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陽明書院繼續開設蒙學課,學習《笠翁對韻》、《聲律啟蒙》;中級班,學習《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說文解字》、《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國歷史》;高級班,學習四書五經等課程。
詩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兩千多年來壹直薪火相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應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壹些講對對子和聲律方面的著作也應運而生,《笠翁對韻》《聲律啟蒙》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兩部蒙學書均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壹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動聽。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壹格,經久不衰,並得以廣泛流傳。它們固然是寫給古代兒童的,但因為它豐富的詞匯和典故,優美的韻律和節奏,絕妙的對照,新鮮有趣的表達方法,同樣適用現代兒童,為寫作和提高文學素養打下良好基礎。
因此,陽明書院將《笠翁對韻》《聲律啟蒙》作為蒙學班的基礎文化課程。課堂上,我們嘗試用吟誦的方式教學。漢語的詩詞文賦,大部分是使用吟誦的方式創作,所以也只有通過吟誦的方式,才能深刻體會其精神內涵和審美韻味。內容教學上我們堅持趣味性與實踐性並重,以講故事、對對子等多種形式積累優秀傳統文化,鍛煉孩子思維,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力。
漢字是中國特有的文字,每個漢字都是壹幅畫,畫裏畫外都是中華兒女不舍不離的壯闊河山,每個漢字都是壹首詩,壹詠壹嘆,都是炎黃子孫傳情達意的青鳥飛鴻。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壹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無論是結繩說、八卦說、還是河圖洛書說、倉頡造字說……作為中國人最驕傲的莫過於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壹傳承至今的文字。
漢字難學,因為其既表音又表意。漢字難記,因為它們各不相同,又多的像浩瀚的海洋,燦爛的星空。所以在很長壹段時間裏,學校教育中幼童都是從拼音學起,再借助拼音來學漢字。這種方式無形中給孩子加大了難度。從改版後的壹年級部編教材中,我們不難發現,拼音已經被認定為學習漢字的工具之壹,而不是唯壹。教材把壹部分漢字教學提前到拼音教學的前面,告訴我們學習漢字不壹定非得從拼音開始。
國家課改旗幟鮮明,那麽既然是工具“之壹”,我們未嘗不能遵循歷史文化的規律,使用更順手,更高效的工具——字根識字法。從了解漢字起源開始,從認識甲骨文開始,領悟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積累學習漢字的方法,直到可以深諳老祖宗創造漢字的規律。我們希望中國兒童學習漢字,是從根開始,直到開枝散葉,繁花似錦,碩果累累。
講解甲骨文和《說文解字》既有助於破除提高學生識字量的瓶頸,又能夠弘揚傳統文化,在基礎教育中貫穿中國文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識字開始,使漢字的教學跟天人合壹的世界觀相結合,和孝道相結合,和禮儀相結合,和自然相結合,和生命相結合,和道德相結合,以期從壹開始就在孩子心中確立中國文化的靈魂,使孩子的心靈回歸自然,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回歸壹切能夠有助於符合自然、尊重生命、完善人格、啟發蒙昧,培養智慧的地方。
另外,九畹老師開設的茶道課上,孩子們通過與老師壹同研究備茶、沏茶、品茶等流程中的各種技藝、禮儀,從而領悟修身的方法,品味人生的真諦。人們品茶,品的不只是茶味,更是自己的心境。正如茶,只有在經過沸水沖沏浸泡之後,方可凝香吐味,人生意義只有在經歷風雨冷暖、飄搖沈浮之後,方能體悟生命的真義。實踐茶道,主要是為了在此過程中摒除雜念,澄明心神,尋找精神的愉悅和智慧。茶道,體現著中國人對“清凈平和”、“恬靜淡遠”的哲學和審美境界的追求。在烹煮與品位的壹道道過程中,借由安靜有序的技藝和清淡醇遠的茶香,茶之道的內涵與品茶者的精神和身體交流融通,於是,茶道的意義便會成為品茶者生命內外的生命與底色。
伴隨著《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廣陵散》等古琴古箏名曲,孩子們自備具起,賞茶、習茶、品茶、泡茶、奉茶,直至收具,每壹個流程都由孩子們自己完成,對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和黑茶六大茶類進行品香審韻,懂得了“客來敬茶是為禮”。領略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孩子們動手動腦能力,讓孩子們懷抱著壹顆謙卑恭敬的心來做人做事,知禮守儀,明心見性,這也是九畹老師想教授的。
英語口語課則是為孩子培養壹種認識世界、與世界溝通的工具和視角。國學學校開設英語課,看似匪夷所思、與書院宗旨不符,實則體現了書院廣闊的胸襟和高度的前瞻性和使命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世界上70%科技類文章皆由英文撰寫,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除去繼承中華千年傳承,還要將這種中華文化推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另外,中國要發展,就要摒棄民族狹隘性,向大國強國學習先進的技術、理念,師夷長技以制夷,因此,我們有必要借助壹種工具-英語。學以致用,用英語了解世界,用英語強大中國。
烹飪課壹直是深受孩子們喜歡的課程,張老師和劉老師高超的烹飪手藝讓孩子們贊不絕口,在享受制作美食的同時,孩子們也在認真學習,課後總結記錄並實地練習,掌握了幾種基本的烹飪方法,有的孩子甚至為父母做出了美味的菜肴。這正是陽明書院推崇的“做人,做事,做學問”之做事壹層。如今多少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把父母的照顧與愛護當作理所當然,何談對父母的理解與孝順?書院開設烹飪課,壹方面希望孩子將來能夠自己照顧好自己,讓父母安心,壹方面能夠鴉反哺、羊跪乳,報得父母三春之暉。
書院把運動看做增強體質、培養興趣和運動技能的手段,因此周末書院依舊開設足球課、籃球課,以此培養孩子們的拼搏精神、團隊合作,以及在規則範圍內的競爭意識。同時,書院老師還把運動看成孩子的壹種生存教育,能夠自我保護,因此本年度特意設置了散打課和內家拳課,教授孩子中國武術。中國武術內外兼修,修復內在的怯懦,修正外在的暴力。當我們知道自己怯懦、懦弱、能力不足時,能夠拿出勇氣面對自己的不足,修補它,便是勇。唯有無畏才能向前,少年強則中國強,劍氣如虹,氣概昂揚。暴的特征是攻擊性,攻擊性的特征是喜歡以“受害者”的身份進行“還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武者修習的是高等智慧,不制造新的傷害、不制造新的麻煩來給自己解決。天下本無事,才是真本事。
教育部最新通知,2019面9月起,整個小學6年***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因此書院與時俱進,新設古文素養課,特意聘請中文系蘇治中老師講授古文。開設此課,可以知歷史,可以知哲學,可以知文體變遷,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國的宗教精神和人文精神。古文素養課上,孩子們與儒雅的蘇老師乘坐高度凝練的語言之舟,穿越千年時光,體味氣魄恢弘的的史詩事件,既有對於歷史事件高屋建瓴的分析,又有對於古文詞語信而有征的推敲比較,孩子們在課上暢所欲言,雙目中灼灼閃爍著對於中國歷史的深深好奇以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國詩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積澱,解讀傳承經典詩詞就是解讀和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傳承給孩子們,意味著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播撒壹粒粒文化的種子,師者需要精心培育才能讓這壹粒粒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才能讓孩子們具有中華民族的靈魂、脊梁和品格。如何將這些經典詩詞傳承給孩子們呢?吟誦就是壹種學習中國古典詩詞非常重要的入門途徑。吟誦是人們對漢語詩文的傳統誦讀方式,也是中國人學習文化時高效的教育和學習方法,有著兩千年以上的歷史,代代相傳、人人皆能,在歷史上起到過極其重要的社會作用,有著重大的文化價值。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曾說過,“吟誦不但是讀詩、欣賞詩、理解詩的重要法門,而且是寫詩的重要入門途徑。詩要自己‘跑’出來,怎麽做?妳要對詩歌中文字的音聲、節奏、韻律非常熟悉。妳熟於吟誦,於是妳的詩便會隨著聲音‘跑’出來。”詩歌壹定要會吟誦,才能深刻體會其精神內涵和審美韻味,因而吟誦也是漢語詩文的活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妳喜歡上了詩文,背誦就不是問題了。為此,2018年書院壹改傳統教授詩歌的方式,有幸請到程老師為書院的孩子們開啟詩詞歌賦的吟誦之門,帶領學生用心靈體會文人墨客的人心詩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高超的藝術眼光。2019年,書院將進壹步秉承“潤物細無聲”的教學理念,采用“滲透性”的學習法,將繪畫美、意境美、音樂美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吟誦的方式帶領孩子們在詩詞歌賦這個藝術寶庫中自由翺翔。
今天相比起古人,我們的科學技術更為發達,我們的生活物質更為繁盛,我們的個人眼界更為開闊,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可能性更多了,但是,我們的心靈、我們的詩意有所托付嗎?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還能不能喚醒心中的詩意嗎?我們的眼睛看風景,我們的心靈產生波動,吟誦使我們將心靈的感動和天地萬物的活動融為壹體,從而深刻地認識自己,喚醒自己,抵達最真實的自己-勇敢,坦率,真誠,天真。吟誦詩歌,使我們觸摸到內心不敢作假的人性。
孔子是儒學的宗師、是私學的開創者,孔子的思想代表著理性的社會秩序,以倫理為法、以個人修養為本、以道德為施政之基礎,以個人正心修身為政治修明之跟柢。孔子主張人對人類與社會負起當負的責任,所謂以天下為己任。為紀念孔子,2018年書院組建了佾舞團隊,致敬孔子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人格。在此過程中,書院老師認真研習古典音樂,向各位業內專家請教,尤其感謝白老師對書院活動的鼎力支持與藝術指導,丁老師與徐老師對孩子們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地舞美指導,經過為期三個月的刻苦學習與練習,陽明書院的佾舞生們在9月28日孔子誕辰之日的祭孔大典上大放異彩。
在場的每壹位觀禮者心中洋溢的不止是感動,還有為孩子們內心的大局意識和責任感而自豪。服裝統壹、面容肅穆,所有的孩子似乎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那是壹種全神貫註、壹種不負使命、壹種浩然正氣。這不正是我們對孩子們的期望嗎?看著壹襲襲如火的紅衣,時光仿佛穿梭到了古代,冠上的金蟾熠熠生輝,預示著佾生們得中高第,服飾上的花朵雍容華貴,代表著他們如花的年歲。孩子們在整個祭祀過程中既展現出臨危不亂的大將之風,又流露出謙謙君子的溫潤之色。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把泱泱中華千年的魂魄身體力行,這正是陽明書院對孩子們的殷殷期盼,也是書院前進的動力與希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書院期盼孩子們繼承先聖德行,做人謙遜有禮,道德學識淵博,願他們生活的時代,天下安康。
2018年,陽明書院舉辦形式各異的主題講座,邀請各行各業的老師專家為孩子們講解不同行業的知識,其中包括:1. 朱海闊老師講解現代詩歌,講述自己對古典文學的熱愛;2. 《打狗棍》的作者戴俊卿先生講解承德文化和《打狗棍》的創作歷程,為孩子們簽名售書;3. 參觀劉春生老先生的絲綢錦畫展覽,感知自己身邊的匠人精神;4. 聆聽曹律師講解法律常識,提高學員的法律意識;5. 參觀石老師的釀酒作坊,學習白酒的制作工藝;6. 在中醫方面,焦大夫,安大夫為孩子講解中醫養生,北京弘醫書苑院長李建國老師使用漫畫的形式向孩子們講解《黃帝內經》,醫學院的李老師則講授針灸推拿對人體的作用,由理論學習上升到實際操作與演練,孩子們學習並親身體驗了針灸、艾灸和推拿。在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騷客、名士大家皆精通中醫,因而,古人稱醫生為“儒醫”。學院希望孩子們有機會看看外面世界的樣子,經過他們不斷地探尋與發現,有朝壹日會明白什麽是社會,社會有哪些行業、哪些人組成。包括老師,醫生,律師,公安,和許許多多各行各業的人才。
同時,書院組織學員參加各種活動,包括:1. 元宵節撒路燈,意在祛病驅魔,祈福安康,迎接光明;2. 中元節放花燈,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鬼節不是迷信,它讓我們停下腳步,敬畏天地、感懷先人,悲憫眾生;3. 端午節發放五色手環,組織登山,以此登高順陽,驅邪避害;4. 秉承大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的教育理念,書院組織學員野外騎行,享受運動的樂趣;5. 同時,書院還組織學生集體觀看《厲害了,我的國》,《我不是藥神》等紀錄片和電影,了解過去五年以來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等超級工程的珍貴影像,及其背後奮鬥在壹線的普普通通中國人的生活;6.《我不是藥神》觸及人們靈魂深處的渴望,關心壹些難以取舍的議題:窮與病、死與生、公正與人命。通過這些活動,書院希望學員們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推陳出新,身體力行,天下為公,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走遍中國壹直是書院自成立以來堅持的目標之壹。2018年,1. 陽明書院走進河南,探尋中華文明的古代發源地;2. 參觀中國農業博物館,學習燦爛輝煌的農業文明,體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艱辛;3. 參觀航天航空博物館,零距離地觸摸壹架架各式飛機,了解中國空軍發展的旅程;4. 穿越飛狐陘,遊歷古代重要軍事關隘;5. 攀登恒山,感受全真道教的文化積澱;6. 參觀北方重要戰略要地-大沽口炮臺,觀摩近代重要的海防屏障;7. 踐行將近壹萬公裏的東北邊防線之旅,路過蒼茫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穿過蔥郁的大興安嶺腹地,目睹了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裏江所孕育出的那片肥沃的黑土地;8. 參觀承德地質文化博物館,用理性的目光了解家鄉承德的地形地貌;9. 走進近代工業的搖籃-遼寧,追憶勢單力薄的滿族如何異軍突起,自強不息,與漢族完美融合,並入主中原……為何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沈。
2018年是可喜的壹年,傳統課程的完善,特色課程的陸續設置,為書院的發展註入了新鮮的血液,進壹步明確了書院培養學生“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方向,增強了書院茁壯發展的信心。在這壹年中,大多數孩子能夠堅持每天早起跑步、靜心練字、閱讀書籍,潤物細無聲,孩子毅力的培養離不開各位家長的合作配合與言傳身教,離不開各位家長對書院的支持與寬容。 2019如約而至,陽明書院將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最後祝願孩子們健康成長、快樂成才,祝願各位家長身體康健、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