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阿昌族有何傳統的教育方式

阿昌族有何傳統的教育方式

阿昌族傳統的言傳身教的教育形式表現在對民間文學藝術的繼承上。阿昌族沒有文字,長期以來,就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保留下了大量史詩、故事、歌謠等民間口頭文學。如產生於阿昌族童年時代,有2000多行句子的創世史詩《遮帕麻和遮咪麻》,就是靠壹代代“活袍”(經師)口耳相傳,保留到今天,成了研究阿昌族古代文學、哲學、社會思想的重要資料。

 近代以後,阿昌族居住的地區有了私塾,極少數阿昌族兒童得到了受漢族文化教育的機會,但讀書人很少。據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統計,阿昌族的.青壯年90%以上是文盲。阿昌族的學校教育幾乎為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在阿昌族地區逐漸開辦了學校,使阿昌族的適齡兒童接受了正規的現代學校教育。

 目前,阿昌族的教育已初具規模,梁河縣47個阿昌族村寨已有小學31所,其中完全小學7所,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達99.3%,鞏固率85%,合格率為80%。每萬人中,有中學的畢業生120人和中專畢業生150人以及大學畢業生29人。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來到1988年,少數民族最高學府畢業的大學生就有9人。有的壹家就有2人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各項比例都居當地其他少數民族之首,是當地文化教育發展比較快的民族之壹。、 為了使阿昌族的教育邁上新臺階,當地教育部門已在積極籌建阿昌族全寄宿制小學,同時,抽調壹大批教學質量高的漢族教師到阿昌族地區任教,以加強其師資力量。另外,壹批本民族學人,已創編出了以漢語拼音字母為符號的阿昌文拼音方案,已準備做為掃盲和進行阿昌文、漢語文雙語教學使用,以便促進漢語成績的提高,增加小學入學率,提高鞏固率和合格率,加快義務教育的實施。

 文化教育事業的隨著的發展,阿昌族有了受過高等教育的教師,學齡兒童都有了上學的機會。女家把嫁妝送來。同姓不婚。近代與漢、傣族通婚現象也很普遍。有轉房風俗。寡婦可改嫁,但不能帶丈夫家財產。

 深海作為人類未知的存在,總是充滿了神秘感。近日,墨西哥釣上怪魚,通體呈粉色,看上去像鯊魚。起初墨西哥釣上怪魚的是當地壹家捕魚公司,他們擔心這條魚是瀕危物種,所以將其放歸大海。據生物學家判斷,墨西哥釣上怪魚很可能是壹條絨毛鯊,學名叫汙斑頭鯊,生活在500米深的海域。而這條魚之所以呈粉色,很可能是患了白化病。

 墨西哥釣上怪魚 眼睛竟呈綠色

 據捕魚者稱,這條怪魚有粗糙的皮膚、3排細小的牙齒、綠色的眼睛,頭部左右還各有3道鰓裂。專家認為該魚應是學名叫汙斑頭鯊的絨毛鯊。它們遇到捕獵者時會吸入水或空氣,令自己身體鼓脹,使捕獵者難以咬住它或將它吞食。

 絨毛鯊壹般總是非常低調,它們在巖石海底的裂隙間穿行以躲避捕食者。這類鯊魚通常生活在水深超過500米的水域,因此可以非常輕易的融入這裏海水的壹片漆黑之中,潛水者們罕有機會能夠壹睹其真容。絨毛鯊會吸收藍光並發出綠色熒光。

  • 上一篇:門神壹般都是誰?
  • 下一篇:除開關閉閃耀暖暖韓國服務,妳還有什麽訴求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