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閑話重陽節

閑話重陽節

草萋萋,雨催涼,壹襲北風去憂傷;

枝彎彎,果飄香,壹秋收獲添歡暢。

——題註

壹場秋雨壹場涼。進入 10 月,幾場蒙蒙細雨送來了絲絲涼意。秋風鬥氣,毫不猶豫的吹散了氤氳。秋高氣爽,殘葉飛落,稚嫩的麥苗又染綠了淒涼的田野,新的希冀在落幕的金黃中復出。艷陽高照,心情燦爛。重陽節來了!

我國傳統文化聞名世界,民間節日盛多,每壹個節日都有壹個或神秘或淒慘或美麗的傳說。

農歷九月九日,就是傳統的節日之壹。重陽佳節,寓意深遠,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天高氣爽、碩果累累、菊花盛開、丹桂飄香,壹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先民們於是有了賞菊聞香、登高望遠的雅興。

綜上所述,古人認為九月九日是“吉祥數字” ,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於是, “重陽”便順理成章成為壹個寓意吉祥長壽的好日子。

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據史料記載,最早可以推到漢初。

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

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壹習俗傳入民間。自漢代起,民間逐漸形成重陽日飲菊酒、吃花糕、插茱萸和登高祈福的浪漫習俗,重陽於是成為思念親人、孝敬長輩的節日。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便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壹的規定,壹般是爬高山、登高塔。

壹些地方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有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壹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 “吃糕”代替“登高” ,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關於在重陽節登高望遠,民間還有壹個傳說。

相傳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壹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壹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壹場瘟疫奪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恒景病愈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 。恒景訪遍名山高土,終於打聽到東方壹座最古老的山上有壹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於收留了恒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壹把降妖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壹身武藝。

這壹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 “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妳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仙長送了恒景壹包茱萸葉,壹盅菊茯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

恒景回到家鄉,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壹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壹片茱萸葉,壹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恒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幾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壹年地傳下來。

自古以來,人們對重陽節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重陽節的人文精神在歷代文人的登高賦詠中走向極致。 “初唐四傑”之壹的王勃,就在重陽節滕王閣聚會上寫下不朽名篇《滕王閣序》 ,其《蜀中九日》寫得尤為傳神: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李白的佳作更勝壹籌: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南宋詞人李清照的《醉花蔭》千古傳唱: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壹曲《醉花蔭》 ,將苦苦思念郎君的壹代才女借酒消愁之狀,刻畫得淋漓盡致。

我國的傳統節日大多與人文精神有關,重陽節更不例外。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唐代詩人王維這首膾炙人口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早已為婦孺皆知,它生動演繹了重陽日作者“倍思親”的骨肉深情。

相對而言,現代人由於社會、經濟、交通和信息的逐漸發達,更因思想觀念的更新,重陽思親的方式與內涵,從意義到氣度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偉人 *** 寫於 年 10 月的名篇《采桑子·重陽》,堪稱典範: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壹年壹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領袖的這首詞,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壹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鬥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詞中“人生易老”與“天難老” ,寓意深刻,別有洞天之筆。壹有盡,壹無窮;壹短促,壹長久;壹變化快,壹變化慢。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既對立又統壹。立足於對宇宙、人生的情理並茂的認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了人生真諦和

永恒的真理,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

年“九壹八”事變後,大畫家齊白石正在北京,重陽那天友人約他***登西山,眼看東北淪陷,白石哪有閑情逸致?便就近登上宣武門,看到周圍炊煙四起,心中不免波濤翻滾,脫口詠出“莫道天塌無人撐,猶峙西山在眼前。 ”的詩句,表達對祖國未來的堅定信念。

鬥轉星移,重陽節不斷被賦予新的含義。延安時期 *** 就提議重陽節為“五老”祝壽,並賦詩抒懷。年,我國正式將重陽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使重陽的人文精神進壹步普及與升華,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每逢這壹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或開展寓愉悅身心於娛樂之中的文體活動,讓身心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裏。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看今重陽之際,天朗氣清,滿山彩霞,遍野雲錦,壹望無際,鋪向天邊,這瑰麗的景色難道不“勝似春光”麽?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時間如流水,歲月不饒人。才記得當年自己活躍在尊老敬老,節日慰問老人的行列,如今卻已進入被慰問的名單。

老年人的今天,就是中年人的明天。願全社會珍惜重陽節、重視老人節,用重陽日源遠流長的人文關懷,推動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的發展。

在重陽節到來之際,填詞壹首:

風入松.重陽節

(詞林正韻)

壹場秋雨壹場涼,歲又重陽。

烘林楓葉紅相至,桂花芳、金菊飄香。

翠柳荷仙離照,天高飛雁辭行。

光陰飛逝鬢絲霜,蕩氣回腸。

斷雲殘雨登高望,滄桑路,步履鏗鏘。

兩袖清風阡陌,壹身正氣高揚。

整理:zhl201704

  • 上一篇:釣鯽魚怎麽調漂最好
  • 下一篇:隱藏許久的深情散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