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路遙的作品很現實,所以這就反映了他的目力所及的貧瘠嗎?

路遙的作品很現實,所以這就反映了他的目力所及的貧瘠嗎?

路遙是壹位歷經苦難的作家。苦難孕育了他的作品,也鑄就了他筆下人物堅韌的品格。路遙作品的文本母題源於中華民族在抗爭苦難、戰勝貧困的過程中所折射出的自強不息、頑強奮鬥的精神。

路遙成長於貧苦之家,自幼目睹了社會底層人民群眾的苦難生活。他始終關註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始終關註邊遠貧困地區老百姓的喜怒哀樂。這些觀察和思考是路遙進行小說創作的厚實起點,也是其重要內容。路遙對苦難的書寫和超越集中體現在他塑造的那些道德高尚、追求理想、奮鬥不止的人物身上。路遙及其作品中的人物面對苦難頑強不屈,在苦難中秉承堅韌的信念,永葆信心,同時也在苦難中展現出人性的光輝。他的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裏》的主人公馬建強和《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孫少平就是這方面的典型。面對苦難,馬建強沒有自怨自艾,而是表現出了自強不息的品格、頑強奮鬥的精神和戰勝艱難的勇氣。而孫少平在極其繁重的工作之余,仍堅持讀書和學習,壹直保持著昂揚向上的人生姿態,從不向艱難的生活低頭。

在新時期文學中,弘揚理想主義、提倡回歸現實主義是重要的創作導向。路遙因其對理想主義、現實主義精神的堅定守望而成為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家。

改革開放是新時代文學創作依托的時代背景。真正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作家壹定會投身到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家也壹定能夠捕捉到歷史發展的重要趨向。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人物孫少平、孫少安,前者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文學作品中最早的打工者形象,後者則不僅是創業者,而且是較早嘗試進行改革的人。

理想主義、現實主義在路遙身上不僅是壹種創作方法,而且代表了壹種文學精神。正如忽培元所言,路遙的作品就像陜北的山,黃土下面掩蓋著巖石,表面上平凡而柔和,內在卻如鋼鐵壹般堅硬。這種“堅硬”正代表著路遙作品的理想主義品格。閱讀路遙的作品,讀者很難不被其中洋溢著的高昂的理想主義精神所感染。

評論家白燁認為,路遙及其作品和改革開放密切相關,《平凡的世界》的時間背景正是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向改革開放過渡、至80年代中期這壹時期,雙水村的變化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書中閃耀著時代光芒的人物孫少安、孫少平,至今仍激勵著壹代又壹代讀者。與《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相比,孫少安和孫少平的形象更為樸實奮進。他們具有高加林身上那種追求精神,同時拋棄了高加林的追求方式;他們有遠大的理想,但沒有高加林式的好高騖遠;他們有為實現理想而奮鬥的決心,卻沒有高加林式的個人主義。所以,他們成為中國當代文學人物畫廊中極具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路遙繼承了“五四”以來新文學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立足於中國現實生活,塑造出壹批典型的人物形象,真實而全面地展現了改革開放前後中國的社會變遷。為了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他親自下礦井,感受礦井中的工作狀況;親自去農村、到田野,體驗農村人民的日常生活。這為他全景式描寫當時中國社會各方面的變化提供了鮮活的經驗。

路遙是按照經典現實主義文學所提供的書寫經驗和寫作原則進行創作的。他的作品既不是市井喧囂的拼湊,也不是蒼白無物的流水賬。個別文學評論家認為路遙作品老套過時,缺乏先鋒色彩。文學創作固然需要更新理念,突破固有手法,但同時也必須意識到,在理念和方法上創新並不壹定就能寫出好作品;而運用傳統寫作方法創作的作品也未必就成就不高。路遙在文學批評界、研究界的冷遇和在讀者中經久不衰的閱讀熱潮恰恰說明,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必然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從《驚心動魄的壹幕》《人生》《平凡的世界》到《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集中書寫平凡世界中的人民群眾,把民族信仰、國家信念與人民群眾的奮鬥信心鐫刻於人物形象之中,把城鄉巨變濃縮於故事情節中,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不斷發現並提煉創作主題。

路遙的文學創作繼承了“文以載道”的優秀傳統,他的作品是改革開放催生出的文學碩果。如果說柳青、趙樹理的作品反映了20世紀下半葉中國人民站起來後的創業史,那麽路遙的作品則是對中國人民在窮困中奮起創建美好生活的史詩敘事。在路遙的筆下,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物、平凡的事跡、平凡的敘事,所有這些“平凡”,最後都匯集升華成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具有代表性的現實主義作家,路遙的作品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迸發出至真、上善、大愛的文學魅力。因此,讀路遙的作品,對於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上一篇:貼春聯有哪些風俗與講究呢?
  • 下一篇:遠程辦公詳細資料大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