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設想,先民受到自然界竹子漂浮的啟發,發明了最早的筏子。例如竹排、木筏等,後來進壹步發展成為筏船。隨著人類制造生產工具的技能有了更大進步,石斧、石錘等工具出現,又學會了人工鉆木取火。這樣,制造獨木舟的條件就具備了。獨木舟的出現是人類的壹大進步,為進壹步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有力工具。
人們在駕駛獨木舟的過程中發現,尖形頭部的獨木舟比方形的省力,速度快,於是,又將獨木舟的頭部加工成尖形,並逐漸使它翹起。但這樣獨木舟的橫向穩定性就差了,人們又發明了加固橫梁的辦法,在獨木舟的凹槽間多加壹道橫梁,既增加了船體的結構強度,又可以使人乘坐。至此,獨木舟已具備了現代船舶的雛形。
隨著人類對筏和獨木舟的缺陷認識,開始將平底獨木舟變成平底船底部重心線上的壹塊板,獨木舟發生了質的變化,木板船出現了。小型木板船誕生以後,開始從小到大,由簡到繁,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拉開了人類駕駛巨型船艦、高扯風帆遠涉重洋的序幕。
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木質船不夠堅固的缺陷越來越暴露出來,於是,從木質船到鋼鐵船的飛躍便開始了。最初,鋼鐵只是被用來包裹木船的船舷,防止木船被撞壞。後來戰船出現了,人們又在船首和船尾包上厚厚的鋼鐵,用來撞擊敵船。再後來,人們便大膽地設想用鋼鐵制造鋼鐵船。
使壹艘體積巨大的鋼鐵船航行在海上,需要過去造船業完全沒有的三項技術:壹是金屬結構技術,可建造更大、更堅固和更輕便的船體;二是螺旋槳推進,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動力,產生比明輪更大的速度;三是汽輪機,它與減速齒輪裝置及高壓鍋爐聯合使用,把燃料轉變成運動能量。
完全用金屬造的船“艾倫·曼比”號出現於“克萊蒙特”號問世後15年,於1821年下水。但它沒有受到重視。1834年,壹場大暴風雨把許多船刮到英國海岸,巨浪把木船打得四分五裂,而壹艘鐵造的38米長的“加裏·歐文”號只受到輕傷,並靠著蒸汽動力回到了港口。12年後,第壹艘全用金屬制造的班輪“大不列顛”號在愛爾蘭附近觸礁擱淺近壹年還沒有破裂,後來被拖救出險,又恢復了航運。這些情況引起了船只建造者們的普遍重視。
“大不列顛”號的建造人布魯納於1858年造成了全部鐵制的“大東方”號。這艘船比過去任何船都大,重18000噸,裝有5000馬力的發動機。這條船長213米,寬約26米,載客4000名,同時載煤12000噸。這些燃料足夠繞好望角開往遠東,再繞南美合恩角回到歐洲。同時應用螺旋槳和明輪推動,並裝有桅桿,可以作為帆船使用。“大東方”號在大西洋上行駛了幾年,又在大約10年間用來鋪設大西洋電纜,最後停泊在麥西河上充當水上宮殿,變成了遊樂場。
從1850年到1880年的30年中,是鐵船的黃金時代。1879年制造了壹艘鋼船“羅特馬哈”號,從此鋼船逐步地代替了鐵船。到1881年,所有在建造中的汽船有80%采用了鋼。鋼船的時代從此開始了。
船艦從木質到鋼鐵身軀,更加適應了社會的發展,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