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貿易摩擦涉案產品已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高科技產品延伸,近年來電子信息、通訊、生物等高科技產品的貿易摩擦在增多,同時,在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政府補貼、企業社會責任、服務業開放等方面的摩擦也日益增多。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傳統保護手段仍被頻繁應用的同時,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知識產權保護、勞工標準等貿易壁壘花樣不斷翻新,應用範圍更加廣泛。
基於愈演愈烈的貿易摩擦,湖南外貿網認為建立國際貿易摩擦監測預警機制意義重大。監測預警機制既包括對我國相關產業市場狀況的監測,也包括對出口國相關產業市場狀況的監測。政府可以對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重點國家(地區)市場狀況、法律、政策、規則和指令等變化,進行監測、分析和預警,提高國內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實現應訴工作前置化。政府相關部門尤其應積極幫助企業掌握國際貿易“遊戲規則”。商務、稅務、海關、商檢、外匯以及各金融機構要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幫助企業搜集主要國際貿易國的法律法規,引導企業遵守國際貿易慣例,促使企業熟練掌握國際貿易通行規則,並為企業主動參與國際反傾銷、反補貼訴訟提供信息支持。
當然,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有賴於我國繼續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外貿國際市場布局和國內區域布局,推進產業基地、平臺和國際營銷網絡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