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市屬於河北省,由唐山市代管。(1996年10月撤縣設市)
遷安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總面積1208平方公裏,1996年撤縣設市,轄17個鎮鄉,4個城區辦事處,534個行政村。作為壹座資源型城市,於2010年提出了轉型攻堅戰略,始終堅持壹張藍圖繪到底。
遷安市歷史悠久,文脈悠長。早在4.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壹。有4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遺址7處,有1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遺址18處,有夏商周時期遺址42處。其中,爪村遺址出土的骨錐、骨針,被譽為“華夏第壹錐”。
遷安市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西距北京195公裏、天津160公裏。境內公路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倍,鐵路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8倍,可直達秦皇島、曹妃甸、京唐港、天津四大海港。津秦高鐵在遷安設有客運站,形成了輻射晉、冀、遼、蒙的“3小時經濟圈”和通達京津大中城市的“1小時通勤圈”。
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舊石器、新石器時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軒轅黃帝曾建都於此。商、周,屬孤竹國。殷孤竹君封地(孤竹城、孤竹國祠廟在今遷安城東南),為孤竹國君伯夷叔齊(夷齊讓國)生長地。
春秋,屬山戎令支國(支音同岐,令支城在今遷安城西)、孤竹國。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山戎令支國、孤竹國被齊國所滅,被滅後地屬燕國。齊桓公帶領管仲在黃臺山、伏龍山(今遷安境內)大戰山戎令支、孤竹大軍,老馬識途(管仲隨馬)、蟻穴知水等成語典故皆出於此戰。
戰國,屬燕國。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設離枝縣,屬遼西郡。西漢、東漢,設令支縣,屬遼西郡。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公孫瓚的生長地,官至中郎將、奮武將軍、薊侯、前將軍、易侯,漢末群雄之壹。
三國,設令支縣,屬遼西郡。為吳國名將韓當的生長地,歷仕吳王孫堅、孫策、孫權,官至昭武將軍、冠軍太守,加都督封爵石城侯,三國名將之壹。
晉,鮮卑族占之,廢令支縣,地屬遼西郡。西晉太康六年(285年),鮮卑單於慕容_犯遼西,晉武帝遣幽州軍戰於肥如(今遷安城東北),慕容_被打敗。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並入陽樂縣屬平州遼西郡。北齊,屬遼西郡肥如縣。隋,先後屬肥如縣、新昌縣、盧龍縣。開皇六年(586年),肥如縣並入新昌縣,屬新昌縣;十八年(598年),新昌縣改名為盧龍縣,屬北平郡。
唐,屬平州盧龍縣。五代、遼,屬平州安喜縣。遼天贊二年(923年),從定州安喜徙俘戶,安置於今遷安地,稱安喜縣。金大定七年(1167年),安喜縣改名為遷安縣,意為“遷自安喜”,屬中都路平州,遷安之名始定。
元,設遷安縣,先後屬平州、興平、平灤路、永平路(元初並入盧龍縣,後復置遷安縣)。明,設遷安縣,屬北直隸省永平府。清,設遷安縣,屬直隸省永平府。民國,設遷安縣,元年(1912年)屬直隸省津海道,二年屬直隸省渤海道,三年屬直隸省津海道,十七年(1928年)屬河北省。
1939至1944年,中國***產黨在遷安及附近邊區先後成立豐灤遷、遷遵興、遷灤盧、遷青平、遷盧撫昌聯合縣,遷盧青、遷遵青、灤盧聯合縣,先後隸屬晉察冀邊區冀東區和冀熱邊區。1945年,復置遷安縣,屬冀東十六專區。1949年8月1日,遷安縣屬河北省唐山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遷安縣屬河北省唐山專區。1958年12月20日,撤銷盧龍、遷西二縣,將這兩縣的部分地區並入遷安縣。1960年4月2日,撤銷唐山專區,遷安縣劃歸唐山市。
1961年6月23日恢復唐山專區,遷安縣還屬之;7月9日復置盧龍縣和遷西縣,原二縣並入遷安縣的地區還屬盧龍、遷西二縣。1970年,唐山專區改稱唐山地區,遷安縣屬唐山地區。1983年5月6日,撤銷地區改為唐山市,遷安縣屬唐山市。
1996年10月,撤銷遷安縣,設立遷安市(縣級),原行政區域不變,由河北省直轄,省政府授權唐山市管理遷安市。
百度百科-遷安
遷安市人民政府-遷安概況
遷安市人民政府-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