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馬來劍的十九世紀的劍

馬來劍的十九世紀的劍

刀劍不僅是壹種武器,它也幾乎囊括人類發展出來的傳統工藝技術與美學,除此之外,刀劍更是壹種蘊藏無數傳奇、歷史、習俗以及哲學的文化,有關刀劍這種豐富的性格,馬來劍(kris)堪稱最佳範例之壹,因此公元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便將印尼的馬來劍,列為「口傳與非實體的人類遺產(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如果以長度而言,馬來劍其實只是壹種類似匕首的短劍,它長度變化不壹,造型則非常特殊,刀刃常是波狀漸尖的造型,加上其彎曲的手柄與開口膨大的刀鞘後,整體看起來很不對稱。這種冷兵器主要流行於信仰回教的印尼、馬來西亞、汶萊(Brunei)、泰國南部、新加坡、以及菲律賓南部的岷達那峨地區。

有關馬來劍的起源,至今仍眾說紛紜沒有定論,這個英文音譯的名詞「Kris」,據說是從古代爪哇馬來語的「刺」、「鉆過」、「貫穿」等辭匯而來。可見馬來劍是壹種以刺擊為主的肉搏短兵器,它那彎曲的刀柄,有助於手腕施力來進行攻擊,並給予敵人較大的創傷,它沒有護手的刀鍔,僅靠較寬厚的刃尾近把柄處,來提供若幹護手功能。

馬來劍以復合材料折疊方式鍛造而成,根據化驗,壹把劍所使用的鐵礦砂往往來自不同的產地,通常都含有相當的鎳元素,在鍛造時,刀匠會利用多種材料、以反覆折疊的方式來鍛合,因此造成刀刃表面出現獨特的水波狀花紋,情況類似印度與波斯的「大馬士革鋼(Damascus steel)」,或是日本刀的「刀肌」。

由於印尼爪哇有不少地區根本沒有鐵礦,因此刀匠必須花費心力去蒐集各種可用的材料,以十九世紀為例,印尼刀匠可能采用擄自荷蘭殖民者的大炮、軍刀、鐵器、車輛、鐵軌之碎片;後來也包括報廢的卡車組件、腳踏車鍊條等。又由於馬來人已將這種劍演化到「神話」的精神與信仰層次,因此具有神秘氣息的隕石,使用者也大有人在。

當折疊鋼鍛造成壹把劍並磨利後,刀匠會以酸液侵蝕刃面,使由各種材料折疊組合的刃面之間,在其接縫處出現痕跡,因而構成馬來劍上的花紋。每壹位刀匠都有自己的鋼材配方,也有自己特有的刀劍花紋,這種技術通常只傳授給自己的兒子。

馬來劍刃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成波狀,時至今日,波狀劍身已經成為馬來劍的專屬特徵,並成為印尼與馬來西亞壹大觀光特產,不過從現存的18世紀以前之古劍來看,卻有過半數都是直刃的造型。

馬來劍的刀柄與刀鞘通常是木制,也有以象牙雕刻或包裹金皮為柄者,當中最名貴的古劍,是以史前猛馬象之象牙化石為飾者。不同的地區,都流行不同的劍刃、把柄、以及刀鞘造型。

馬來男子將壹把好劍視為傳家之寶,認為它擁有神奇力量,不過不同花紋的劍會產生不同的作用,例如刃身的縱向折疊紋數目只可單數不能偶數,否則就是對主人不利的兇劍,他們有很多判斷刀刃吉兇的信仰,例如壹把放於枕頭下,會讓人做惡夢的就是應該轉讓的兇劍,家傳寶劍還必須每年按時進行研磨與增強力量的儀式,如此讓馬來劍提升到信仰的層次。

以下是壹些刊載於大約19世紀時英文古籍裏的馬來劍款式,這是馬來劍仍然維持其傳統,而非像今天變成觀光紀念品後的流行造型,因此很值得欲了解地道馬來劍風格者參考。

三位馬來男子合照,當中有兩位都在右手上臂後方插著壹把馬來劍,可見古代馬來人劍不離身的情況(本圖和以下兩張照片都是日本人類學者鳥居龍藏攝影,地點在當時仍為英國殖民地的馬來半島,時間約為1910年代的20世紀初)。很多手工藝者仿制了類似的馬來劍下面是國內的壹些藝術大師制作的馬來劍制作工藝還是可以的。

  • 上一篇:邁克傑克遜最經典的歌曲有哪些?
  • 下一篇:康復工程考研方向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