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阮有什麽特點?

阮有什麽特點?

阮,古代稱秦琵琶、阮鹹,現代稱阮。彈弦樂器。

漢武帝時(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已有。據東漢傅玄《琵琶賦》序所載,是當時樂工參照琴、箏、築、箜篌等樂器創制而成。圓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品位)、四弦。漢時稱秦琵琶。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竹林七賢”中的阮鹹善彈此樂器。在三國(吳)青釉瓷倉陶塑上有其圖象,在南京西善橋南朝墓磚刻畫和江蘇丹陽南齊墓磚刻畫中可見阮鹹演奏圖象(《中國音樂史圖鑒》Ⅱ—92至Ⅱ—99)。唐武則天時(公元684年~公元701年)稱其為阮鹹。《舊唐書·音樂誌》:“阮鹹,亦秦琵琶也,而項長過於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後時,蜀人蒯朗於古墓中得之,晉《竹林七賢圖》所彈與此類,因謂之阮鹹。鹹,晉世實以善琵琶知音律稱”。唐代用於清商樂和西涼樂中,並傳至日本。

阮是中國的壹種彈撥樂器,阮在古代壹直被叫做“秦琵琶”。大約在公元前二三世紀的秦國時期,人們給壹種有柄的小搖鼓加弦制成彈撥樂器,叫作“弦鼗(tao)”。後來人們又參考箏和築等樂器,創制了壹種比“弦鼗”更為先進的樂器,稱為“秦琵琶”,它就是“阮”的前身。

在公元三世紀左右,有壹位叫阮鹹的音樂家,非常善於彈奏這種有圓形音箱的“秦琵琶”,由於他的演奏技藝非常高超,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人們就漸漸用他的名字“阮鹹”來稱呼這種樂器了。不過,阮鹹簡稱為阮是從壹千年前的宋代才開始的。

阮的外形很簡單,由琴頭、琴桿和琴身三個部分組成。琴頭壹般裝飾有中國傳統的龍或如意等骨雕藝術品,兩側裝有四個弦軸。阮的琴身是壹個扁圓形的***鳴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膠合而成。阮的結構原理、制作材料以及演奏技法和琵琶都有很多相同之處。

傳統四弦阮音域窄,音階不完備。1953年以來,中央廣播民族樂團王仲丙不斷對阮進行改革研制,取得突出成果。現代制作的阮,琴頭、琴頸和音箱框板用紅木、花梨木制,琴頸貼指板。面板、背板用桐木制。琴頭飾如意或龍頭骨雕。有十七至二十四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置四個機械弦軸,弦的另壹端系於縛弦上,面板中間偏上方有兩個圓形或彎月形音孔。品種有大阮、中阮、小阮和低阮,包括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個聲部,形成壹族系列樂器。

小阮,有效弦長(山口至縛弦)41、音箱直徑29.5厘米;中阮,有效弦長51、音箱直徑35.5厘米;大阮,有效弦長69、音箱直徑50厘米;低阮,有效弦長104、音箱直徑78厘米。大、中、小阮以五度關系定弦。小阮為g、d1、a1、e2;中阮為G、d、a、e1;大阮為C、G、d、a1,低阮四度定弦為E1、A1、D、G、。常用音域為:小阮g—e3,中阮G—e2,大阮C—a1,低阮E1—a。

1977年以後,改革制成的阮品種有:雙層***鳴箱中阮,電擴音中阮,面、背板有拱度的大阮,無品阮,六弦阮。

演奏時,左手持琴按弦取音,右手用假指甲或執撥片彈弦。右手指法有彈、挑、雙彈、雙挑、勾、抹、扣、劃、輪、拂、分、搖、掃、滾等三十多種,左手有泛、打、帶、滑、推、拉、吟、絞等十余種指法。

  • 上一篇:鐵絲筐編法
  • 下一篇:雪王手工怎麽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