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霞浦民俗拗九節

霞浦民俗拗九節

? 農歷正月廿九是福建省霞浦縣各鄉民俗的“拗九節”。 “拗九節”俗稱“後九節”、“孝順節”。

? 在這壹天的清早,家家戶戶都用已備好的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白果(沿海地區還加上紫菜、海蠣)等原料,煮成甜粥或飯,俗稱為“拗九飯”。霞浦各鄉鎮各族居民家家戶戶都要煮拗九飯祭祀祖先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已經出嫁的女子除了要送碗“拗九飯”外,同時,也要煮上蛋、面、豬蹄、餃子、壹兩瓶酒(餃子在霞浦人方言中寓意很有前景的意思、酒與“九”諧音)回娘家。以示孝敬父母、願父母身體健康,寓意著父母“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 該節原本是福州地區的漢族民俗節日,至於何時傳入霞浦目前已無法考究,但霞浦過拗九節是在傳承福州地區的基本傳統習俗的基礎上,通過歷代先輩們的演化以及本縣各族少數民族風俗元素的影響,形成了有別於福州地區的“霞浦的拗九節”。這主要原因在於:

第壹、融合少數民族的壹些習俗元素。

? 霞浦過“拗九節”不只限於漢族了,在本縣境內其他民族也過起“拗九節”。而且各少數民族結合本民族的壹些民族食用素材加以升華,例如:畬族同胞為了能將“拗九飯”能拗成黑色就用“烏米飯”的工藝制作,但又有別於“烏米飯”。

? 第二、拗九飯的食材多樣化。

? 在沿海地區的市民在“拗九飯”食材,除了保留傳統的食材外,還加入本地的特產紫菜,促使拗九飯趨於黑色,同時加上壹些海蠣,與紫菜等混合壹起,恰蜘蛛混飯又黑又糊好難,但口感更好新鮮。?

第三、拗九節的傳統習俗本地化。

? 在霞浦人中“九”是兇之象,是不好過的。此外,凡是歲數逢九(虛歲)的人,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壹樣,吃壹碗餃子或壹碗“太平面”,以求長長久久平安、健康。

? 至於“拗九節”來歷傳說,在霞浦坊間有如下三種傳說:

? 第壹 、源自佛教目蓮救母傳說。

? 目蓮(目蓮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壹)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在地獄裏遭受餓鬼倒懸的苦刑。他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小鬼給吃掉了。後來,他想了壹個辦法,用荸薺、花生、紅棗、桂圓、 紅糖等原料與糯米、紫菜、海蠣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後,再灑壹些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 這是什麽?” 目蓮隨口答道∶“這是拗垢”。(霞浦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臟,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

? 第二、來自霞浦坊間的“三九”說。

? 坊間將正月分成“三個九”,正月初九稱為“頭九”,十九稱為“二九”,廿九稱為 “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或“後九飯” 。以後又以粥(飯)的顏色拗黑,所以叫“拗九飯”,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飯”。不管是正月廿九,還是二十九歲,都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年月,於是霞浦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 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逢年過節時作女兒的壹定要送酒,“酒”與“九”同音)以求父母平平安安、健康長壽。

? 第三,來自坊間“送窮”說。

? 據明代學者謝肇制說:“高陽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棄破及街巷口,除貧鬼。”清代學者多贊成此說,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詩:“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

? 而在牙城山區壹帶,在這壹天大清早,就要用“拗九飯”將小孩的嘴抹壹抹,以示堵住不懂事的小孩說不吉利的話,有的長輩要讓小孩穿上有破洞的褲子,寓意“好空”(閩南語“好空”為很富有的意思)。從此,送走貧窮,預示幸福的日子即將來臨。

? 對於以上的傳說是真是假,暫時無法考證,但過“拗九節”已成為霞浦壹個民俗的節日。

  • 上一篇:陳皮山楂薏仁果糕什麽牌子的好
  • 下一篇:韓國古代的婚禮布置為什麽以紅色和藍色為主?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