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獅的大動作有哪些如下:
醒獅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壹體的漢族民俗文化。表演時,鑼鼓擂響,舞獅人先打壹陣南拳,這稱為開樁,然後由兩人扮演壹頭獅子耍舞,另壹人頭戴笑面大頭佛,手執大葵扇引獅登場。
舞獅人動作多以南拳馬步為主,獅子動作有睜眼、洗須、舔身、抖毛等。
主要套路有采青、高臺飲水、獅子吐球、踩梅花樁等。其中采青是醒獅的精髓,有起、承、轉、合等過程,具戲劇性和故事性。采青歷經變化,派生出多種套路,廣泛流傳。
遂溪醒獅在表演上從傳統的地獅逐步發展到凳獅,由凳獅又發展到高臺獅、高竿獅,由高竿獅又發展到樁獅。樁獅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大,如增加了走鋼絲、騰空跳等表演類。最高的樁接近3米,跨度最大達3.7米,充分體現了新、高、難、險的特色,被譽為中華壹絕。
廣州市的沙坑醒獅的道具造型特點是:獅頭額高而窄,眼大而能轉動,口闊帶筆,背寬、鼻塌、面頰飽滿,牙齒能隱能露。表演分文獅、舞獅和少獅三大類。通過在地面或樁陣上騰、挪、閃、撲、回旋、飛躍等高難度動作演繹獅子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八態,表現獅子的威猛與剛勁。
20世紀80年代以來,幾乎鄉鄉都有自己的醒獅隊,壹年四季,開張慶典鑼鼓聲不斷,逢年過節,獅隊便上街采青、巡演。各鎮、鄉村群眾性的獅藝普及也盛況空前。廣東醒獅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為廣東特有的民間舞品牌。醒獅活動也廣泛流傳於海外華人社區,成為海外同胞認祖歸宗的文化橋梁,其文化價值和意義十分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