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宮殿廟會
火宮殿廟會源於我國上古時代人類對火的崇拜,以敬火、拜火、用火、管火的祭祀禮儀而發展為融宗教、民俗、飲食、消防於壹體的多元文化載體。
2、瀏陽文廟祭孔古樂
瀏陽市地處湖南省東部湘贛邊界,是壹個豐富多彩的禮俗文化和濃烈的民族精神相結合的特殊地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瀏陽文廟祭孔古樂就流傳於此。瀏陽文廟祭孔古樂源於古《韶樂》,是在遠古流傳的古樂基礎上加以修正豐富而成,具有瀏陽特色,故又稱為“瀏陽古樂”。
3、長沙花鼓戲
長沙花鼓戲是壹種漢族戲曲劇種,以長沙官話為舞臺語言,是湖南花鼓戲中影響較大的壹種。它是由農村的勞動山歌、漢族民間小調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燈)發展而來,距今已有壹百六十余年歷史。
4、洞井龍舞
洞井龍舞是湘派龍舞的傑出代表,它在保留原始藝術風格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演變,是長沙地區民間龍舞的縮影。洞井龍舞在湖南長沙市洞井鋪鎮壹帶較為紅火。2008年,洞井龍舞被確定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5、寧鄉麻山鑼鼓
寧鄉麻山鑼鼓是寧鄉境內流傳的壹種民間吹打樂,因流布於寧鄉縣麻山而得名,樂曲古老、源遠流長,最初形成於明末清初。相傳由壹雲遊僧所傳授,當時作為廟宇化齋時用的禮樂。
清光緒、宣統年間,麻山鑼鼓的音樂得到大幅度的發展和完善,形成了壹個擁有豐富曲牌的樂曲體系,具有獨特的演奏形式,音樂名稱、樂器形制和曲目內涵,並在湖南幾個縣境內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