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矛類冷兵器,為何能成為古代的百兵之王
在冷兵器格鬥中,長槍的勝率壹直是排第壹的。經常被人傳得神乎其神的日本武士刀,根本沒有傳說中的那麽神,在長桿兵器面前毫無優勢,像宮本武藏靠船槳壹戰成名,日本的各大劍客打仗時優先選擇長槍。
明朝的倭寇,用的兵器大多是長長的野太刀、薙刀、長槍、弓箭、火器,而不是影視劇裏經常出現的打刀。
槍和矛的區別
槍矛出現得很早,可以追溯到剛使用工具時的上古人類。把木棍壹端削尖,就是早期的長槍,用來狩獵或者戰鬥。
這種簡易的木槍很晚都沒有淘汰,在古代戰場上經常用來應急,比如步兵防禦騎兵沖擊時,就會把大毛竹或者碗口粗的直樹幹壹端削尖,制成拒馬槍,平時放在地上,騎兵沖來時突然擡起,壹般是兩個人抱著壹根拒馬槍,粗壯的壹端杵在地上,如果騎兵撞在上面足可造成致命傷。
上古時期的長矛則是在木桿上綁縛壹個有尖端鋒利石片,也有的矛頭是骨制的。這種分類方法壹直延續到青銅時代結束。
後來槍與矛兩種稱謂合流,可能是冶鐵技術的發展,木槍上也安裝了金屬槍頭,那時無論叫槍還是矛都無所謂了。
後世所傳的槍矛分類有些是主觀臆測的,比如矛頭比槍頭長,矛頭圓鈍槍頭鋒利(實際是冶鐵技術的發展,早期青銅矛頭做得太尖銳容易斷裂),矛桿堅硬槍桿軟彈,槍有槍纓…
這些都不是槍與矛的區別實際上槍、矛、槊(矟)並沒有本質區別,“矛長丈八曰矟”
槍矛成為百兵之王的原因
壹種兵器強不強,看古代禁不禁它就知道了。古代武器裝備的管控有松有嚴,但大多數王朝都很有默契,嚴禁民間持有的武器裝備有甲胄(包括馬甲)、弩、長槍,有的王朝也禁長柄大刀。
古代統治者,禁武器裝備的理由是防止造反,哪種武器裝備對自己的統治威脅大,就禁哪種。古代壹般是不禁刀劍、弓箭、短槍的,也有少數王朝禁刀不禁劍。
解釋長槍短槍的誤區:短槍並不是只有三尺多,而是指跟身高差不多或者等於持有者直立伸手高度的花槍;長槍指的是軍隊用的超過兩個身體長度的槍矛,壹般超過三米。
軍用槍矛分為格鬥類和戰陣類,格鬥類槍矛為了靈活,槍桿較短,也就三米多或者四米多的樣子,而用於組成戰陣的戰陣槍矛則是五米以上的,比如,秦軍戰陣就有七米到八米的長矛。
騎兵所用的槍矛略長,普遍超過四米,更長的兵器可以先於敵人攻擊到對方。古代軍陣多是密集隊形,冷兵器時代,人多就是膽氣,被眾人裹挾著,往往會使人忘記恐懼。
揮砍類兵器在密集隊形中施展不開,而長桿刺擊類兵器卻沒有這方面困擾,長槍方陣可以排成很密的陣型。
槍矛銎裝後,槍頭與槍桿結合牢固,更符合突刺的受力特點,把力集中在槍尖壹點上,增大了壓強,可以造成很大殺傷。
槍矛在格鬥時具有很大的先手優勢,壹寸長壹寸強,而且槍矛持握者在準備姿勢上,直接就可以轉化為攻擊的前刺動作,刀類揮砍兵器卻要有個收刀的動作再劈砍。
劍雖然也可以直接刺擊,但長度上遠遠遜於槍矛,在物理結構上也造成了劍的刺擊力度不如槍矛的大。槍矛能成為百兵之王,還因為它的普及度。
軍隊的裝備是講究性價比的,古代鐵可是很重要的戰略資源,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把數量有限的鐵轉化為盡可能多的裝備,才能使部隊規模最大化。
這時,槍矛無疑是壹個很好的選擇,只需要打造槍頭矛頭就可以,用鐵很少,而古代植被茂盛,樹木竹林比現在多得多,槍桿材料比鐵更容易獲得,有的部隊甚至只給單兵發壹個鐵槍頭,讓士兵自己準備槍桿。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武器裝備都是消耗品,除了殺傷力,還要考慮制作成本、維護成本以及訓練成本。
結構簡單,堅固結實,易於打造,容易保養,訓練簡單,這些原因讓槍矛擁有絕佳的性價比,除此之外還有強大的殺傷力。
種種原因,使槍矛成為使用最廣泛的冷兵器,簡單的構造使它擁有良好的實戰性能,上手容易,而且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後,上限非常高,不愧為百兵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