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品德高尚、懂禮儀的人,必定會得到他人的贊許和祝福。即使妳再怎麽不出眾,但是妳那處處人民著想,毫無怨恨、純真的神情,足以讓人記住妳的名字、記住妳這個人。在壹個已經對學習喪失信心的人面前,妳或許只要給他壹個鼓勵他的充滿快樂的微笑,說壹句激勵他的話,那麽就會令他充滿對學習的希望。在這壹瞬間,妳的面容也將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類似這些不經意發生的事,卻能從中反映出壹個人的道德品質、禮儀文化,哪怕是壹件很小很小的事,壹個很小很小的動作。我們的祖國,是壹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文明的風尚源遠流長。壹個高素質,有道德、懂禮儀的人,必定會受到別人的贊許。文明是尊重別人,更是尊重自己,所以文明禮儀是壹種無以倫比的美!
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懂得謙讓,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懂得使別人快樂,懂得別人的快樂就是自己的幸福。文明禮儀,不是壹朝壹夕能做好的。身為壹個小學生,我們不僅要在壹方面做到文明禮儀,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禮儀。不僅要自己做到文明禮儀,也要感染身邊的人做到文明禮儀。只要人人都遵守禮儀,講道德,那麽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篇二
"禮”,在字典上的解釋是;由壹定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大家***同遵守的禮節。“禮”是指人的容貌,舉止。“禮儀"指的就是”人類社會交往中應有的禮節儀式。”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號稱“禮儀之邦”。孔夫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壹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可見,禮儀教育對培養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當今的青少年學生中,不少人對應有的禮儀不重視,禮儀觀念淡薄,導致思想品德滑坡。壹些人在學校裏,不會尊重他人,不會禮讓,不講禮貌;在社會上不懂怎樣稱呼他人,甚至隨心所欲,滿口粗言爛語;在家裏不懂孝敬長輩,唯我獨尊。自古以來的“禮儀之邦”的美稱,會不會斷送在當今青少年手中。可見青少年學生中,深入開展禮儀教育,重塑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新形象,培養文明有禮的新壹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周恩來爺爺壹生鞠躬盡瘁,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了許多貢獻。但每次外出視察工作,離開當地時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和醫務人員等壹壹握手道謝。周恩來爺爺是尊重他人的典範,是我們青少年學習的的榜樣。
作為祖國的新壹代,我們應該要發揚祖國的傳統和“禮儀之邦”。讓祖國越來越昌盛,越來越偉大啊!
篇三
在壹些美麗的景點,走在幹凈的小路上,路邊綠陰陰的草地,美麗的鮮花,讓人有心曠神怡的感覺。
可每當大批遊人過後,低頭壹看,地上的垃圾糖紙、零食袋、塑料方便袋、果皮等,總是處處可見,害得環衛工人只能跟在遊人*後面追著撿垃圾,簡直太不尊重人們的勞動成果。工人們好不容易造出來的垃圾箱不用,卻往美麗的地方扔垃圾,稍不留神還會有讓人摔倒的危險。反過來想壹想:如果是別人在這些地方扔了垃圾,那麽妳差點被絆倒、滑倒,妳的心裏是什麽滋味呢?是好受還是難受呢?如果,每人都扔到那兒去,那麽,還是景點嗎?分明就是壹個垃圾堆。
我們家在我的帶頭下,每個人都已經養成了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清明節那天,我們去施耐庵紀念館玩,因為天很熱,於是就買了個雪糕,吃完了雪糕爸爸正準備把袋子扔到地下,我連忙阻止了:“爸爸,妳有沒有想過,如果每人都扔壹個垃圾,積少成多,垃圾遍地,這裏還是景點嗎?在這樣的景點玩多不舒服!”爸爸微笑著點點頭,向我翹起了大拇指,並扔進了垃圾箱,這時,我才滿意的點點頭。
再想想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著太多的文明禮儀需要我們做好而沒有做好的:學校樓梯上的壹個個的標誌,為什麽老有同學不遵守?我們的預備鈴響了,為什麽老有同學不能做到按時上課、擺好桌面?為什麽課堂紀律老有幾個同學不能自覺遵守……
妳們知道嗎,古代人把“聰”分為好幾部分——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嘴說、用心想,這樣的人才能算是聰明,可有的同學為什麽老是做不到?
中國是壹個禮儀之邦,讓我們從身邊的壹件件小事情做起,讓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