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相聲以搞笑為己任,是自降品格和身份。
相聲教育意義,是相聲的立身之本相聲從地攤到大雅之堂,相聲藝人從低人壹等到揚眉吐氣做主人,離不開侯寶林等老壹輩相聲藝術家嘔心瀝血的努力,推動相聲緊貼時代脈搏,緊跟黨和國家要求,大刀闊斧推進相聲改革,壹改相聲的地攤相,才使得相聲步入了中國文藝的大雅之堂,正式被編入曲藝大家庭。
馬誌明強調的相聲教育意義,是相聲的立身之本。相聲教育意義的體現方法就是寓教於樂,歌頌性相聲也好,批評、諷刺性相聲也好,都是要讓聽眾在笑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侯寶林、郭啟儒的相聲《夜行記》就是這方面典範。這則相聲就是為配合我國第壹部交通法出臺的宣傳教育專門創作的。那麽,相聲配合國家的宣傳教育,是否會讓相聲充斥說教味呢?《夜行記》告訴我們不會。
這是壹個諷刺作品,主人公不拘小節、不遵守交通規則,走路不走人行道,偏偏要走大馬路。還騎著壹輛剎車不靈、車鈴不響的自行車在馬路上亂竄,尾隨並且手扶機動車輛,亂闖紅燈,最後掉進了地溝裏。期間狀況百出,笑料包袱由此而生。
還有,姜昆、馬季、李金鬥等人的相聲,也秉承著侯寶林等老壹輩相聲藝術家的意誌,堅持突出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創作和演出了大量的廣大群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相聲作品。
所以,壹提宣傳教育,相聲就感到為難,是絕對要不得的懶人思維。如果我們不那麽急功近利,留壹點時間靜下心來潛心創作,就不愁沒有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道德觀好作品。
任何表演形式要麽有教育意義,要麽有教唆意義沒有任何意義的表演是不存在的。作為壹個藝術種類相聲藝術也責無旁貸要有教育意義,否則相聲是門語言藝術從何談起?寓教於樂,教以化人,宣傳正能量,促進社會文明是每個藝術家的責任和使命。
有人說,勞累壹天聽相聲就是為了放松壹下,教育人是不是更累了?這裏要區分放松和放縱的區別。放松是在正能量的作用下,使身心處於極其和諧的情形下分泌出對人體和神經大量的有益的化學物質,從而使人精神愉悅、身體舒適的壹種狀態。
有人說,沒看見哪個人聽了段相聲就學好了,也沒看見哪個人聽了段相聲就學壞了。這是詭辯。文藝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長期的。
有人說,我聽相聲就圖壹樂,讓我笑的就是好相聲。但是,笑也是分層次的,不是所有的笑都是好的。相聲是幽默,是智慧,最高級的包袱應該是會心壹笑。
對於相聲觀眾,聽相聲的原因可以很簡單但作為相聲創作者和表演者不可以簡單對待相聲藝術和觀眾,如果讓相聲作品有壹定的教育意義,讓觀眾在笑聲中稍稍升華壹下自己,這會不會是極好的?
總之,搞笑是相聲的技能工具,宣教是相聲的責任使命。否則的話,還是回妳的地攤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