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靖邊跑驢的風格特色

靖邊跑驢的風格特色

靖邊跑驢在生活和藝術特征上有以下幾點:其壹,他源於生活,在生活的常態中巧妙提取感人的驢趣和人與驢的交流態,編織成感動生活中的人的樂趣,讓人們在樂趣中體會生活的美。其二,藝人的聰明智慧將生活的驢變成藝術的“驢”,又通過藝術的“驢”美化生活,讓人們體味到生活中如何創造美。其三,人與驢和諧相處,互相依靠,為了生存結下割不斷的真情,進而將這種真情升華為藝術的情感來娛樂人們的生活。

靖邊跑驢在舞蹈動律及風格特征上有兩種流派:其壹,為“滾沙驢”派,表演時步律急促快速,接近於生活中的騎驢動態。因“滾沙驢”個頭小,四蹄短粗,適應在沙漠行走。其二,為“大善驢”派,表演時步律較緩慢,步距大,節奏明顯,誇張性強。“大善驢”個頭高,四蹄細長,適應在山區丘陵行走。二者***同都采用“閃腰”、“揉肩”、“抖身”、“搖頭”這四個技術,不管是表演上坡、下山、大跑、中跑,還是撒歡、失蹄等動作,都離不開“四功”的有機配合。 陜北靖邊跑驢道具所用的“驢”,過去是用柳條、竹條、絲麻、線繩進行編制框架,然後外加麻紙,報紙用漿糊粘貼,最後用墨汁塗刷而成。制作時分前後兩截,中間用柳條連接,下部圍上黑綢布或絨布,另外用兩把笤帚裝進壹條褲子的雙腿內,加上鞋和襪子、綁腿帶,做成兩條假腿。表演者在演出前先將道具“驢”掛綁在腰間,兩條假腿掛綁在“驢”鞍兩側的部位,表演者露出上身與兩條假腿成壹體,然後即可進行表演。趕驢者,則掛著壹個柳筐筐,拿著壹根趕驢的紅纓子鞭桿,腰間掛壹支旱煙鍋和繡著山丹丹花的煙袋,頭紮白毛巾,戴壹支誇張的鼻胡兒。

  • 上一篇:陳獨秀是如何認識儒家思想的,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儒家思想
  • 下一篇:額爾古納河中是如何體現鄉土文化的回歸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