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禮德(M.A.K.Halliday),1925年生於英格蘭約克郡裏茲。英國當代語言學家。韓禮德教授是世界兩大主要語言學派之壹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創始人,世界語言學界的傑出代表和語言大師。他的語言學框架在當代世界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界具有廣泛和深遠影響。以研究Halliday的理論為中心的國際系統功能語言學學會已召開過29次國際會議,他的影響遍及歐洲、澳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亞洲。
澳大利亞當地時間2018年4月15日下午八點,韓禮德在悉尼去世,享年93歲。
中文名:韓禮德
外文名:M.A.K.Halliday
國籍:英國
出生地:英格蘭約克郡裏茲
出生日期:1925年4月13日
逝世日期:2018年4月15日
職業:語言學家
主要成就:功能語言學
代表作品:《語言的系統和功能》
人物簡介
韓禮德(MichaelAlexanderKirkwoodHalliday,1925~2018),英國語言學家。
1925年4月13日生於利茲。曾在倫敦大學學習中國語言文學,獲學士學位;後到北京大學和劍橋大學進修,獲博士學位。
1944年後,曾在英國劍橋、愛丁堡、倫敦,美國印第安納、耶魯、布朗,肯尼亞內羅畢等大學任教。
1963年任倫敦大學語言學教授,主持過多項英語研究工作和教學工作。
~1974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當研究員。1974~1975年任英國埃克塞斯大學教授。自1976年起任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
韓禮德是J.R.弗斯的學生,倫敦學派的主要成員,又是新弗斯派的領袖。在論文《語言理論的範疇》和專著《語言科學和語言教學》中,韓禮德提出了他的早期理論,名為階和範疇的語法。
70年代韓禮德出版了5本書:《語言功能探索》、《學習做到有所指》、《語言的系統與功能》、《英語的連貫問題》、《作為社會符號的語言》。在這些書中,他指出語言有3種功能,各有其相應的結構來作為表現方法。韓禮德壹向致力於英語中各種變體和文章風格的研究。
1985年,他寫了《功能語法導論》。這是以系統語法為框架來講語言功能的,重點在講結構,其主旨是進行篇章分析,以便幫助人們了解:①某壹篇章有什麽意義,為什麽要那樣表達意義。②這個表達法是否有效,是否達到了原定目標。
韓禮德的學說包羅宏富,體系嚴密,遠遠超過了他的老師弗斯。但是英國有些學者對這種學說仍持懷疑態度。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語法導論》裏,韓禮德自己也承認“英語語法中有許多範疇我還不懂得它的意義”,而且認為“語義與語法沒有什麽明顯的界線”。
人物履歷
1925年出生於英格蘭約克郡裏茲,青年時期在英國倫敦大學主修中國語言文學,獲得學士學位。
1947年至1949年到中國北京大學深造,導師為羅常培先生。
1949年至1950年為攻讀現代漢語轉入嶺南大學,跟隨王力先生學習。回國後,跟隨劍橋大學弗思(Firth)教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1955年完成了對用中國14世紀北方官話譯述的《元朝秘史》壹文的語言學分析,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韓禮德先後在劍橋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和肯尼亞內羅畢大學任教。
1963年韓禮德擔任倫敦大學語言學教授,主持多項對英語研究和教學工作。
1973年到1974年擔任美國斯坦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級研究員。
1974年到1975年任英國埃克塞斯大學教授。
1976年移居澳大利亞籌建悉尼大學語言學系並擔任系主任。
1987年12月退休。
2018年4月15日去世。
學術思想
韓禮德是壹位既重視系統的概念又重視功能概念的學者,《功能語法導論》壹書闡述了韓禮德的功能語法思想。
從韓禮德對語言學和語言的壹些基本觀點,可以進壹步探索貫穿於他的系統功能語法的理論核心,最主要有六點:
純理論功能的(metafunctional)思想
韓禮德認為語言的性質決定人們對語言的要求,即語言所必須完成的功能。盡管這種功能千變萬化,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納為若幹個有限的抽象的功能,這就是“純理功能”或“元功能”,這是種種語言用途所固有的。純理論功能包括三方面:
1.語言是對存在於主客觀世界的過程和事物的反映,這是“經驗”(experiential)功能,或者說關於所說的“內容”的功能。在語言中還有“邏輯”(logical)功能,即以表現為並列關系和從屬關系的線性的循環結構的形式出現,由於兩者都是建立於說話人對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經驗,與其功能相比較是中性的,因而可統稱為“概念”(ideational)功能。
2.語言是社會人的有意義的活動,是做事的手段,是動作,因此它的功能之壹必須是反映人與人間的關系。這個純理功能稱為“人際”(interpersonal)功能。
3.實際使用中的語言基本單位不是詞或句,而是表達相對的來說是完整思想的“語篇”(text),上述兩種功能部分最後要由說話人把它們組織成語篇才能實現。這就是語篇(textual)功能。語篇功能使語言和語境發生聯系,是說話人只產生與語境相壹致的語篇。
上述三種功能用通俗的話可轉述為“觀察者”的功能(指說話人對主客觀世界的觀察)“闖入者”的功能(只向他們灌輸自己的思想)和“相關”功能(指語篇的完整性、壹致性、銜接性)。韓禮德認為心理語言學可能會強調概念功能,社會語言學會強調人際功能,但他本人堅持這三個純理功能是三位壹體的,不存在主次問題。
系統的思想
韓禮德不同意索緒爾等把語言單單看作是壹套符號的集合。在他看來,語言不是所有合乎語法的句子的集合,因而語言不能用解說這樣壹個集合的規則解釋,而是用意義的有規則的源泉——意義潛勢來解釋。其次盡管弗思是韓的導師,在把系統看作潛勢還是具體化的問題上,韓禮德傾向於葉姆斯列夫的觀點:結構是過程的底層關系,是從潛勢中衍生的,而潛勢可以更好地用整合關系來表達。這就是說,韓禮德的系統的思想把語言系統解釋成壹種可進行語義選擇的網絡,當有關系統的每個步驟壹壹實現後,便可產生結構。
盡管如此,韓禮德對語言是“系統的系統”的觀點是承認地。這與他和弗思的語言多系統論的觀點壹致,也與他的系統網絡的觀點壹致。系統存在於所有語言層次,諸如語義層、語法層和音系層,都有各自的系統表達本層次的語義潛勢。
層次的思想
當代語言學的兩大思潮中,語言是多層次的系統還是單層次的系統是分歧的壹個重要標誌。韓禮德和系統功能語法歸屬多層次的壹方。他的多層次的思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是有層次的,至少包括語義層、詞匯語法層、音系層。這得益於葉姆斯列夫的觀點。葉姆斯列夫在解釋索緒爾關於語言是壹個包括能指和所指兩個方面的符號系統時,提出了這實際上包含內容、表達和實體三個層次,因而語言不完全是索緒爾所說的單個符號系統,而是在各個層次間具有相互關系的系統。
2.各個層次間存在“體現”的關系(realisation),即對“意義”的選擇(語義層)體現於對“形式”(詞匯語法層)的選擇;對“形式”的選擇又體現於對“實體”(音系層)的選擇。用俗話說,“能幹什麽”體現於“能意味著什麽”;“能意味著什麽”體現於“能說什麽”。可見,體現的觀點不同於結構主義的單層次的組合觀點不同於結構主義的單層次的組合觀點,即語言是由小單位依次組成大單位。韓禮德對葉姆斯列夫的層次體現的方向性作了壹些修正。葉姆斯列夫認為在上的層次是對下壹層次的體現,如內容是表達的體現,表達是實質的體現,而韓禮德認為每個在下的層次是對上壹層次的體現,因為從功能上來看,語義層應該居上。
3.根據體現的觀點,我們又可把語言看作壹個多重代碼系統,即由壹個系統代入另壹個系統,而後又帶入另壹個系統。
功能的思想
對“功能”這個術語有不同的理解。在傳統語法中,詞匯和句法的區別有時可以“形式”和“功能”的區別表示。此的不同形式和類別屬詞法,詞在句子中的“功能”屬句法,如“主語”“賓語”“補語”等所表達的都是句法功能。在這個基礎上,又把功能的概念擴大到大於詞的單位,如在“TheoldmanmethisformerclassmateinBeijing”壹句中“Theoldman”和“hisformerclassmate”叫名詞性短語,因此它們起“名詞”的功能。弗裏思(Fries,1962)等人在結構主義語法中,把功能與“結構意義”或“語法意義”相聯系,因而表示語法或結構關系的詞稱為“功能詞”。
韓禮德的功能思想術語義分析的概念。與前面所講的純理功能不同,這裏所說的功能是形式化的意義潛勢的離散部分,即構成壹個語義系統的起具體作用的語義成分;
除及物性系統外,語氣系統包含“語氣”和“剩余成分”等功能成分;主位系統包含“主位”和“述位”兩個功能成分;信息系統包含“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兩個功能成分。
語言“用途”不等同於語言“功能”。用途指在實際情景類型的語境中,從語言系統的選擇項中進行選擇,因而它是壹個價值概念。但語言用途千變萬化,難以壹壹描述,而語言的個個語義系統卻可以由有限數量的語義功能成份組成。
系統功能語言學
韓禮德教授創建的系統功能語言學,主要由融為壹體的系統和功能兩個部分組成。系統是由壹系列語言功能選項組成的集合,功能是系統中體現的語言意義和價值。
該理論以語義為核心,建立在壹個基本假設之上,即:在最底層上,壹切語言都離不開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本質:語言用於形成大腦中對內外部世界的基本概念(概念功能),與他人進行互動(人際功能),使語言運用者的信息連結成壹個有機的整體,以達到有效的交際目的(語篇功能)。
概念功能方面,主要是對經驗功能和邏輯功能的分析。經驗功能主要探討語言的過程類型。認為在及物性系統上,語言的運用體現壹個過程,而壹個過程是由體現過程的動詞、參與者及其環境成分構成。過程可以分為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存在過程、言語過程和行為過程六類。不同的過程類型反映了不同的及物性意義。(例子待補,下同)
邏輯功能主要體現在句與句之間的邏輯-語義分析中,揭示哪個成份在前或在後,以及它們之間的各種邏輯關系。
人際功能方面,主要是對主位、語氣、評價等的分析。主位是指小句的出發點。語氣主要是用於探討構成問句等可以顛來倒去的功能部分。評價主要是馬丁為首構建的評價系統,從詞匯角度可以推斷語言的價值和意義。
語篇功能方面,主要是對銜接與連貫的分析。銜接與連貫均為語義單位,是指使語篇構成統壹體的有形或無形的語義網絡。壹般而言,銜接常指上下文容易找到的有形的語義網絡,而連貫指上下文不容易找到的無形的語義網絡。因此,壹般後者的語義更為寬泛。
系統功能語言學把語言當成是人類交際的其中壹種資源,探究的是人們是如何運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達到交際目的的,因此涉及的面非常寬廣。
學術貢獻
韓禮德是J.R.弗斯的學生。人們認為他是倫敦學派的主要成員,又是“新弗斯派”的領袖。M.格雷戈裏說,在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初期,韓禮德受弗斯和B.馬林諾夫斯基的影響最深。60年代後期,他接受了布拉格學派的“功能句子觀”和美國S.拉姆的“語言層次和體現”的理論,後來又從英國B.伯恩斯坦的社會學理論得到啟發,他的學說就進壹步發展了。在《作為社會符號的語言》(1978)的引論裏,韓禮德自己承認,他有許多思想來自瑞士的F.de索緒爾,丹麥的L.葉爾姆斯列夫,捷克的V.馬泰休斯,波蘭的B.馬林諾夫斯基,英國的弗斯,美國的F.博厄斯、E.薩丕爾和B.L.沃爾夫。他贊賞美國的W.拉博夫(1927-),而批評N.喬姆斯基的理論與人們實際寫出的文章和說出的話彼此脫節。他堅持,講語言體系不能不講語言實踐,講語言表現不能不講語言能力。
階和範疇的語法
在論文《語言理論的範疇》(1961)和專著《語言科學和語言教學》(1964)中,韓禮德提出了他的早期理論,名為“階和範疇的語法”。這時他對語言的看法,可以列表如下:他所謂“實質”,指具體的語音和文字;所謂“形式”,其中心是語法和詞匯。他把詞匯歸入語法,稱為“詞匯語法”。語法和詞匯壹方面靠音系學與聲音聯系,靠正字法與文字聯系;壹方面又通過語義與客觀世界的情況聯系,這種聯系他叫做“襯托”。
在“階和範疇的語法”中,韓禮德認為語言組織有3個“階”,4個“範疇”。3個“階”:壹是“級別”,如句子高於分句,分句高於詞組;二是“精度”,如“新書”比“書”意義限制較嚴,因此它的精度比“書”高;三是“標示”,即作為具體例證,如“書”可以標示名詞,“新書”可以標示名詞詞組。4個範疇:壹是“單位”,如詞素、詞、詞組,分句是由小到大的單位;二是“類別”,如名詞、動詞、名詞詞組,各是壹個類別;三是“結構”,如“新”加上“書”是兩個單位合為壹個結構,這裏有組合關系;四是“系統”,如在“新書、舊書、奇書”這3個結構中,“新、舊、奇”都可以放在“書”前,3個形容詞成為壹個“系統”,這裏有聚合關系。
階和範疇的語法特點
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階和範疇的語法”中,“系統”只是範疇之壹,地位並不特別重要。到了70年代,“系統”便提到中心地位,整個語法改稱為“系統語法”。“系統”並不是壹般人所謂有條理、有組織的意思,而另有其特殊涵義。韓禮德認為,整個語言體系是由許多“小系統”組成的“大系統”,其基本特點是選擇。壹個“系統”有許多可供選擇的項目,由於作出了選擇,人們才能說出話來。例如談到某個人的時候,在詞匯方面有選擇。可以在“人”前放“青年、老年、本地、外來”等等形容詞,選擇哪壹個,要看這人的性質而定。談到某件事的時候,在語法方面也有選擇。可以用英語陳述式、命令式或疑問式來講這件事,選擇哪壹個,要看說話人的態度而定。就英語說,在壹般情況下妳要發出命令,就得用命令式:Openthedoor(開門),不能用陳述式:Youopenthedoor(妳開門),否則便與敘述事實的口氣難以區別了。
出版書籍
70年代韓禮德出版了5本書:《語言功能探索》(1973)、《學習做到有所指》(1975)、《語言的系統與功能》(1976)、《英語的連貫問題》(1976)、《作為社會符號的語言》(1978)。在這些書中,他指出語言有3種功能,各有其相應的結構來作為表現方法。第1種功能是通過語言來理解說話人所處的環境,這叫做“觀念功能”;第2種是通過語言對別人施加影響,這叫做“人際功能”;第3種是說出既有內容又有效力的話,這叫做“篇章功能”。韓禮德的學說包羅宏富,體系嚴密,遠遠超過了他的老師弗斯。但是英國有些學者如R.H.羅賓斯和T.F.米切爾對這種學說仍不免懷疑。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語法引論》裏,韓禮德自己也承認“英語語法中有許多範疇我還不懂得它的意義”,而且認為“語義與語法沒有什麽明顯的界線”。
韓禮德是倫敦學派的主要成員,又是“新弗思派”的領袖。他的學術思想,受弗思和馬林諾夫斯基影響很深,在60年代後期,他接受了布拉格學派的“功能句子觀”和美國S.拉姆的“語言層次和體系”的理論,進壹步發展了他的學說。
韓禮德堅持從系統和功能的角度研究語言,批評喬姆斯基的純形式理論。世界各地圍繞著韓禮德已形成了壹支系統功能語法學家的隊伍,他的理論對中國語法研究的影響也已日漸加深。
學術著作
《語言功能探索》(1973)
《語言的系統和功能》(1976)
《作為社會符號的語言》(1978)
《學習做到有所指》
《功能語法導論》,本書出版於1985年,英文名為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是韓禮德功能語言學理論的重要著作。
《嬰幼兒的語言》
《韓禮德語言學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