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阿細跳月是哪個民族的?

阿細跳月是哪個民族的?

阿細跳月是彜族撒尼人和阿細人的民間舞蹈之壹。

流行於雲南彜族地區。主要動作有三步壹蹦跳、拍掌、跳轉等。節奏鮮明,情緒歡快。又稱跳樂。

中國民族音樂家彭修文曾根據該舞蹈的音樂,寫了民族管弦樂曲《阿細跳月》。

阿細跳月在阿細語中稱為“嘎斯比”,意為“歡樂跳”。它是彜族阿細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蹈,源於阿細人古樸的“阿細跳樂”,因多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細跳月”。

阿細跳月發源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彌勒縣西山壹帶,在彌勒縣彜族阿細人聚居的村寨及瀘西、陸良等地廣泛流傳。

阿細跳月參加者少則十幾人,多則上千人,多在祭祀、節日、盛典時表演,具有很強的自發性、自娛性和群眾性。

它集歌、舞、樂於壹體,有規範的舞步和套路,其舞蹈可分為老人舞和青年舞,舞步包括踹腳跳、鶴步單腿跳、彈跳步、跑步跳、轉身跳、拍掌跳等形式,音樂為宮調式大三度五拍節,起舞時以大三弦、大中小竹笛、小三弦、三胡、月琴、嗩吶、哨子等阿細民間自制樂器伴奏。

阿細跳月節奏熱烈歡快,動作豪放粗獷,舞姿矯健飄逸,韻律強勁,氣勢恢宏,撼人心魄,具有強烈的感召力。

阿細跳月帶有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是彜族山地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增強民族團結,加強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於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彜族三弦舞中許多傳統的舞蹈套路面臨失傳,阿細跳月已瀕臨生存危境,亟待保護。

傳說

阿細跳月的起源有多種傳說。遠古時代,有個叫“木鄧”的人鉆杉木取火,為人們找到了保留火種的方法。人們欣喜若狂,拾柴架火,圍著篝火跳舞歡慶,這就是阿細跳月的起源。人稱之為“木鄧比”,意為“跳篝火”。

至於阿細人為何在“三步弦”中始終要保持跳躍的舞姿,還有著壹段傳說:很久以前,阿細地區的人們壹直過著刀耕火種的奴隸生活。

每到播種季節,為了搶時間,人們等不到燒荒火星的熄滅,就赤著腳在滾燙的田野上開始勞作。為使雙腳少受田野上余火的灼燒,便壹邊跳躍壹邊勞作。後來,人們在這種不停跳躍動態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蹬腳和上肢的左右甩擺、擊掌而逐漸形成了“阿細跳月”。

新中國成立後,阿細人民成了國家和民族的主人,“跳樂”也逐漸擺脫了種種禁忌,變為逢年過節或節日喜慶不可缺少的群眾民間文娛活動。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彜族三弦舞(阿細跳月)

  • 上一篇:鎮江網站建設哪家好
  • 下一篇:雕花實木門型號及報價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