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對於良渚文化的理解

對於良渚文化的理解

良渚文化簡述:

壹 驚人的成就

1. 世界同壹時期規模最為龐大、最為先進的都市防洪系統

在良渚遺古城西北部,先民構築起了壹道長達6.5公裏的大型堤壩,用以防範天目山余脈的洪水。浙江余杭地區是整個浙江省最大的暴雨中心區,經常發生百年壹遇的特大洪水。良渚人為了保護國都——良渚古城而修建了這個堤壩。當地人稱它為“塘山土垣”,它除了6.5公裏的長度之外,平均至少4米高,30米寬,在它的外圍形成蓄洪的水庫,至今能夠行船。

從塘山土垣向西7公裏,還有兩條大堤——彭公堤防和奇塢山堤防,壹個長5公裏,另壹個長6公裏,其中壹段山間隘口處,堤防高達20米,由不同的土壤層層夯築而成,異常堅固。這兩重防洪體系保證了良渚古城千年之間未曾為洪水毀滅。在良渚古城的南部,經航拍顯示,也存在著綿長的土垣,很可能就是防洪工程的壹部分。而對比同壹時期印度的古城——號稱“遠古曼哈頓”的莫恒佐·達羅曾七次被洪水摧毀,最後不得不廢棄。我們應嘆服良渚人防洪能力的強大。

2. 公元前2500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以及土建工程

5000年前,良渚古城壹帶還是壹個人跡罕至的沼澤地帶。然而從4900年前開始,壹批人突然來到此地,填平和沼澤,並且修建了大規模的都市。從考古學年代上說,這些人很可能來自天目山南麓,他們在古城建立之前就已經聚集在瑤山壹帶,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瑤山祭壇。

很可能在離開天目山之後,他們立即開始起建良渚古城。最先完工的是巨型建築基址“古上頂”,在考古學上,它也被稱作“莫角山”——這個巨型的建築臺基高8-10米,東西長約670米,南北寬450米,面積30余萬平方米,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土建工程。之後,良渚人又在莫角山周邊修建了面積達數十萬平方米的次級臺基。之後,可能又順次建立了反山和皇墳山。由於考古發掘工作尚未全面給予揭示,我們現在無法猜測這些巨大的工程到底耗費了多少土方量。

大約從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300年,良渚古城“城墻”修建完成,古城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東西長1500-1700米,南北長1800-1900米,所圍積達290多萬平方米。城墻底部鋪墊石塊作為基礎,寬度40-60米,基礎以上用較純凈的黃土堆築,部分地段地表以上還殘留4米多高城墻。***發現六座水門。整個城墻的土方量當不亞於埃及金字塔。從長江流域其他地區的古城形態來看,它們均有***同之處——城墻墻面平緩,內直外斜——極為註重防洪功能。因此,該“城墻”應該是水城墻,主要用作防洪。

同壹時期,在城墻外圍,更大規模的土建工程拔地而起,如美人地、卞家山等長形土垣裏三層外三層地將良渚古城包圍起來,構成了它的“外城”,經過考古發掘,這些土垣實際上是當時制陶工匠和漆器工匠們工作和居住的社區——當然,可能還制作絲綢。這些社區有大規模的人工運河網絡相連,並且均配有自己的碼頭。通過這些水路交通方式,將古城的產品輸送到整個蘇浙地區,形成壹個以良渚古城為中心的大規模貿易網。

良渚古城和其外城總體規模達到了30平方公裏,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市。

3. 漆、絲、玉、珠寶、舉世無雙的黑陶工藝以及文字的萌芽

良渚文化中的玉器馳名天下,尤其是琮、璧、鉞等重器,其雕刻和造型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網站上到處都有相關的資料,此處我不多說。良渚時期的漆器也異常發達,不但能夠制造出多彩的漆器,還能夠制造復雜的鑲玉漆器。良渚時期,社會富足、文化昌明,漆器從貴重物品流入尋常百姓的家中。當時良渚人的墓葬中,棺槨均施以漆繪。甚至在農具犁的木質部件上以及箭簇的木桿上也有漆繪,可見漆器在當時不但不是奢侈品,而且還是相當常見的日用物資。

在良渚古城北部的錢山漾遺址,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家蠶絲織品。絲線密度和現代的細亞麻布相當,體現出高超的紡織技術水平。良渚人的陶器工藝舉世無雙,不但造型雍容典雅、氣象非凡,而且工藝復雜,令人驚嘆。卞家山曾經出土過壹件陶片,不到20平方厘米的陶片上刻著23個精致的鳥形紋。而在綽墩遺址出土的壹個黑陶寬把杯,造型別致,通體刻滿精心設計的神聖紋樣,即便是當代的藝術家也對其嘆為觀止。

良渚人還喜歡瑪瑙、象牙等珍貴器物,並制成工藝品。其中,在福泉山出土過象牙權杖,雕刻工藝復雜,完全可以媲美良渚玉琮上的神人獸面紋。而良渚人的航海能力也頗為強大,它們能夠深入遠海,捕獲鯊魚等深海魚類。而當時收集鯊魚的牙齒,是良渚貴族們的壹種奢侈風尚。

良渚人文化時期的陶文比中國同壹時期任何地方的陶文都復雜得多,有些陶器上的記事符號可以連接成句。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收藏有壹件良渚陶器的頸圈,上面刻有9-12字的成行規整的刻畫符號,其行文風格比甲骨文還要美觀。可以說,良渚時期就有了中國文字的萌芽——當然,還需要更多類似的考古發現確證它。

值得壹提的是,良渚人在中國古代最先采用了犁耕技術,以及大規模農田水利灌溉系統(見茅山良渚稻田遺址),使得糧食產量獲得了質的提高。這也成了支撐良渚社會繁榮富強的根本因素。

二、 良渚文化興衰略說

公元前3500年,年輕的華夏族突然在黃河中遊崛起。 他們最初在公元前6000年時發源於陜甘壹帶,隨後向中原腹地大舉擴張,形成了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

不得不說,這是壹支了不起的民族——他們打敗東夷族的後崗文化,將勢力深入陜甘、豫東、河北、遼西以及長江流域,形成了上古時代最為強大的族團。然而,就在他們的鼎盛時期,卻遭到了壹只神秘民族的迎頭痛擊。這支神密民族來自遙遠、濕潤的南方,他們橫沖直撞,壹直打到黃河南岸,之後又突然地從中原腹地消逝。

這壹民族來自長江下遊的太湖壹帶,後來被考古學者稱為“崧澤人”,也就是良渚文化的祖先。

他們為什麽要攻打千裏之外的中原?為什麽要和強大的華夏族火並?原因可能永遠不可能探明。但是有壹點是可以肯定的——北方的財富在吸引他們進行軍事上的冒險。早在公元前3800年,崧澤人的社會就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東山村遺址的發掘顯示,崧澤文化的早期,已經形成了貴族和平民兩大集團。貴族們開始用玉器來裝點自己的生活,死後也要拿它們下葬。

然而,當時中國境內最好的玉器生產基地卻在淮河壹帶的淩家灘。淩家灘人的社會也非常崇尚玉器,他們的制玉技術發達,而且燒造技術和建築技術也在當時首屈壹指。崧澤人很顯然異常垂涎他們的財富。公元前3600年,崧澤人武力奪取了淩家灘壹帶的統治權,之後又占據了整個淮河流域——這使得他們和中原的沖突不可避免。

中原人打敗後崗人之後,將同屬於東夷民族的大汶口人壓制在山東壹隅,大有壹統黃河之勢。然而,經過崧澤文化的沖擊,華夏族的擴張開始轉向衰落。當時,崧澤人也許就是東夷人的壹支盟軍——但是無論如何,這種同盟關系很快就不復存在了。公元前3300年,太湖地區發生巨變,良渚文化取代了崧澤文化——這種巨變是怎樣發生的,尚不得而知。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看到,良渚人很快就和東夷族反目,他們攻入蘇北地區,將東夷族從其世代居住的蘇北中心區趕了出去。在花廳遺址,考古學者們發現了良渚貴族的墓葬以及大汶口平民的墓葬***處同壹個遺址的情況,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人殉坑。而考古調查顯示,整個蘇北地區的聚落數量急劇下降——東夷人不但被入侵的良渚人打敗,還舉族遠遷。

現在,華夏人反倒成了遙遠民族的盟友,***同夾擊東夷族。然而,東夷人在西部的擴張卻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們順利地攻占了豫東和豫中。仰韶文化四分五裂,華夏集團不得不退回關中。

東邊日出西邊雨,對於良渚人來說,和平的發展時期卻開始了。良渚古城開始建立,並且取得了對整個太湖周邊的支配權。根據玉器的形態以及制作特點的分析,學者們大致可以肯定,整個環太湖流域的玉器均由良渚古城所分配——這很可能體現了壹種具有宗支特點的政治關系。良渚城很可能統領著壹個疆域廣大的古國。

隨著良渚古城的城市化進程,太湖流域又出現了幾個不同的“都市”——福泉山遺址以及寺敦遺址。其中福泉山遺址面積達1平方公裏,中心建有大型的祭壇和等級頗高的貴族墓地。寺敦遺址規模和福泉山遺址面積相當,它不但擁有中心祭壇,還擁有內圓外方的兩重環濠——以寺敦為中心,他們還開鑿了壹個正十字形的運河工程,但是它到底通向什麽地方,尚不得而知。

不論如何,整個良渚文化6萬平方公裏的分布範圍內,良渚古城的顯赫地位從未被動搖過。良渚古國的疆域,北起蘇北,南到浙中,西至安徽(這只是估計,其西部邊界尚未確定),東至大海,而它的玉禮器遠播至廣西、陜北。可以說影響了大半個中國。

然而,不久以後,外部的情況開始變化。從公元前2600年開始,中原龍山文化崛起。其中壹支叫做“造律臺文化”,從公元前2400年開始,他們逐漸向東南方擴張。良渚社會受到了劇烈的影響,良渚文化也轉變為錢山漾文化。不過這壹時期,良渚古城的建造仍在持續,這似乎說明他們仍然保持著政治上的獨立。

約公元前2200年,造律臺人對良渚地區的擴張加劇,壹種新的文化類型——廣富林文化出現在環太湖地區,同壹時期,良渚古城遭到廢棄。良渚古國可能在此時遭到了亡國的命運。即便如此,有些證據顯示環太湖地區的文化依然繁榮,外來的統治者好像並沒有完全破壞太湖地區原住民的生活秩序。

到了公元前2000年,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政治形勢出現劇烈的動蕩。中原地區繁盛壹時的陶寺古城被毀,慘遭屠城(見陶寺“大擾坑”);鄂爾多斯地區的鬲文化人群滲透到中原的大部分地區;山東龍山文化大範圍衰敗,蛋殼陶工藝、制玉工藝失傳,人口數量銳減;長江中遊的石家河古城被摧毀,來自中原的壹支力量占據了該地區;四川的寶墩古城遭到廢棄,城市化進程中止。

也就是同壹時期,來自浙南的壹支野蠻民族再次洗劫了太湖地區,將造律臺人趕出了蘇南、浙北壹帶。此後,太湖地區陷入了長時間的文化空白和衰落——城市不復存在、玉器不再制作、貴族們的生活方式也被摒棄。太湖地區重新回歸到質樸的鄉村生活和原始的等級秩序。曾經昌盛壹時的良渚古國,被永久地遺忘了。直到20世紀,通過考古學家們的努力,先民們的偉大業績才再次為子孫們所知曉。

  • 上一篇:韋伯將不同類型的組織區別為
  • 下一篇:黃帝大約生活在什麽時候?他生活在哪壹地區?黃帝是怎樣成為中原部落聯盟首領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