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婚俗方面,農村仍有哭嫁、送嫁、迎親、拜堂、鬧洞房等古俗遺風。民間重視傳宗接代和靠子女養老送終,還有修族譜家譜、春節清明祭祖以及訂立族規、獎勵讀書等傳統。
2、飲食方面,註重節日飲食,講究吃“團年飯”、“團圓飯”,有炒米餅、米糕、油糍、灰水糍、艾糍等十數種有特色的年節食品,民間普遍重視傳統節日,除春節、元霄、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外,還有嘗新節、冬至節等。
3、在居住方面,農村多以姓族聚居,講究風水擇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圍龍屋、“四點金”住宅、騎樓式住宅、圍樓、“小康房”等住宅類型。
4、韶關各地習俗風俗有濃郁的嶺南客家漢族色彩,瑤、畬兩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漢族地區在農業生產方面,依照二十四節令的規律安排生產,成為習慣。從事農活早出晚歸、請親朋幫工成為傳統,山區還有春種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橫塘、檢油茶等等各種習俗。
5、每年端午賽龍舟已逐漸成為韶城的傳統風俗,也是韶關市推動全民健身,豐富韶城人民文體生活而每年舉行的三項重大活動之壹。每年初夏的端午節龍舟比賽,武江河段便人山人海,歡聲雷動,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這裏,觀看壹年壹度的龍舟比賽。
擴展資料
韶關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古道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態文化等也很有影響力和特色,成為韶關本土群眾的精神寄托和民間娛樂活動之魂。但也存在資料系統性不夠、標誌性硬件不夠、文化產業發展思路連貫性不夠等問題。
韶關市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推動文化產業大力發展,將其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之壹,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作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規,使文化產業發展進入法制軌道。
完善扶持政策,加快產業發展、培育龍頭企業。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變政府引導為市場引導,盡快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引進先進管理運營理念,積極開拓文化市場,培育文化龍頭企業。三是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
實施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工程,使人力資本真正成為文化產業的核心資本。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工程,吸引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加入到文化產業中,培養壹批較高政治思想水平,精通業務的復合型人才,促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百度百科-韶關
人民網-韶關全力打造粵北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