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需要兩岸***同保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嗎?

需要兩岸***同保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嗎?

據報道,“臺灣古建築的建造技藝與匠師傳承,與福建的同脈同源。”臺灣知名古跡專家王慶臺受訪時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兩岸應***同保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連日來,臺灣藝術大學古跡藝術修護學系教授王慶臺探訪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的莊寨群落,探究解讀數百年歷史的莊寨建築雕刻、彩繪等裝修裝飾工藝和文化寓意。

王慶臺壹行考察福建永泰愛荊莊。 

1950年出生於臺灣的王慶臺祖籍山東,對中華古跡藝術素有研究,專長工藝史、塑造、傳統木雕。在對臺灣傳統建築追根溯源過程中,他不僅履及全臺,更多次探訪北京、西安等大陸城市。10年前,他就曾到福建做全域田野調查,踏訪福州、廈門、惠安等地,與大陸同行就中華古跡藝術修護進行有益的切磋。

“雕刻是壹種語言,通過壹種材料,把匠人想做的東西表達出來。”王慶臺說,閩臺傳統雕刻技藝手法,都飽含中華傳統文化內涵。

近年逐漸被建築古跡業界關註的永泰莊寨是明清時期的民居防禦建築群落,有近152座,其中占地上千平方米以上的有98座,體量巨大、數量眾多。永泰莊寨構造對防禦體系設計極其講究,防禦性墻體、戰略性跑馬道讓永泰莊寨變得壯觀而雄偉,細微處可見碉式角樓、竹制槍孔、註水孔等設置。目前,當地正啟動調查、保護及申報文保單位工作。

王慶臺認為,永泰莊寨的彩繪用料、工藝獨特,木雕工藝精湛,是極為少見,也濃墨重彩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他對記者舉例說,莊寨雕刻耕讀漁樵“四逸”,往往表達主人內心深處對入朝為官、得到統治者賞識的壹種心理寄托或向往;又常見到“二十四孝”等歷史、家訓故事題材,寓意深遠。

王慶臺詳解雕花工藝。 

對窗花、屏風上的意象,王慶臺也饒有意味地進行解讀。他認為,閩臺同為中華傳統文化,壹脈同源,“三個水缸,就是三綱五常;壹棵白菜是壹身清白,而四棵白菜就是清白傳世”。

近年來,王慶臺頻到大陸講學調研。他說,臺灣許多古跡藝術由於歲月久遠而毀損,負責修繕的建築部門卻未遵循古法,致使許多珍貴的古跡越修越“壞”,傳統古跡藝術也或將消失;大陸近年則極為重視對傳統村落保護,修繕理念和手法有所進步。

王慶臺表示,閩臺兩地保留的大量民間工藝活例,是中國民間工藝藝術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最有機會走向世界舞臺的民間工藝藝術。兩岸必須對日漸流失的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傳承。

快回到母親的懷抱吧。

  • 上一篇:除了戲曲妳還覺得哪些傳統文化需要進校園
  • 下一篇:誇住宅的文化內涵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