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隋唐五代時期總的歷史環境對當代音樂發展的影響

隋唐五代時期總的歷史環境對當代音樂發展的影響

隋唐時期燕樂大盛,出現了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在理論上出現了萬寶常,鄭譯的燕樂二十八調、八十四調等樂律,唐代設立宮廷音樂機構,主要有“大樂署”、“鼓吹署、梨園、”、“教坊”。以適應燕樂發展的需要。而歌舞雜戲除了承襲漢魏以來的形式,還出現了“參軍戲”、“戲弄”。

隋七部伎:國伎、清商樂、高麗樂、天竺樂、安國樂、龜茲樂、文康樂、多部伎

隋九部伎:西涼、疏勒、康國、

唐九部伎:燕樂、清商樂、天竺樂、安國、龜茲、疏勒、康國、扶南

唐十部伎:高昌

隋唐燕樂特點:其代表了隋唐時期音樂文化的最高成就。既來源於漢族傳統音樂的不斷積累又來源自於漢魏以來外族音樂的大規模輸入,因此,繼承性和兼容性是其突出特點。

燕樂(宮廷樂):又稱宴樂、讌樂。專指天子及諸侯宴飲賓客時所用的音樂。隋唐時期的燕樂以其燕樂以其宏大的體制和取得的高度成就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放射出異彩。標誌著我國古代音樂發展達到空前高度和水平。隋唐燕樂主要包括多部部伎、坐立部伎。它們的發展是建立在多民族音樂並存的基礎上的。

坐、立部伎(宮廷樂):根據演出形式分為坐立部伎,坐奏稱坐部伎,立奏者稱立部伎。唐初已有,唐玄宗時趨於完善。***有14部樂舞。坐部分為6部,表演人數6——12人;立部8部,人數60——180人。其中大多數樂舞具有西域音樂於中原音樂相融合的新風格。龜茲樂、西涼樂在其中占有較多的比重。

參軍戲:唐代壹種以諷刺、滑稽為主的歌舞戲。表演者約為兩人,壹裝癡呆,壹弄機智,形成對比。

戲弄:

唐代已經具有戲劇因索的歌舞戲。從表演形式看,有包括音樂、歌唱、歌舞、表演、說白五種藝術形式;也有只包括其中某幾種形式的戲劇雛形,統稱為“戲弄”。作品有:《旱稅》、《劉辟責買》、《麥秀兩岐》。

壹、民歌

隋唐時期民歌,在句式方面,五、七言各四句的形式達到鼎盛,長短句的體栽開始形成。流傳的作品有:《大業長白山謠》、《挽舟者歌》、《望江南》、《酒泉子》等。

隋唐時期壹種可用於填詞的經裝也樂工和文人進壹步加工和發展的較高形式的民歌。所填歌詞稱“曲子詞”。其特點:清新而富有生氣,形式自由,節奏活潑,歌詞接近口語。創作方式有“由樂定詞”(填詞)和“依詞配樂”(自度曲)兩種。體栽形式源於唐大曲,有令、慢、近、序等,常用的創作手法有減字、偷聲、攤破、犯調等。

說唱音樂的發展:

《成相篇》(戰國)——《孔雀東南飛》(漢魏·散文、韻文相交替;成都出土的擊鼓說唱俑)——說話(隋唐·講故事)——變文。

二、文人音樂:

《陽關三疊》:琴歌又稱“陽關曲”、“陽關操”、“陽關”。作者不詳。版本較多,流傳甚廣。琴歌的段數由壹段至十幾段不等。歌詞有的是采用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原詩,有的是在原詩基礎上加以發展的,還有與原詩無關的。但都變現朋友分手時所流露的真摯友誼和惜別的心情。琴譜初見於《浙音釋字琴譜》

《離騷》(始則抑郁,繼則豪放的音調):琴曲。傳為唐代陳康士所作,是根據屈原的同名抒情長詩而創作的壹首著名的琴曲。曲譜初見於《神奇秘譜》。

《醉漁唱晚》:琴曲。又名“醉漁”。相傳唐陸龜蒙、皮日休所作。10段。內容表現夕陽晚霞,小舟蕩漾,醉翁高唱,悠然自得之趣。曲譜初見於汪芝《西麓堂琴統》。

三、宮廷樂

宮廷樂包括燕樂、又稱宴樂、讌樂。坐、立部伎。

隋末時期的軍歌,有《秦王破陣樂》雜有龜茲音調,稱《破陣樂》。唐初,將士慶祝秦王李世民平定叛亂,作新詞填入舊曲,名《秦王破陣樂》,內含歌曲七首,又名《七德舞》;舞分三段,12種隊形變化,舞者達120人,有“發揚蹈厲,聲韻慷慨”的風格特點。

  • 上一篇:陸家嘴東方明珠那裏保留了壹個老民居叫什麽?
  • 下一篇:容易發的食物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