封建婦女道德的豐富復雜的內涵。本文試從道德層面作粗淺分析,以期更全面發掘這壹形象及作品的典型意義。

壹、劉蘭芝的道德風範

劉蘭芝善良堅忍,勤於紡織,工於剪裁,也確實體現了勞動婦女的特點和品德。從婦女道德來看劉蘭芝,在日常生活中,她不失為壹位合乎漢代“三從四德”規範的淑女、賢妻和孝順的兒媳。

1.1 劉蘭芝的言行舉止

(1)其言:作品《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求遣之辭,義正言婉;拜別之辭,貶己自責;密誓之辭,情真義重;謝媒之辭,頗有分寸。皆有規短可尋而不容越,皆能依對象處境的不同而有別,合乎“四德”要求。所謂“擇詞而說,不遂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受母錢幣多,不堪母驅使。”是不忘長輩之善不言人過的措詞。“本自無教訓”“生小出野裏”是嚴於責己,示卑弱以讓人。“兒實無罪過”,僅此壹句,回復親娘的責備追問,吞下了多少委屈和苦衷。是“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的突出體現。

(2)其容:漢代對婦容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不必顏色鮮麗”;“沐浴以時,身不含垢”。從焦母對劉蘭芝的指責和對“東家賢女”外兒的誇張看,大概劉蘭芝平日忙於家務紡織之事而不遑打扮,這在焦母這個以兒子為“貴家子”的俗氣之人看來,似乎有失體面,但劉蘭芝所為,未失婦容。壹旦被遣,依漢禮儀應著嫁時之裝以“大歸”時,她“事事四五通”嚴妝而出,令人有“精妙世無雙”之嘆。“細步”處,儼然大家風範。臨別前對房中什物的撿點交待,可證平日操持的穩重和臨亂不茍;拜別焦家的禮節和言行,足見其雖內心痛苦而容止安詳。即使投身清池,也不忘脫履於岸,既可表明心跡,又可免無謂的牽連。真可謂“清閑寧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

1.2 劉蘭芝的家庭人際關系

劉蘭芝“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未違“三從”之教。主要表現在:

(1)對丈夫貞順。劉蘭芝首要的社會角色是妻子,她對焦仲卿恩愛始終,生死相依,無疑是出於夫妻情深。因為焦仲卿給予了她應有的理解、同情,在她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曾以微弱之軀,為她抵擋生活中的風雨,甚至到死,也未放棄對妻子的愛。但焦仲卿之所以如此,也離不開劉蘭芝對為妻之道的恪守。

(2)對長輩的孝順。劉蘭芝兩頭均已喪父,但從她對焦劉二母的態度亦足見孝順之德。在平日的刁難虐待下,她仍不忘“供養卒大恩”;被遣前焦母的“槌床大怒”和堂上拜別時焦母的冷酷,都說明婆母在以“義絕”驅媳,但劉蘭芝言辭委婉,依禮行事,謹奉孝道。顯然,這不是內在的自然情感的流露,而是對“曲從舅姑”道德規範的遵循。

(3)對幼輩的慈愛。劉蘭芝膝下尚無子,從她對小姑的情義,可以看到她“和於家”的品德:“卻與小姑別,淚落連如子。”灑下的是壹片真情。“始扶床”“如我長”的感慨,“勤心奉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久,嬉戲莫相忘”的叮嚀,感人至深。

二、劉蘭芝之死

劉蘭芝在被遣之後拒絕家長和官吏對她的操縱,以死抗爭。她的死體現了婦女道德規範的人格標準,是殉情,也是殉道即“發乎情,止乎禮義”。

1.1 同焦母劉兄的沖突

雖然從禮法制度上講,劉蘭芝同焦母劉兄的沖突,是長幼沖突,但從道德層面上分析,則是壹場善惡沖突。因為劉蘭芝在她們面前,從無不是之處,而恰恰是焦母劉兄首先背棄了人倫道德。《孔雀東南飛》正是通過悲劇雙方善惡對照以寄托其道德評價的。

1.2 個體的道德信念

源於自身的道德信念,是壹定時代和社會的道德原則和基本規範內化的結果。劉向的《列女傳》分類編定的古代婦女事跡,是對“母儀”“貞順”“節義”“賢明”的形象解說;漢代詩歌《列女操》《貞女引》《高拘操》《雉朝飛操》和《杞梁妻歌》的風靡於世,正是婦女重品性操守風尚的曲折反映。同許多以毀容,斷發,自盡以全人格的東漢女子壹樣,劉蘭芝“人賤物亦鄙”的嘆息,“進退無顏儀”的羞慚,“愁思出門啼”的悲憤,不也正是夫妻之情被毀,道德人格失落的雙重痛苦嗎?

1.3 劉蘭芝的道德理念

在兄長令其出嫁的決定作出之後,劉蘭芝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壹是順從兄長之意,嫁太守家以求終此壹生,或可得榮華富貴;壹是謹守與仲卿之約,寧為玉碎,不求瓦全。前者謂之“從父”之德,後者謂之“從夫”之義。正是這種情與義都處於兩難的人生選擇中,劉蘭芝選擇了後者。這種選擇,既合乎“願得壹心人,白首不分離”的婦女生活理想,也合乎“從壹而終”的封建婦女道德信條。

三、劉蘭芝的形象

劉蘭芝形象具有經久不衰的美學和倫理學價值,壹個民族的道德是不可能斷流的。尤其是那些至今在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仍能發揮積極作用的道德規範和公***準則,更應在批判的基礎上繼承改造以發展新的文明。

首先,婦女道德是壹定社會特定生產方式的產物,“壹夫不耕或受之饑;壹婦不織或受之寒”的自然經濟,壹夫壹妻制的婚姻形式,幾代同堂的家庭結構,聚族而居的村社環境,必然使謹夫婦,敬爹娘,和家人,睦鄰裏,存後人的道德觀念有發生和存在的土壤。其次,家庭作為婦女道德的實踐範疇,是長幼血緣親情和男女天然關系的結合體,因而作為封建婦女道德的主體的婚姻家庭道德必然要更多地吸收和融註本民族長期形成的,諸如仁愛、寬容、惻忍、孝順等。第三,作為道德實踐的主體,古代婦女處於社會和家庭的最低層,因而更多地繼承和弘揚起中華民族厚德載物,於柔弱中求自強的精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婦女的這種自強和犧牲,不僅不會驚憂社會的安寧,反而會維系人類文明的延續,經過長期的歷史選擇而積澱為民族的***同心理和風俗習慣。

四、結論

長期以來,我們對劉蘭芝形象的道德內涵僅以“善良”“勞動婦女美德”概括之而語焉不詳。實際上劉蘭芝不是受到封建家長迫害的壹般古代婦女形象,而是壹位“在忠實於家庭義務方面達到悲劇美最高峰”的古代婦女的典型,是體現封建時代完美的“婦德”的形象。她由淑女而賢妻而烈女的道德實踐,概括了中國古代婦女道德的基本內涵。她的生活道路,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的悲劇命運。這便是劉蘭芝形象在具有深刻社會批判意義的同時所具有的美學倫理學價值。

參考文獻:

[1]從《孔雀東南飛》的人物形象看該詩的悲劇意義[J].中山大學學報,1985. 4.

[2]劉蘭芝藝術形象二題[J].錦州師院學報,1986. 2.

[3]試論《孔雀東南飛》的細節描寫[J].廣西師院學報,1988.2.

  • 上一篇:谷愛淩在美國受歡迎麽,美國人如何看待她加入中國國籍?
  • 下一篇:跪求京劇服飾~~!!急急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