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金派武學之“查拳”

金派武學之“查拳”

“查拳”在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中都有提及,在《飛狐外傳》中飛馬鏢局總鏢頭,綽號“百勝神拳”。育有壹女馬春花和收了壹個徒弟徐錚,主要的武功是查拳。北拳四大家之壹,北拳四大家即潭、查、花、洪,指潭腿、查拳、花拳和洪門四派拳術而言,在北方流傳極廣。因避雨,無意中走進商家堡,因為商老太仇恨扭曲心靈,被無辜拉進商家堡鐵廳裏活活被烈火燒死。在《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和周仲英交手的拳法之壹。

“查拳”也叫“ 插拳” ,又叫“ 叉捶 ”。音轉為查。有人說查拳是中國東北部回民地區武術的壹個統稱,在山東、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回族聚居地流行。拳種包括有華、花、路、洪、炮、彈腿、長拳及短打等等。特點是:姿勢舒展挺拔,發力迅猛,步法靈活,進退起伏,表現驃悍矯捷,現已發展成較有系統的拳術。

查拳是回族傳統拳術長拳的五大流派之壹,起源於山東省。分冠縣“張氏”查拳、“楊氏”查拳和任城“李氏”查拳三支。其中,冠縣“張氏”“楊氏”與明末倭寇英雄——濟寧人戚繼光所征兵將新疆回族查密爾(查尚義)有關。冠縣兩派查拳的師承分途約在清雍正年間,而任城壹派技藝的形成或許更早。也有說法說當地人民為了紀念查密爾(查尚義)所傳身法武拳命名為“查拳”。?

五步拳、五虎拳、拳打四方、六路轉、拳術二十法;十路滑抄、十路抄滑、十路彈腿及四路彈腿副拳。

正、副拳各十路;腿拳兩路;滑拳三路;洪拳四路;炮拳三路及黃鶯架子、六角勢、二十四勢、老架拳、五遙三穴拳、截手拳、硬八式、軟八式、三星拳、七星拳、九巍拳、高祖拳、撲擊拳。

查刀、二路查刀、五虎群羊刀、四門刀、纏絲雙刀、春秋大刀、關公十八刀、樸刀;鎖喉槍(鎖口槍)、六趟槍、大花槍;盤龍棍、五虎群羊棍、二路五虎群羊棍;昆吾劍(壹路查劍)、三才劍、三路查劍、二龍劍、穿林劍、長睡昆吾劍、龍形雙劍、昆吾雙劍、穿林雙劍。月牙鏟、鏜、欄馬鐝;鳳陽鉤、眷鐮鉤、護手雙鉤。

五虎雙人對拳、查拳五手、二十法對打、破彈腿、四路彈腿副拳對練、六合掌、六路短打、十二拿、四路查拳對練、魯漢(魯八傑)對打、康八腿對打以及對紮槍、對摔棍、對刺劍、抹眉刀破槍、樸刀進槍、單刀進樸刀、鏜進槍、大鏟進槍等。

查拳重視腿法練習,內容豐富,如:低踢、平踢、低踩、斜踩、蹬腿、闖腿、掃腿、纏腿、雙飛腿、旋風腿、鷂子腳等,都適當的分布在每壹趟拳路中,錯綜而緊密的配合在必要的動作中。綜合其腿法歸結為十五個字,它們是:跺、彈、踢、踹、潑、掃、勾、掛、排、纏、點、撩、截、拐。

查拳的基本功套路,包括以腿法見長的"彈腿",以"仆步穿掌"為主要動作的"滑步抄"的以拳法為主的"搗捶"組成。這些基本套路均為十路,基本動作簡單易學,左右對稱,即可單練,又可串連對練。

彈腿是查拳的主要基本功,它以彈腿和其它腿法為主要內容,接回文二十八個字母排列組成的二十八個基本動作組合,叫二十八路彈腿。流行的前十路,後十八路比較復雜,為了便於記憶,把它編成兩套類似拳套的套路叫腿拳勢,分為壹趟腿拳勢,二趟腿拳勢。因此,世人常雲"南京到北京,彈腿出在教門中"。

傳統查拳較高級套路有十路,又因在第壹,二路中又各有壹正壹付兩路,為十二路,後副拳又發展為十路,即正拳十路、副拳十路。通俗叫法是:壹趟拳、二趟拳、三趟拳等等,也有按名稱來區分的即:壹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飛腳,四路升平,五路關東,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連環,九路龍擺尾,十路串拳。其中四路升平(正拳),是流行最廣的壹路,是查拳標誌型套路,被譽為查拳之祖,是查拳的母拳,有的流派稱也稱其為“母子拳”,被人們所尊崇。

查拳中很多攻防動作,都歸納在踢、打、摔、拿之中。在運用時,還要靈活掌握"十字要決":即:縮、小、綿、軟、巧、挫、速、硬、脆、滑。

縮如張弓蓄巨力。發力如放矢;

綿而不斷意力隨,變化分虛實;

軟能克剛隨機變,借力出奇計;巧生智力靈活用,巧技打拙遲;

挫則側身跟步進,閃展騰挪擊;

速如閃電莫遲疑,快打出不意;

硬如鋼錐戳軟泥,沖撞莫松弛;

脆如爆竹發寸力,克堅如摧壁;

滑能化消敵人力,乘虛再進擊。

查拳的動作采用了五種動物形象的特點,即:龍,虎,蛇,鶴、猴。

龍:升降自如,能隱能現,蜿蜒繚繞,變化萬千。

虎:勇猛善撲,伏坐縱躍,目光如電,不動自威。

蛇:無足善竄,見孔即入,折疊盤轉,曲伸自然。

鶴:動中有靜,動靜互換,只身獨立,耐久穩健。

猴:攀登跳躍,靈活輕便,機警性敏,竄蹦閃展。

  • 上一篇:釋迦牟尼和如來是什麽關系
  • 下一篇:鐵刀如何不生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