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容易被誤解的常識

容易被誤解的常識

“笑納”並非笑著納,“呆若木雞”最初是褒義詞……這些容易誤讀的文學常識,妳的孩子都知道嗎?老師家長,講給孩子吧!

“冠冕”並不皆“堂皇”

“冠冕堂皇”是壹個成語,形容外表很體面然而實際並不如此。但在古代,“冠”和“冕”二者的詞義所指並不壹樣。

帽子在古代被稱作首服,“冠”在古漢語裏第壹個含義就是首服的通稱。古時,人的社會身份不壹樣,“冠”也就不壹樣:庶人戴的為緇布冠,由深黑色的布所制。而大夫和士戴的是玄冠,用黑繒制成。

與冠相比,冕的地位要高得多,冕為首服之最尊者。冕的大致規格如下:上方是木板,木板外包著麻布,上面是黑色,下面是紅色。壹般來說,只有天子、諸侯、卿大夫才有資格戴冕。

“冠冕”雖然連用,但二者內部其實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冠冕”並不皆“堂皇”。

“此致”乃到此結束

大多數寫過信的人都會用“此致”“敬禮”作為結束語。“敬禮”的意思比較明白,但“此致”到底是什麽意思?又和後面的“敬禮”是什麽關系呢?

其實,這是從古文傳承下來的壹種用法。這裏的“此”,其作用在於概指前文,而“致”字在這裏的意思是“盡”“結束”,“此”“致”連用,表達的意思是“我要說的事情到這裏已經說完了”。

理解了“此致”的意思,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麽下發通知的公文末尾要用“此通知”,發布命令的公文末尾要用“此令”……所有這些,其實都是煞尾語。所以,從慣例上講,信件的結尾,“此致”和“敬禮”都必須單獨成行。

“笑納”並非笑著納

“笑納”壹詞,“納”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則是“嘲笑”“哂笑”之意。“笑納”的意思是說,自己送給對方的東西不好,不成敬意,讓對方笑話了。所以應是“自己送禮物請對方笑納”。

“笑納”被用錯的情況還有另外壹種。曾經,某地道路上懸掛著這樣壹條橫幅:“做好東道主,笑納遠方客。”客人可以“笑納”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笑納”壹詞本義來看,它是有專指範圍的,只能納物,不能納人。如把“笑納”改為“笑迎”,才是正確的。

“蓬蓽生輝”是謙辭

壹位朋友剛把新房裝修好,就叫上幾位朋友去參觀。參觀時,其中壹位看得很認真,邊看邊問裝修的材料,並用羨慕的語氣說:“妳們家用的材料真不錯,設計得很合理,裝修後真是蓬蓽生輝啊!”他剛說完,大家就在旁邊笑,弄得他很不好意思,壹個勁兒地問原因。

“蓬蓽生輝”是個謙辭,表示的是簡陋的房屋也發出了光輝。其中,“蓬”是“蓬草”;“蓽”通“篳”,即用荊條、竹子等編制成的籬笆等物。“蓬蓽”連用,是“蓬門蓽戶”的略語,比喻窮人住的房子。現在多用於對他人來訪或題贈詩人字畫等表示感謝的意思。所以,這個詞只能出於自己之口,不能出自他人之口,否則就有貶低別人、擡高自己的意思。上文中那位朋友,就是錯在這裏了。

“先喝為敬”有淵源

在社交場合尤其是晚宴、午宴之時,我們經常聽到的壹句社交辭令就是“先喝為敬”。有些人也許以為這是現代人的發明,其實不然,“先喝為敬”的勸酒方式是從傳統文化裏延伸出來的。

喝酒時,主人必須先於客人飲酒,是為“獻”。這種禮俗起源悠久,主人先飲,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裏無毒”,可以放心飲用之意。主人飲過之後,客人亦須飲酒以回敬主人,是為“酢”,亦稱“報”。之後,主人為勸客人多飲,自己必先飲以倡之,是為“酬”。客人在主人飲過之後也舉起酒杯暢飲,是為“應酬”,即以此回應主人的厚意。

這樣的禮俗慢慢延伸下來,就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先喝為敬”。

  • 上一篇:家風主題班會方案
  • 下一篇:鞠躬的來歷和規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