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好奇各個省份當地的傳統文化及傳統文化特色。經過悠久的歷史,漫長的歲月裏,省份不斷的發展和繼承,有很多豐富的民俗文化互動,進而形成了我們熟悉的當地文化特色。我整理了壹下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壹、達州的傳統文化元素有哪些
石橋燒火龍、巴山背二歌、安仁板凳龍、劉氏竹編工藝。
二、達州傳統文化特色及習俗石橋燒火龍
火龍,是指產生在川東北部達縣石橋古鎮壹帶的民間紙紮工藝;燒火龍,就是正月間晚上用煙花燒“龍”和耍龍的人。石橋燒火龍活動作為壹種民間民俗文化在石橋古鎮代代傳承,並先後流傳於達縣、通川、渠縣、營山、平昌等地。石橋燒火龍由紮龍、請水、燒火龍、清宅、罷龍五項組成。
石橋河是著名的旱碼頭,古石橋人為了祈求上天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每至正月十壹到十五(元宵節)連續五夜,全鎮老少燒火龍。
元九登高
有關達州元九登高節習俗的由來壹直存在著兩種說法:壹是為紀念元稹。據史籍記載:元稹在通州任司馬期間,政績卓著,為官清廉,深得通州民眾擁戴。元和十三年,他離開通州赴新任時,民眾依戀,如失親人,紛紛為他送行。當他坐的船順州河而下,被山脈擋住的時候,民眾又紛紛登上翠屏山、鳳凰山頂,站在最高處,向他揮手道別。元稹在家排行第九,呼元九,他又恰逢元月初九離開通州,為了紀念他,“元九登高”就成了達州的壹個傳統節日,沿襲至今。另壹種說法是為紀念玉皇大帝。古時達城翠屏山上有玉皇大帝廟,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逢該日,達州人便上山燒香,為玉皇過生。
每年正月初九,達州數十萬人傾巢出動,登高踏青,嬉戲山間,日暮盡興而歸。
2006年,“元九登高節”被定為“市節”,2008年列為“四川十大名節”;2009年,列為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巴山背二歌
巴山背二歌隨著巴人從事長途背運這種生產勞動方式的產生而產生。達州境內秦漢時就有壹條經羅文、王家、長壩、絲羅、黃鐘、竹峪,上通長安、下達成都的古道。古老的賨人在這條道上組成龐大的背運隊伍背運貨物,在勞動中創造了“巴山背二歌”,並自發傳承至今。
其表現形態大多為壹人領唱眾人合或眾人齊唱。其旋律清新流暢,唱腔高亢明亮,風格粗獷豪放,極具地域特色。
安仁板凳龍
安仁板凳龍是指產生於達縣安仁鄉,流傳於周邊達縣麻柳、檀木、花紅鄉、東興、大灘等20余個鄉鎮,以板凳為道具的壹種民間舞蹈,是“湖廣填四川”時湖南籍移民引入的,由鄉民世代相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安仁板凳龍通常以長條木凳為基礎,在其上用竹篾條彎制成龍頭、龍身,以稻草、苞谷殼等幾種農作物稭稈裝飾,象征五谷豐登;以板凳的四只腳作為龍腿,寓意四季平安;每條龍由三名男性表演,取意三陽開泰。
2006年,以安仁板凳龍為原型,精心改編後的節目參加了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開幕式表演。
劉氏竹編工藝
竹編是最具特色的中國民間傳統手工技藝之壹,渠縣劉氏竹編工藝在四川乃至全國具有代表性。渠縣竹編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古代賨人用竹材編制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具。 渠縣劉氏竹編工藝品生產從砍伐竹子到成品有30多道工序,技藝復雜,工序繁多。產品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榮獲國際、國內30余個獎項。2007年,入圍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