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達斡爾族的捕魚活動達斡爾族的節日活動

達斡爾族的捕魚活動達斡爾族的節日活動

在光滑的冰上向下遊釣魚

達斡爾族壹直生活在河邊。捕魚是他們傳統的生產方式。達斡爾族生活的流域有幾十種魚類。達斡爾人熟悉魚類的生活習性。不久前,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所長宋軼發現,達斡爾族在冬天也有捕魚活動。他們的捕魚方式很獨特,比如冰釣、收棚、收網。

透過冰可以清楚地看到冰下的魚。

達斡爾語稱凍魚為“金日漠北”,是初冬有趣的垂釣活動。

在壹個陽光明媚的初冬早晨,妳可以看到魚在冰下遊動,穿過河流和湖泊上兩指厚的冰層。這時,達斡爾人成群結隊地吃魚叉。魚叉是用來在冰上捕魚的。比夏天用的略粗,桿長約3米。

當人們踩在冰上時,水中的魚開始驚慌地逃跑。那只狗在冰上跑來跑去,而其他的魚則遊向岸邊。收魚人踩在光滑的冰上,在薄冰下捕捉遊動的魚。看到機會,他拿起叉子,刺了下去。魚叉穿透冰面,在水中捕魚。

接下來,魚叉手取下綁在腰帶上的斧頭,敲碎冰塊,取出魚。有時候,為了追逐逃跑的梭魚,梭魚人會在左邊擋冰,然後從右邊切入,跑壹英裏多才到達。遊向岸邊的魚經常被冰困住。這時人們用斧子或木槌直接破冰,魚隨水流出冰外。

年輕人用叉子追魚,孩子們用小筐拖著雪橇去撿魚。運氣好的話,壹個人壹次能叉十幾斤魚。白天只有晨晨冰可以保持體重。隨著嚴冬的到來,冰層變厚,不能再穿冰打魚了。

冰上的“廣布日”

在達斡爾語中,守衛棚裏的多刺魚被稱為“Burikouzubei”,這是農歷正月後在較深的河流裏捕魚的壹種方式。“布寬”是用柳條和茅草搭建的棚子。小屋內,直徑約60cm的冰眼是用“魔法”鑿出來的。

在冰眼上,建造了壹個“寬布日”,用來遮擋陽光,看魚兒在清澈的水中遊來遊去。在冰眼的兩邊,鉆幾個小壹點的冰眼,每隔半尺插壹根柳條,形成壹條狹窄的通道,像柵欄壹樣擋住魚的去路,讓魚在棚下遊過冰眼。這時,魚成群結隊地遊過冰眼,少則壹兩條,多則十幾條。那些漁夫用壹根有五根刺的長矛捕魚。有鯉魚、梭魚、澳花魚、鰱魚、鱘魚、鯰魚等。在河裏,有時他們能叉起20公斤重的大魚。

夜幕降臨,人們點燃火把,獨自度過壹個“廣大布日”。兩個人花了很長時間才忙起來。

魚被水覆蓋,很快就會結冰。

冰圍網捕魚是冬季的大型捕魚活動。每次達斡爾人都會組織壹個二三十人的捕魚隊。經驗豐富的學長是“阿維達”釣魚隊的領隊。

到達漁場後,阿維達首先調查了魚類的棲息地水域,用“叠戈”標記了冰洞的位置,並測量了每十幾個冰洞的水深。壹般來說,鉆探是從河岸附近齊膝深的冰層下開始的。冰洞直徑約1.5米,每十步左右鉆壹個冰洞。這些冰眼形成了橫跨河面的橢圓形圓圈。

下網時,用壹根長木桿系住網繩。網繩從靠近岸邊的網口依次穿過每個冰眼,每三個冰眼拉壹張網。最後在網口收集兩個網頭,把河裏的魚圍起來。凈入口位於有淺灘的河岸。過去,達斡爾人的網長10米,寬4米。

收網的時候,阿維達命令人們排成兩排,手裏拿著網往外拉。大小不壹的魚聚集在直徑3-4米的收網口,上下翻轉掙脫。

這時,幾個人用長長的魚竿鉤把魚撈出水面。魚在跳,鉤在鉤,水在濺,聲在笑。不壹會兒,叉魚就被水淹沒了,很快變成了冰,冰在身上裂開。

河岸上點起了篝火,魚叉手們旋轉著篝火烤幹了袍子,然後跑回去叉魚。人們坐在篝火旁休息,吃著美味的烤魚,喝著酒取暖,唱著《贊歌》。這是壹派繁忙、熱鬧、壯觀的豐收景象。

每年農歷四月是休漁期。

在壹次大規模的集體挖冰圍網捕魚活動中,挖冰眼在雞群擁擠的淩晨就開始了,直到半夜才收網。有時候黃昏開始收網,第二天早上才能收起來。魚多的時候,壹次捕撈能裝五六十車。

宋軼說,達斡爾族漁業是壹種從自然水域捕撈魚類的漁業。為了保持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達斡爾族將農歷四月定為禁漁期。人們會自覺遵守規定,不會從事捕魚活動。

  • 上一篇:足球除了推射還有什麽射門方式,還要有它們的定義,,,謝謝啦
  • 下一篇:迷信為什麽是文化的產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