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重慶兩會熱點工作2017

重慶兩會熱點工作2017

據86我從記者處獲悉,1月15日電 今日上午,重慶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開幕。重慶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長張國清代表重慶市人民政府在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張國清說,2017年,重慶將抓好加快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關鍵性改革、積極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九項重點工作。

 (壹)加快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以產業接續和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高端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推動支柱產業集群升級換代。汽車產業要著力提升產品檔次,提升配套水平,提升自主品牌,促成長安汽車城、北京現代、眾泰等項目盡快投產達產。電子信息產業要加快OPPO、VIVO智能手機、京東方智慧電子等項目建設,拓展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品種,推動中光電觸控壹體化等配套項目投產。推進化工、裝備、食品等行業技術進步、優化重組、產業協同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努力實現企穩回升。持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壹批智能制造示範項目,引進和培育壹批關鍵生產設備分享平臺,努力提升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加強軍民融合產業體系建設,促進民用高端裝備和國防裝備協調發展。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培育和引進壹批重大項目,帶動新興制造業產值增長30%以上。惠科液晶面板項目實現投產,推進康寧玻璃基板、AOS芯片、奧特斯二期等項目,構建有競爭力的電子核心基礎部件供應鏈。加快實施壹批智能裝備重點項目,建成國家級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加強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自動駕駛技術及動力電池等關鍵核心部件攻關,發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擴大充電設施布局,提高城市公***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比例。發展高端交通裝備制造業,擴大新型軌道交通裝備產品規模,發展高技術船舶。發揮股權投資基金、龍頭企業、口岸平臺等優勢,加快建設國家物聯網產業基地,實施壹批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重點項目,擴大頁巖氣產能,促進產業集群發展。跟蹤世界科技前沿,加大增材制造、無人機、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虛擬現實等產業項目儲備、引進和研發,不斷拓展新的產業領域。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十大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為重點,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標準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定制化和高品質轉變。做強銀行、證券和保險業,發展消費金融、金融租賃、私募基金等新興業態,爭取相互保險公司、合資證券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新牌照,發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豐富金融核心功能。探索跨境人民幣使用、跨境投融資便利化、資本項目可兌換、外資金融機構準入等制度和政策創新,支持錢寶等支付機構構建區塊鏈標準,拓展跨境貿易清算結算服務。培育和引進壹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龍頭企業。進壹步完善物流集疏運網絡體系,促進物流園區、物流樞紐、分撥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推進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延伸數據增值業務產業鏈。積極發展高端醫療服務、健康咨詢、康復保健等大健康服務業。加快建設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做靚山水都市、長江三峽、世界遺產等十大旅遊名片,加快萬達文旅城等十大主題樂園和紅池壩等旅遊度假區建設,豐富旅遊業態,推進全域旅遊示範試點,努力把旅遊業培育成綜合性戰略支柱產業。推進中央商務區、智慧商圈和社區便民網點建設,辦好渝洽會等節慶展會,打造具有重慶特色的夜市品牌,培育新型消費增長點,促進消費提檔升級。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關鍵性改革。聚焦經濟領域供需失衡問題,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推進?三去壹降壹補?各項任務。在繼續抓好去產能、去庫存的同時,重點推進去杠桿、降成本、防風險。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進債務、資產、企業重組,實現出表、出清、出效,降低工商實體企業杠桿率。有序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支持銀行向資產管理公司打包轉讓不良資產,鼓勵渝康等資產管理公司參與企業低效資產盤活重組和風險資產收購處置。推進企業兼並重組,優化產業鏈布局,盤活存量資產,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經營效益。加強企業資金集中管理,運用資產證券化、股權投資基金等創新融資工具,幫助企業置換高成本債務,優化債務結構,減輕企業負擔。抓好?企業減負30條?政策落地,清理規範涉企稅費、交易、物流、用能等收費,落實好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實施流通體制改革、售電側改革和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切實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引導企業突出主業、降本增效,順應市場需求,提高質量標準,培育?工匠精神?,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

 積極防範各類風險。加強對跨界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信用卡透支等領域的風險監測預警,著力防範資產泡沫,積極預防交叉性、跨行業、跨市場金融風險。強化新型金融機構負面清單管理,加大對小貸、擔保、要素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強市場執法監管,綜合施策,堅決遏制炒房行為,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強政府性債務風險防控,規範區縣政府舉債行為。

 以改革激發國有企業活力。加快國企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資本投資公司規範改造及健康運行。分類實施企業專業化重組整合,圍繞核心業務,提升產業集中度,向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和新興服務業加快布局,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加強國企黨的建設,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壓縮企業法人層級,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健全國資監管體系,從嚴監管和規範國有資本運營。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公民財產權,保護企業家精神,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營造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培育樓宇產業園和小企業創業基地,完善中小企業公***服務體系,推動轉貸應急、風險補償等機制擴面,支持中小微企業提質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健全市場行為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完善市場主體分類監管平臺,加快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

 推進財稅、投融資和金融改革。調整優化市與區縣事權和支出責任,建立財政預算滾動平衡機制,推進預決算信息制度化公開,更好發揮稅制改革在促進實體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拓寬公私合作領域及融資渠道,增強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繼續實施壹批PPP項目。加強市與區縣政府引導類投資基金的銜接聯動,完善市場化營運機制,提升財政資金、國有資本的引導和驅動效應。優化社會融資結構,擴大企業股權投資規模,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豐富債券品種和發債主體,穩步開展投貸聯動試點,推動重慶股份轉讓中心開展私募基金份額轉讓、科創板掛牌等創新,滿足企業多層次融資需求。加強要素交易市場建設,依托全國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搭建保險資金運用平臺,支持金交所打造機構間金融資產交易市場,建設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提升聯交所、藥交所、土交所等要素市場的資源配置和價格發現功能。支持有特色的外資銀行入駐重慶,引導更多金融機構在渝設立創新性、結算性專營機構。規範各類資產投資平臺,為市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提供安全有效的渠道。

 (三)積極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主動融入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新格局,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和開放功能拓展,高效整合各類開放要件,加快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形成全方位開放新局面。

 推動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完善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制定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復制推廣其他自貿試驗區成熟經驗,探索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金融國際化等新的體制機制。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加快將外商投資準入轉向備案管理,建立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堅持中新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與自貿試驗區壹體規劃、壹體推進,完善項目合作機制,紮實推動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合作平臺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果園港多式聯運示範基地、股權投資基金、機場商業合作、國際數據通道等功能性標誌項目,以項目為核心呈現實體展示。

 增強開放平臺的承載功能。加快兩江新區高端資源要素集聚,強化開放口岸、現代金融、服務貿易、檢驗檢測認證等領域的功能創新,推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增強開放示範的帶動效應。推動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借助保稅功能,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保稅貿易擴大規模,形成集聚效應。推進萬州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爭取設立江津、涪陵綜合保稅區和壹批保稅物流中心。拓展進口整車、冰鮮產品、水果、肉類等口岸功能,爭取設立木材、醫藥、生物制品等口岸。加快果園港、萬州、豐都等口岸開放,建設國際貿易單壹窗口,優化通關環境。提升高新區、經開區和特色工業園區開放輻射功能,辦好壹批國際合作產業園。

 促進外貿穩定增長。依托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各類交通樞紐和開放口岸,吸引大企業、爭取大訂單、集聚大物流,促進外貿企穩回升。拓展進出口貨源,增開渝新歐支線班列,力爭全年雙向開行500班。圍繞支柱產業發展,利用開放政策和資源優勢,吸引壹批跨國經營總部企業、供應鏈龍頭企業、轉口貿易商和貿易集成商,打造壹批公司集聚、市場繁榮、運作規範、貢獻突出的外貿集聚區,擴大總部貿易、轉口貿易、服務貿易規模。積極探索境外先進設備、平行進口汽車等產品展示交易,積極發展離岸貿易、集散分撥、非國產貨物入區維修、委內加工及檢測等業務,把保稅的政策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優勢。密切與港澳臺的經貿往來,加強與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合作,推動內外貿聯動發展。

 (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促進技術、資本、創新生態協同發力,支撐經濟轉型升級。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深入推進企業研發投入倍增計劃,全面落實研發準備金制度和重大新產品研發補助政策,推動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強度,提高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率。以躋身國家創新企業百強為目標,實施巴渝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計劃。建立科技型企業重點培育庫,發展壹批高技術性和高成長性企業。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和制造業創新中心。鼓勵企業組建科技人員持股、社會資本參股的法人化研發機構。推動研發公***服務平臺開放***享,擴大科技創新券試點範圍,支持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及轉化應用。

 推進全方位開放式創新。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作用,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吸引集聚各類優質創新資源。大力引進全球百強創新型企業、國內外著名研發機構和知名大學來渝設立研發機構,吸引國內外科技組織、標準化組織、檢驗檢測和科技咨詢機構在渝設立區域總部。支持企業加入國際創新聯盟。建設商標審查協作重慶中心。支持第三方機構為企業提供工業設計、樣機制造、中試生產等創新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眾創空間、孵化器和加速器。完善項目甄別、培訓指導、風險投資、收購轉化、哺育上市等全程孵化服務,形成完備的創新創業生態鏈。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新財政科技資金使用方式,用好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資金,支持重大創新平臺和領軍人才團隊建設。發揮政府創投引導基金的杠桿作用,完善科技股權投資、債權融資和眾籌募資。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和開發利用方式,籌建科技要素交易中心,發展第三方成果轉移轉化機構。擴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權限和收入分配自主權,落實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構建體現增加知識價值的收入分配機制。支持科研人員依法依規兼職兼薪,鼓勵科研人員離崗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進壹步清理與創新發展不相適應的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確保政策落地。

 (五)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核心,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優化功能布局,強化互聯互通,提升國家中心城市承載力、協調性和宜居度。

 統籌各功能區域城鎮空間布局。有序推動都市功能核心區功能疏解和人口減載,加快都市功能拓展區配套設施和大型人口聚居區建設,引導功能性設施和新興產業集聚,促進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推動大都市區壹體化發展,構建?壹心多極網絡化?高度融合的空間格局,發揮城市發展新區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作用,提升大都市區的同城效應和整體功能。引導渝東北城鎮群特色發展,推動?萬開雲?板塊交通互聯、產業協同、發展聯動、壹體繁榮。支持渝東南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依托交通幹線、區縣城和重點鎮,構建民俗生態城鎮群。按照成渝城市群規劃,完善功能性基礎設施,推動產業鏈接、服務***享、生態***建,提升成渝城市群壹體化發展水平。集中發展壹批特色小鎮。深入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合理流動。

 推進內暢外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建設全國綜合性鐵路樞紐,加快構建?米字型?高鐵網和?三主兩輔?鐵路站場,推進渝西、渝湘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工渝昆高鐵和重點港區支線鐵路項目,提速鄭萬高鐵、樞紐東環線等在建項目,建成渝黔鐵路,投用沙坪壩站、西站壹期等鐵路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推進?三環十二射多聯線?高速公路網建設,加快實施開州至城口等高速公路項目,擴能射線高速通道,完善內部聯結網絡,通車總裏程達到3000公裏。投用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和第三跑道,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增辟國際航線,辦好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壹批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加快果園樞紐港建設,完成港區鐵水聯運接駁改造,加快承接寸灘港分流的貨運量。建成投用珞璜、龍頭、新田港區壹期主體工程。優化街區路網結構,建成壹批跨江大橋和穿山隧道,打通壹批?斷頭路?,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實施大都市區軌道交通壹體化規劃,加密中心區域軌道交通線,推動軌道交通向城市發展新區延伸。建成川渝電網500千伏第三通道。啟動城市發展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從長江、嘉陵江取水,采取大集中、小分散和互聯互通的配置方式,逐步實現大都市區壹體化供水。建設壹批大中小型水庫,提高城鄉用水保障能力。

 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完成法定城鄉規劃全覆蓋編制任務,推進區縣?多規合壹?,建設城鄉空間規劃***享數據平臺。完成主城區城市總體風貌設計,做好重點區域城市設計。實施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保護和修繕壹批傳統風貌街區,繼續實施棚戶區改造,拆除違法建築,促進城市有機更新。全面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建築方針,提高建築設計水平和質量,發展裝配式建築,促進鋼結構建築的推廣應用。加強城市立體綜合開發,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海綿城市試點,實施智慧城市應用示範工程,推動城市精明增長、集約發展。持續推進道路節點渠化,落實公交優先道,發展特需公交,整治規範占道停車行為,疏緩道路擁堵。深化城市管理體制和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繼續實施景觀照明提升工程,切實加強園林綠化工作,讓我們這座城市更加靚麗。

 (六)推動農業農村轉型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深化?三農?領域改革。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升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能力。探索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的有效實現形式,擴大農村集體資產量化確權範圍,推動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戶,健全非經營性資產集體統壹運行管理機制,全面激活農村資源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開展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點。完成國有林場改革,深化供銷社和農墾改革。

 加快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穩定糧食、生豬、蔬菜等基礎產業,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促進七大特色產業鏈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推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和區域特色產業提質發展。推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發展及副產品綜合利用,完善市場流通體系和冷鏈物流體系,促進壹二三產業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統籌農產品生產基地布局,新建壹批特色產業基地和出口示範區。健全標準體系,加強品牌建設,發展農村電商,增強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築牢農業農村基礎。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推進高標準農田、標準化產業基地建設,提升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持續改善農業農村發展條件。完善財政支農政策,深化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試點。完善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護機制。開展農業設施權屬證融資試點。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深化農產品收益和價格指數保險試點。

 持續推進三峽後續工作。完成年度項目申報,落實庫區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生態環保等後續項目。推進城鎮移民安置小區綜合幫扶和農村集中安置區精準幫扶,促進安穩致富。實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避險搬遷,加強庫岸環境綜合整治、危巖處理和移民安置區高切坡防護,切實保障庫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七)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守?五個決不能?底線,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努力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嚴格管控生態空間,認真落實差異化環保政策,加強產業項目全過程環保監管。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實行能源、水資源、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開展能效、水效、環保?領跑者?引領行動,促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實施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降低排放強度,削減汙染物排放總量。建設壹批節能環保產業園區,打造國家重要的環保產業基地。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動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縣建設,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積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深入開展低碳城市、低碳產業園、低碳社區等試點,發展綠色建築。完善綠色消費政策。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全面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持續實施?五大環保行動?,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沿江及城區環境汙染隱患企業搬遷治理,著力解決壹批群眾反映突出的環境問題。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嚴控機動車尾氣、揮發性有機物和揚塵汙染,強化餐飲油煙治理和露天焚燒執法。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深化重點支流整治和湖庫管護,全面推行河長制,深入開展水域垃圾清漂,建設壹批城市和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推進交通、工業、建築施工、社會生活噪聲治理,著力解決噪聲擾民問題。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細化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抓好水土流失及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探索消落區治理新模式,強化自然生態空間保護利用,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汙染土壤治理修復和安全利用。實施好農村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和畜禽養殖汙染防治規劃。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化環保垂直管理和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汙權、水權交易制度改革,創新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運作模式,健全社會資本參與機制,推廣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推動環保督察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開展。推進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強化生態環境損害追責。

 (八)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五個堅持?原則,做好各項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整合財政資金和各類資源,紮實推進?六個壹批?精準扶貧工程,確保現行標準下所有貧困區縣摘帽、貧困村銷號、貧困人口脫貧。精準對接脫貧攻堅多元化融資需求,落實貧困地區企業上市、易地扶貧搬遷貸款、扶貧再貸款等金融扶貧政策,加快貧困地區產業發展、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完善扶貧開發長效機制,推動制度保障與開發造血、區域扶貧與到戶到人的有機結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完善就業社保體系。加強技能培訓、創業扶持和就業援助,推動重點群體充分就業和自主創業,做好去產能企業職工的分流安置工作。按照國家部署,推進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漸進式延遲退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等改革。實施職業農民、技能人才、小微創業者等七大群體增收激勵計劃。制定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政策,適時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強化臨時救助和專項救助,全面推行?救急難?制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支持社會化養老服務業發展。做好婦女、兒童、殘疾人工作,規範發展社會慈善事業。

 推動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優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穩步提高生均撥款標準。加強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鼓勵普通高中特色辦學。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化中職與高職、應用技術本科銜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壹流大學、壹流學科建設,培育重點學科和特色學科群,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進市屬高校轉型發展。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做好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入學工作。加強特殊教育。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藥品加成,合理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健全分級診療制度。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總額控制付費為主、單病種付費相結合的復合型付費方式,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報銷比例。依托重慶藥交所,推進藥品采購?兩票制?和集中帶量采購。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機制,優化公***衛生服務,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健康關口前移。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扶持和規範社會辦醫。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落實全面兩孩政策。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統籌推進文化行政管理、國有文化資產監管和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構建現代公***文化服務體系,實施全民閱讀、全民藝術普及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出壹批有全國影響的優秀文藝作品。實施釣魚城、巫山人遺址等重點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和傳統村落保護。發掘巴渝文化,培育品牌文化企業,推進壹批重大文旅融合項目,引導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備戰第十三屆全運會,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更好滿足群眾體育健身需求。

 滾動實施民生實事。計劃投入421億元,繼續推進15萬人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新建小區與配套學校同步覆蓋、4萬公裏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等民生實事,增補農村建卡貧困戶D級危房改造、公***停車位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背街小巷治理、城鄉居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貧困人口和困難家庭醫保救助等民生工程。

 (九)全面加強社會治理。堅持專項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推動政府治理、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進基層民主協商和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引導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社區公***事務,促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聯動。依托區縣、鎮街、村社三級公***服務中心,完善壹體化工作平臺和大綜治格局。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廣人民調解駐公安派出所機制,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加強現代科技手段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建好全市公***信用信息平臺,在行政審批、監管服務等領域率先記錄使用信用信息。

 深化平安重慶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治安防控網格化信息化建設,促進跨部門信息資源***享。堅持公***安全風險制度化排查評估,提升預測預警預防能力。嚴防?三類惡性案事件?發生。深化警務機制改革,加強治安亂點整治,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嚴防電信網絡詐騙等網絡新型犯罪。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深化食品藥品重點對象、重點場所、重點產品專項整治,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確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加強防災救災減災能力建設,進壹步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突發事件防範控制、應急響應、有效處置的能力。

 強化安全生產監管。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以負面清單倒逼各種責任主體築牢安全防線。抓好煤礦、交通、建築、消防、危化品、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常態化大排查大整治,依法查究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防控重特大事故。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壹批安全生產重點工程,提高安全基礎保障能力。強化安全技能培訓,普及安全知識,提升全民安全自覺。

  • 上一篇:請談談如何開展農產品短視頻營銷?
  • 下一篇:奧黛的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