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經理必知項目管理的四大模型
瀑布模型
瀑布開發模型是壹個壹次性交付的過程,也就是說這個項目通過了這六個“軟件計劃→需求分析→軟件設計→程序編碼→軟件測試→運行維護”開發步驟,整個項目才算完成。
適用範圍
▲客戶對需求非常清晰,且在開發過程中沒有或很少變化;或者市場上已經有穩定的開發流程,項目進行過程中很少有變化。
▲客戶對實時看到的效果沒有要求。
瀑布模型 --具體六階段
1)軟件計劃
通過市場調研及與需求方的溝通,確定項目目標,進行可行性研究,以確定項目是否可行、利益如何,用於判斷企業是否接受該項目。
2)需求分析
深挖需求方的所有需求並進行分析,以確定需求方最終想要達到的效果,進而保證做出客戶想要的產品。壹般這個步驟需要和客戶反復確認,最終形成需求文檔,作為開發的依據。
3)軟件設計
了解了需求後,就要把需求系統化,根據需求的內容思考怎麽呈現,如設計系統構架、設計系統界面、設計數據庫、設計開發接口等,最終會形成架構設計文檔。
4)程序編碼
系統框架已經清晰,接下來就是和程序員溝通,把設計:果通過程序代碼變成客戶可使用的操作平臺。
5)軟件測試
編碼完成且在其相應的平臺上也可操作,這時就需要測試人員站在客戶的角度,按照需求文檔進行詳細測試,對於不合理或者不正常運營的部分提出疑問,然後程序員修復,所有疑問解決,最終形成測試報告。
6)運行維護
軟件開發完成即可投入使用。但不可保證客戶使用中是否會出現問題,所以項目團隊可能需要繼續維護,修復錯誤和增加功能。
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是壹個分模塊交付的過程,它是把“需求分析→軟件設計→程序編碼→軟件測試”這四個步驟摘出來,運行了多次,然後完成整個項目。
如果拿制作汽車為例,先制作輪胎,然後制作方向盤,再制作汽車殼等。而且制作輪胎時也要通過“需求分析→軟件設計→程序編碼→軟件測試”這四個步驟,且如果模塊沒有依賴關系的情況下,還可以並行開發。
叠代模型
由於市場的快速變化,導致現在很多項目客戶自身也不知道需求是什麽,所以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出現了叠代開發模型,每次只設計和實現產品的壹部分,然後逐步完成更多的功能。
每次設計和實現壹個階段叫做壹個叠代,整個過程就像壹個完整的項目壹樣,包含軟件計劃、需求分析、設計、實現與測試驗收等過程,就相當於進行了壹次小瀑布叠代,叠代結束時都要完成壹個可以運行的交付版本。
快速原型模型
由於種種原因,在需求分析階段得到完全壹致、準確、合理的需求說明是很困難的,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雙方的理解達成壹致,出現了快速原型模型方法,也叫原型模型。它是指得到需求後迅速建造壹個可以運行的軟件原型,給客戶測試,搜集反饋信息,然後反復修改確認,直至開發出的軟件能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
但在原型開發過程中,並沒有經過嚴謹的系統設計和規劃,可靠性和性能都難以保障。所以,在實際的軟件項目中,針對原型模型的這種快速、低質量的特點,通常有兩種處理策略:壹種是拋棄策略,另壹種是附加策略。
拋棄策略是指原型只應用於需求分析階段,在確認完需求後,原型將會拋棄,實際開發時將重新開發所有功能。附加策略則是將原型應用於整個開發過程,原型壹直在完善,不斷增加新功能、新需求,直到滿足客戶所有需求,最終將原型變成交付客戶的軟件,這個策略和叠代模型優點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