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之壹(關於傳統文化)
(壹)
難!漢字認識難,漢字理解難,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難。
記得有壹次遊壹禪寺,壹位小師傅為我們當導遊。小師傅見面行單手禮念佛號雲:“南無阿彌陀佛(nan wu a mi tuo fo)”。我見他念錯,便回了壹句(na mo e mi tuo fo)。他奇怪地看了我壹眼。臨了,他把我拉上壹邊,問我說,那讀法是不是有什麽原因。我問:“小師傅不是寶剎的僧眾嗎?”他點了點頭。告訴我他們是某 旅遊 學校來實習的實習生。我告訴他,彌陀佛是佛的名稱,也叫無量壽佛。“阿”在此處只能讀e,不能讀a。因為阿讀a音時,是用在排行或小名前,如阿三、阿四。阿貓阿狗。念a是對菩薩的不尊敬。只有在阿念e時,才表示尊敬。阿在此時有崇高、大的意思。如阿房宮,阿井等等。在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句,其中“崇阿”就是高山之意。“南無”
念“na mo”,是梵音,表示崇敬,皈依之意。
遊西湖,有壹組雕像,嶽王腳下跪四賊:秦檜、王氏、張俊、萬俟卨。我指著萬俟卨的名字問妻子認不認識。妻子說,只有後面壹個字不認識。我告訴她,此字念“xie”,但“萬俟”在此要念“mo qi” ,不能念“wan si”。“萬俟”是壹個少數民族的復姓。
老陳於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