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制作過程有揉泥、做坯、印坯、利坯、蕩裏釉、畫坯、施外釉、寫底款、施底釉、燒制、開窯。
1、揉泥
目的是在於排空掉泥料中的氣泡,這樣來使泥料進壹步緊致效果。如果少了這壹道工序,會容易出現坯體中形有氣泡,如果坯體過於幹燥的話,在燒制的時候容易破裂變形。
2、做坯
傳統圓器做坯,即是依據最終的器型作出大致相應的坯體,來供後期制作印坯的時候使用。
3、印坯
做好的粗坯,必須在壹定的濕度和溫度條件下自然陰幹,不可日曬。做坯成形的坯體,必須斜放在坯板上,不可直立放置。印坯,是為了使手工成形的圓器在燒制後達到整齊劃壹。
4、利坯
將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進壹步光整圓潤。
5、蕩裏釉
釉壹般以石英、長石、粘土等為原料。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噴、吹、浸、澆、蕩等方法。裏釉(器物內部的釉面)和底釉(器物底足的釉面)采用傳統的蕩釉法,外釉采用浸釉法。
6、畫坯
蕩好內釉的坯,進入畫坯工序。
7、施外釉
繪制完成的瓷坯,需要進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
8、寫底款、施底釉
根據青花瓷款識的形式、種類來看,主要可分為紀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贊頌款和紋飾款五大類。
9、燒制
需要依據窯體的結構大小以及所有待燒的坯體大小合理擺放,並留出合理的火道煙道,否則會導致燒制失敗。
10、開窯
經過12-18小時的自然冷卻,在窯體內溫度降至常溫時,就可以開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