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高中作文:地名承載歷史文化

高中作文:地名承載歷史文化

地名是歷史的精髓要素之壹,雖是壹個個簡單的名稱,卻道盡了地與人,地與事、地與物的種種關系。中國地名體現了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區的變化、傳統文化等觀念,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名大如省、自治區、市縣名稱,小到鎮、村、街道、橋梁名稱,還有大量的雅稱、簡稱、別稱等。有的地名歷千年不變,有的地名則多次更換,每個地名的背後有壹段故事,每個地名的後面另有壹串地名。地名的由來、命名的原則、寓意都蘊涵著歷史的傳承和傳統文化的精髓。壹個地名,就是壹段歷史碎片;壹個地名,就是壹幅風情畫卷。看似雜亂無章的地名,其實蘊含著眾多的逸聞趣事,更承載著城市的人文底蘊。

地名是各民族語言中的普遍現象。作為壹種語言符號,除了表示城市、農村、河流、山脈、道路、街巷等地理位置以外,地名詞與社會、文化歷史的聯系也是很密切的。它的詞義往往既反映著人們對地形、地物及地理位置的具體認識,同時也反映著該地的歷史人文的變遷。而這壹切都是借助地名的語音特點和詞義特點來表現的。所以,漢語中的地名,也是中國社會歷史文化信息的承載體。

原始人類同地名是無緣的,地名應該是人類進入文明階段後的產物。最早的地名大約就是借用圖騰的名稱,這從國內壹些少數民族的地名可以推斷。比如雲南彜族,曾以虎為圖騰,哀牢山有彜村就名“羅摩”(母虎),山崗就叫“納羅”(黑虎),意謂母虎族、黑虎族居住的村落、山崗(參見牛汝辰《中國地名文化》)。又雲南有“鶴拓”壹名,據張了先生的考證,其起源就與白族先民的鶴圖騰祟拜有關。漢民族的歷史地名也留下了圖騰的痕跡。如山西汾河壹名,就因壹個壹度定居此地的崇拜風鳥圖騰的部落而得(王克林《汾河釋名》),“風”,古與“風”通假,則也可讀如“分”“汾”。不過由於時世遷易,比較難於考證罷了。 現代漢語的詞匯在數量上是以雙音節為主的,但在歷史上卻經歷了壹個從單音節到雙音節的發展過程。漢語地名詞的發展也不例外。商代和周代的地名大多數是單音節的,如商代七次遷都,七個都城名都是單音節的:毫、囂、相、邢、庇、奄、殷。春秋戰國時期的地名也還是單音節占優勢。但到了漢代,單音節的地名就不多見了。現代漢語中的地名壹般都是由專名和通名構成,所以至少是雙音節的(壹些書面語中的簡稱如滬、津、京除外),甚至也不乏三音節、四音節、五音節、六音節等多音節的地名,如石家莊、羊腸子溝、大禿頂子山、壹三五食

2

宿站。這說明,地名詞在語音上的演變過程與整個現代漢語詞匯的發展步調是壹致的。

漢語地名壹般由專名和通名兩部分構成,而且專名在前,通名在後。比如江蘇省、南京市中的“省”、“市”就是通名,放在最後;而“江蘇”、“南京”就是專名。由於地名是中性詞,所以不包含“老”、“小”、“阿”這樣富於感情色彩的詞頭,也不用疊音和虛字。通名和專名壹般都是有著特定意義的實詞類。

壹、漢語地名起名根據不同性質粗略可以分成三大類:

壹)、自然地理環境的通名,如:山類:山、峰、嶺、岡、坡、丘、陵、高原、山脈水類:水、河、江、湖、泊、溪、池、潭、溝、浦、海地貌類:島、港、灣、洲、角、嶼、半島、盆地、沙漠;

二)、人類居住聚落建築的通名,如:聚落類:鄉、村、莊、鎮、巷、街、道、路、弄、胡同、坊口、條、新村;建築類:樓、臺、亭、閣、城;寺、廟、宮、觀、店、堂鋪、集、墟、場、市、店

以上如“寺”、“廟”等多屬各種宗教的建築物名,歷史上由於宗教信仰的繁盛也常用來做地名通稱。“道”、“路”在古代曾經壹度作為行政區劃的通名,近代起演變成街道通名。

三)、國家行政區域劃分的通名。

中國的行政區劃,在漫長的歷史上,變化很大。先秦代諸侯鼎立,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實行郡縣制,分古中國為:十六郡,郡的下面設縣,這是最早的全國統壹的行政區漢承秦制。唐代分全國為十五道,“道”成為最大的行政域。宋代又改“道”為“路”。古中國由於朝代更叠,地名經常改動,故而同壹個行政區域往往有好幾個名稱,給後,帶來了不少麻煩。“省”的行政區劃始建於清朝,中華民沿用之。新中國成立後,作了調整變革,定為:省、自治區、特區、自治州、市、縣、區、街道、鎮、利。

  • 上一篇:餐飲行業創業發展有何好處?
  • 下一篇: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認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