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具起源於夏朝,經歷了不同時期、七個階段的發展歷程與變革:\x0d\\x0d\ 第壹階段——夏、商、周:中國早期家具的雛形階段,開始第壹個家具命名為“榻”;\x0d\\x0d\ (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發掘山西襄汾縣陶寺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時,從器物痕跡和彩皮辨認出隨葬品已有木制長方平盤、案俎等,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中國木家具。公元前21世紀,中國發明了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出現了堅利的金屬工具,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條件,致使西周以後木家具逐漸增多。在《詩經》、《禮記》、《左傳》的記載中,這壹時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幾、_(屏風)和箱等。同時,也出現青銅家具。從出土文物中見到的商代銅禁和饕餮蟬紋銅俎,反映出這壹時期青銅家具在鑄造技術以及實用、裝飾方面都已達到較高的水平。\x0d\\x0d\ 第二階段——春秋、戰國及兩漢:比較低矮的家具誕生;\x0d\\x0d\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戰國時期,漆木家具處於發展時期,青銅家具也很大的進步。木家具如幾、案、床類形體較大的家具,多為框架結構,以榫卯連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閉口貫通榫、閉口不貫通榫、開口不貫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陽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幾、木俎等,在足與框架、足與案面、屜板木梁與邊框、圍欄矮柱與床框之間的連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種榫接方法,結合牢固,外形美觀。幾、案類家具的足底,常加壹根橫木,稱為"檜";("檜";通"跗",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護器足。這些結構經歷代不斷改進、發展,形成中國傳統家具的重要特征,並沿用至今。\x0d\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漢時期,在繼承戰國漆飾的基礎上,漆木家具進入全盛時期,不僅數量大、種類多,而且裝飾工藝也有較大的發展。這壹時期家具的主要特點是:\x0d\ (1)大多數家具均較低矮。\x0d\ (2)始見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時的端倪。\x0d\ 西漢時,由印度傳入榻登。《釋名》註:"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設榻登上床,說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據《太平禦覽》記載:"靈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遊牧民族的壹種可折疊的輕便坐具,坐時垂足。由席地坐演進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壹大變革。\x0d\ (3)出現軟墊。\x0d\ 《西京雜記》中記述,漢時天子的玉幾上冬天加有絲綿織物,大臣的木幾上則加用橐(毛氈縫制的口袋)。這是最早出現的軟墊。\x0d\ (4)制作家具的材料較為廣泛。\x0d\ 除木材外,還有金屬、竹、玻璃、玉石等。\x0d\\x0d\ 第三階段——魏、晉、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現;\x0d\\x0d\ (220年~581年)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壹產次民族大融合時期,各民族之間文化、經濟的交流對家具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此時新出現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圓凳、方凳、圓案、長杌、櫥,並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顯增高,可以_床垂足,並加了許可床頂、床帳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圍屏。坐類家具品種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漸推廣,促進了家具向高型發展。\x0d\\x0d\ 第四階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時期,高矮形家具並存發展;\x0d\\x0d\ (589~960年)中國家具發展至唐代進入了壹個嶄新的時期。它壹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暢柔美,雍容華貴的唐式家具風格。至五代時,家具造型崇尚簡潔無華,樸實大方。這種樸素內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縟修飾的傾向,為宋式家具風格的形成樹立了典範。隋唐五代時期,家具發展有兩個主要特點:\x0d\ (1)家具進壹步向高型發展,表現在坐類家具品種增多和桌的出現。\x0d\ 《通雅》記載:"倚卓(椅桌)之名見於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趨流行,幾、案高度皆以坐面為基準,坐具既高,桌的出現勢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對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裝飾產生壹系列影響。\x0d\ (2)家具向成套化發展,種類增多,並可按使用權用功能分類。\x0d\ 大致可分為:坐臥類,如凳、椅、墩、床、榻等;憑椅、承物類,如幾、案、桌等;貯藏類,如櫃、箱、笥等;架具類,如衣架、巾架等;其他還有屏風等。五代畫家顧閎中在《韓熙載夜宴圖》中就描繪了成套家具在室內陳設、使用的情形。\x0d\\x0d\ 第五階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較多、繁雜;\x0d\\x0d\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國家具承前啟後的重要發展時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腳坐具已普及民間,結束了幾千年來席地坐的習俗;其次是家具結構確立了以框架結構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內的布置有了壹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繼承和探索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樸纖秀、結構合理精細為主要特征。在結構上,壺門結構已被框架結構所代替;家具腿型斷面多呈圓形或方形,構件之間大量采用割角榫、閉口不貫通榫等榫結合;櫃、桌等較大的平面構件,常采用"攢邊"的做法,即將薄心板貫以穿帶嵌入四邊邊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攢起來,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縮,而且還起到裝飾作用。此外,宋代家具還重視外形尺寸和結構與人體的關系,工藝嚴謹,造型優美,使用方便。家具種類有開光鼓墩、交椅、高幾、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燈架)、帶抽屜的桌子、鏡臺等,各類家具還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組合家具,稱為燕幾。\x0d\\x0d\ 第六階段——明:中國家具的鼎盛時期(因工具、工藝、材質的發展與成熟);\x0d\\x0d\ (1368年~1644年)明人或葉(16世紀),隨著手工業的進壹步發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許多文人雅士參與了室內設計和家具造成型研究。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發展。明代家具在繼承宋代家具傳統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推陳出新,不僅種類齊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樸實大方,制作嚴謹準確,結構合理規範,逐漸形成穩定,鮮明的明代家具風格,把中國古代家具推向頂峰時期。\x0d\\x0d\ 第七階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國家具的最具影響力的代表。\x0d\\x0d\ (1644年~1911年)清代家具多結合廳堂、臥室、書齋等不同居室進行設計,分類詳盡,功能明確。其主要特征是,造型莊重,雕飾繁重,體量寬大,氣度宏偉,脫離了宋、明以來家具秀麗實用的淳樸氣質,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風格。清代家具作坊多匯集沿海各地,並以揚州、冀州(河北)、現惠州(廣東)為主,形成全國三大制作中心,產品分別稱為蘇作、京作、廣作。蘇作大體師承明式家具特點。\x0d\ 家具工藝到了清代總的來看造型已趨向笨重,並壹味追求,富麗華貴,由於繁縟的雕飾破壞了造型的整體感,觸感也不好。清代家具工於用榫,不求表面裝飾;京作重蠟工,以弓鏤空,長於用鰾;廣作重在雕工,講求雕刻裝飾。裝飾方法有木雕和鑲嵌。木雕分為線雕(陽刻、陰刻)、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漆雕(剔犀、剔紅);鑲嵌有螺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琺瑯、玻璃及鑲金、銀,裝金屬飾件等。裝飾圖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壽、官運亨通之類的花草、人物、鳥獸等。家具構件常兼有裝飾作用。如在長邊短抹、直橫檔,肓板腳柱上加以雕飾;或用吉字花、古錢幣造型的構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別是腳型變化最多,除方直腿、圓柱腿、方圓腿外,又有三彎如意腿、竹節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無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獸首;足端有獸爪、馬蹄、如北京時間砂、卷葉、踏珠、內翻、外翻、鑲銅套等。束腰變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魚門洞、加線;側腿間有透雕花牙檔板等。北京故宮太和殿陳列的剔紅雲龍立櫃,沈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螺鈿太師椅、古幣蠅紋方桌、紫檀卷書琴桌、螺鈿梳妝臺、五屏螺鈿榻等,均為清代家具的精粹。家具種類為坐臥類家具有太師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連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憑倚承物類家具有圓桌、半圓桌、方桌、琴桌、炕桌、書桌、梳妝桌、條幾(案)、供桌(案)、花幾、茶幾等;貯藏類家具有博古櫃架、架格、悶蘆櫥、書櫃、箱等;其他家具還有座屏、圍屏、燈架等。\x0d\\x0d\ 在統治階級(如宮廷、官府)的家具,他們大多追求繁鎖的裝飾,采用陶瓷、玉石、象牙、貝殼等做裝飾,特別是宮廷家具采用工藝美術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制成漆木家具。廣大的民間家具制造業追求適用、經濟為主;加工方法大多是手工作業。\x0d\\x0d\ 19世紀後半葉,它是壹種保持前期傳統的形式,僅在局部雜以中西混合雕飾的家具。後來沿海的壹些通商口岸相繼出現了有外商投資開辦的家具廠,有從事經營中國傳統家具的,有專門仿制歐洲古典形式或美式家具的。中國家具的近代家具就是在這些外來因素的影響下出現了新的變革。無論是品種、形式、結構和工藝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x0d\\x0d\ (20世紀初以後) 20世紀初,各地相繼辦起家具手工業工場。至1920年,全國木器工場和作坊以及手工藝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壹支浩大的手工業隊伍,家具生產出現了中國傳統家具與"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並存的局面。傳統家具生產有久遠的歷史和廣大市場,如江西贛縣的彩繪皮箱、江西鉛山河口鎮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揚州的螺鈿家具等,都在國內外市場享有壹定聲譽,北京雕漆屏風曾於1914年獲巴拿馬博覽會壹等獎。\x0d\\x0d\ 20世紀30~40年代,隨著西方各種設計思潮的交流與傳播,中國近代家具在沿海的壹些大城市呈現出復雜的變化。到40年代,壹些由民族工商業者籌辦的家具工廠先後在各大城市開業。根據不同的加工手段與工藝,往往分為中式家具與西式家具兩種行業。從此,中國的傳統家具與現代家具就按照不同的經營方式發展著。現代家具由於采用了比較簡化的榫結構易於推廣應用,尤其是當膠合板(如采用纖維板為主要材料制作的板式家具)問世後,框式嵌板的結構得到了較好程度的改善,遂成為我國廣大地區樂於采用的工藝做法。但其發展是不平衡而緩慢的,內地的許多城市和廣大農村的家具形式仍保留著中國傳統家具的面目。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傳統工藝也面臨著工業化的挑戰。\x0d\\x0d\ 由於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專業工廠的興起和擴大以及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促進了中國現代家具的發展。80年代,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家具企業大量引進歐洲家具的生產設備,主要是板式家具生產線或單機配套設備;在硬件上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武裝”。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並未使這些設備發揮出應有的效能,此時開始重新出現作坊式私營企業,並在90年代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迅速成長。中國家具接受著西方現代家具思想的洗禮,家具行業發展迅猛、朝氣蓬勃。壹個現代產業的雛形初步形成,辦公家具企業開始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上一篇:跪求關於《壹封家書》的演講稿下一篇:送給妳,我的感嘆號-贊美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