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音樂賞析論文

音樂賞析論文

結合《牧童短笛》、《梁祝》、《春江花月夜》, 例析音樂表現手段

中國民族音樂是博大精深的。而西洋音樂的發展也經歷了十分漫長的過程。從近代以來,有很多中國音樂家致力於將中國民樂的元素融入西洋音樂中,即用西洋樂器演奏出中國民族樂曲、用西洋音樂表現手段演繹民族風格。鋼琴曲《牧童短笛》、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和歌曲《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我願意這三部作品為例,談壹下我對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的理解。

常見的音樂表現手段有旋律、節奏、音色、和聲、曲式、力度、速度、節拍、音區、調式、調性、織體等。這些表現手段通常被作曲家綜合利用,用以達到某些效果,營造某些意境。在鋼琴曲《牧童短笛》、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和歌曲《春江花月夜》三部作品中,作曲家對這些表現手段的靈活的運用使我嘆為觀止。以下分別作以詳細分析:

壹 鋼琴曲《牧童短笛》

作為學鋼琴者,我很早就接觸並演奏過鋼琴名曲《牧童短笛》,近日又聽過石叔誠和郎朗的現場演奏版,不禁有意分析之。

1 綜述

《牧童短笛》是賀綠汀在1934年創作的,根據我國童謠“小牧童,騎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而定名。全曲為ABA’三段體。

呈示部(A)、再現部(A’)描繪了美麗的田園景色:明媚的春光,綠色的原野,清澈的溪流,歡樂的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地吹起笛子,悠揚的笛聲,使我們仿佛看見了天真可愛的牧童,聞到了鄉野泥土沁人心脾的芬芳。

發展部(B)是壹首比較歡快活潑的舞曲,以節奏和弦為背景,旋律猶如笛聲,明亮高昂,活潑跳蕩,音樂描繪了牧童伴著清脆的笛聲在嬉戲,情緒輕松活潑。

“牧童短笛”既運用了西洋音樂的技法,又展示了民族音樂的特點。從它問世至今70多年來,以其濃郁的清新的鄉土情令國人歡欣感動,驚奇贊嘆。樂曲描繪了美麗的江南田野,上有浮雲,下有流水,牧童和老牛,笛聲和歌聲。它是壹首聽得見的抒情詩,也是壹幅看得見的風景畫。

以下就各個部分逐壹分析。

2 呈示部(A),旋律如下:(曲譜略)

在這壹部分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復調風格。雙手的旋律是對話的。在節奏方面,右手高聲部舒緩時,左手低聲部急促;反之左手舒緩時,右手急促。另外,樂句采用了反復的手法,右手高聲部先將主題樂句重復兩遍,兩句力度的對比好像表現了牧童的漸近。再提高音區好像自己同自己的對話,再次的樂句重復力度對比更加強烈,最後在強音中又回到原處:(曲譜略)

左手低聲部句式同高聲部,同樣具有很強的歌唱性。與右手高聲部形成了絕妙的呼應:(曲譜略)

接下來的樂句延續了前面的風格,與後面的發展部(B)相比,沒有過多的跳躍,旋律較舒緩。值得壹提的是樂句的強弱。強(f)和弱(p)、很弱(pp)的對比,好像牧童的笛聲隨風飄散,若隱若現。另外,本部分結束時的漸慢和延長音,充分使人沈浸在作曲家營造的意境中,並且為與下壹部分構成鮮明的對比而作了鋪墊。

整個呈示部(A),用明朗高亢的C大調,從容的節奏,表現出了幽悠瀟灑的意境。兩支結合在壹起的復調旋律,猶如兩位牧童在騎牛漫遊,信口對吹,無拘無束。

3發展部(B),旋律如下:( 曲譜略)

4 再現部(A’)

二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陳鋼、何占豪於1959年寫成《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樂曲是以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為題材,以越劇裏的部分唱腔為音樂素材寫成的。全曲以故事具有代表性的三段劇情——相愛、抗婚和化蝶為主要內容,分成3部分。其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將中國戲曲的元素融入西洋音樂中,並且用抽象的音樂去講述壹個具體的故事。

1呈示部(相愛)

2 發展部(抗婚)

3 再現部(化蝶)

長笛和豎琴將音樂帶入了仙境,加上了弱音器的小提琴重新奏出愛情主題。梁山伯與祝英臺華為壹對蝴蝶,從墓中飛出,雙雙翩翩起舞,永不分離。

三 歌曲《春江花月夜》

全曲如下:(曲譜略)

此曲由古曲《春江花月夜》改編而來。由於加上了歌詞,更加有利於我們理解歌曲想表達的意境。全曲中速、從容而有韻味。首句

營造出壹種靜謐的氣氛。正如歌詞所述,旋律雖然有較大幅度的跳躍,但還是有“裊裊娜娜”的感覺。

在音樂的中部,節奏緩急相間,富有歌唱性;旋律起伏較大,具有分明的層次和韻律。

在音樂的尾聲,再現前面的主題,再輔以悲傷的調子,令人聽後久久不能釋懷。

以上我對鋼琴曲《牧童短笛》的旋律、節奏、和聲、曲式、力度、速度、節拍、音區和調式,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旋律、節奏、音色、曲式、力度、速度、節拍和織體進行了詳細分析,對歌曲《春江花月夜》進行了綜合簡略分析。通過這些分析,我可以很明顯地看見作曲家在綜合利用這些表現手段“達到某些效果,營造某些意境”。

  • 上一篇: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有哪些地方?
  • 下一篇:食品工藝學創新實驗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