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高山族的文化習俗

高山族的文化習俗

高山族的飲食以谷類和根莖類為主,壹般以粟、稻、薯、芋為常吃食物,配以雜糧、野菜、獵物。山區以粟、旱稻為主糧、平原以水稻為主糧。除雅美人和布農人之外,其他幾個族群都以稻米為日常主食,以薯類和雜糧為主食的補充。居住在蘭嶼的雅美人以芋頭、小米和魚為主食,布農人以小米、玉米和薯類(當地稱地瓜)為主食。平埔人還特產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腸內草漿伴上鹽即食)。昔日飲食皆蹲踞生食,飲食、烹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煙酒、食嚼檳榔。

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飯,或將糯米、玉米面蒸成糕與糍粑。

高山族蔬菜來源比較廣泛,大部分靠種植,少量依靠采集。常見的有南瓜、韭菜、蘿蔔、白菜、土豆、豆類、辣椒、姜和各種山筍野菜。

高山族普遍愛食用姜,有的直接用姜蘸鹽當菜;有的用鹽加辣椒腌制。肉類的來源主要靠飼養的豬、牛、雞,在很多地區捕魚和狩獵也是日常肉食的壹種補充,特別是居住在山林裏的高山族,捕獲的獵物幾乎是日常肉類的主要來源。

高山族的十個族群中各自都有自己獨特的食品,其中典型食品有:腌肉,高山族泰雅人、阿美人儲存肉類的方法,其中泰雅人腌猴肉和阿美人腌鹿肉和野豬肉別具壹格;咂酒,高山族排灣人、布農人土法釀制的壹種米酒。

布農人在制做主食時,將鍋內小米飯打爛成糊食用,排灣人喜用香蕉葉子卷粘小米,摻花生和獸肉,蒸熟作為節日佳肴,外出狩獵時也可帶去。但作為狩獵帶去的點心,餡裏壹般不加鹽巴等鹹味調料。

泰雅人上山打獵時,喜用香蕉做餡裹上糯米,再用香蕉葉子包好,蒸熟後帶去。排灣人喜歡將地瓜、木豆、芋頭莖等摻合在壹塊,煮熟後當飯吃。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涼水做為飲料。據說此種飲料有治腹痛的功能。過去在上山狩獵時,還有飲獸血之習。不論男女,都嗜酒,壹般都是飲用自家釀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雅美人喜歡將飯或粥與芋頭、紅薯摻在壹起煮熟做為主食。外出勞動或旅行,還常以幹芋或煮熟的紅薯及類似粽子的糯米制品為幹糧。排灣等族狩獵時,不帶鍋,只帶火柴,先將石塊壘起,用幹柴禾燒熱,再在石塊底下放芋頭、地瓜等,取沙土蓋於石塊上,熟後食用。食用芥菜時先將正在生長中的葉擗下來,用鹽揉好,放兩三天後才吃,留在地裏的芥菜根繼續生長。

排灣人不吃狗、蛇、貓肉等,吃魚的方法也很獨特,壹般都是在撈到魚後,就地取壹塊石板燒熱,把魚放在石板上烤成八成熟,撒上鹽即可食用。排灣人小孩不許吃鰻魚,甚至其他魚的魚頭也不讓吃,認為吃了魚頭不吉利。

阿美人在做肉菜時,喜把肉切成塊,插上竹簽,煮好後放在壹個大盆裏,全家人圍在盆邊,每個人用藤編小籃盛飯,***用壹勺舀菜,壹手抓飯,壹手取肉吃。在插秧季節,他們喜到水田裏捉小青蛙,帶回家中用清水洗凈,煮熟即吃。阿美、泰雅等族人有的也吃捕來的生魚。他們還喜歡將打來的獵殺好去皮,加鹽和煮得半熟的小米壹起腌存,供幾個月食用。保存食品常用腌、曬幹和烤幹等幾種方法,以腌制壹、兩年的豬、魚肉為上肴。高山族過去壹般不喝開水,亦無飲茶的習慣。 高山族傳統衣飾絢麗多彩,衣飾式樣因族群而異。

高山族男子的衣飾式樣,大體有四種類型:壹是以泰雅人、賽夏人和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征是用兩幅麻布拼縫成無袖筒外褂;二是以曹人和布農人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征是以鹿皮為衣料,上衣為帶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三是以排灣人、卑南人、魯凱人和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征是對襟長袖上衣,腰部系半腰裙,或系壹條寬腰帶而垂其兩端作為前裙;四是蘭嶼島上雅美人的雅美型。僅系壹條用寬約三四寸的厚布做成丁字帶遮擋下身。

高山族女子衣飾類型包括短衣長裙和長衣短裳。大體有三種類型:壹是泰雅人、賽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長裙式;二是布農、魯凱人和排灣人的窄袖長衣式;三是雅美人的半裸露式。上身常常只穿壹件背心,下體僅橫圍壹塊腰布。冬季則用壹塊方布自左肩圍裹其身,於左肩上打結。

高山族各族群男女皆重裝飾。飾物種類很多,主要有貝珠、貝片、琉璃珠、豬牙、熊牙、羽毛、獸皮、花卉、銀銅首飾以及錢幣、紐扣、竹管等。他們用這些飾物把渾身上下裝飾得琳瑯滿目,五光十色。尤其是男子,盛裝時幾乎從頭到腳都有裝飾,有些男子尤其是頭領的頭冠甚至比女子頭冠更為復雜和多姿多彩。

按地域分:北部常見無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帶;中部常見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見對襟長袖上衣、腰裙、套褲、黑頭巾等。

雅美人服飾簡單,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著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為美。僅以幅布遮陰,毛皮圍腰。但接觸漢文化以後,逐步形成男穿長衫女著裙,講究服飾美。衣服除獸皮、樹皮外,多用自織麻布並加彩紋裝飾。

高山族的服飾圖案、日用品、工藝品多選用蛇紋圖案,這與他們的居住環境和圖騰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由於高山族生活在蛇類出沒的亞熱帶地區,對蛇的屬性、特點有較多的了解,他們把百步蛇當作神靈的化身,認為是祖宗的靈魂附在上面,因而不能殺害,並把它作為神靈加以崇拜。

高山族還有黥面、文身、鑿齒、涅齒、穿耳、除毛、束腹等身體裝飾習俗、身體裝飾壹般出於成年、美觀、聯姻、紀功、尊貴等目的。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後,身體裝飾習俗逐漸趨於衰退,但其殘余影響還在。 重要節日

高山族的重要節日有:播種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結束之日)、平安祭(布農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豐年祭(鄒人、魯凱人、達悟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灣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與大獵祭(卑南人,十壹月)、矮靈祭(賽夏人,十月十壹日至十八日)以及達悟人的飛魚祭,等等。

高山族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基本上是以祭祀典禮的形式而出現的。如開墾祭、播種祭、除草祭、豐年祭、五年祭、祖靈祭、漁獵祭、矮靈祭、船祭、飛魚祭等,其中“豐年祭”是除雅美人外高山族全民性的節日。在節慶期間,除歌舞聚宴外,還增添了體育比賽、文化展覽、遊藝活動等。

節日禮儀、祭祀食俗

高山族喜歡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裏舉行宴請和歌舞集會。每逢節日,都要殺豬、宰老牛,置酒擺宴。布農人在年終時,用壹種吃“希諾”的植物葉子,包上糯米蒸熟,供本家同宗人享用,以表示慶賀。

高山族節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種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不僅可作節日期間的點心,還可作為祭祀的供品。也將糯米做成飯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動很多,諸如:祖靈祭、谷神祭、山神祭、獵神祭、結婚祭、豐收祭等種種,以排灣人的五年祭最為隆重。屆時除擺酒席供品外,還伴以各種文體活動。婚禮及宴請的場面十分豐盛和壯觀,尤其要準備大量的酒,屆時參加者都要豪飲,並有不醉不散的習俗。“豐收祭”這天,族人自帶壹缸酒到場,圍著篝火,邊跳舞、邊吃邊飲酒,慶賀壹年的勞動收獲,每年舉辦壹次。排灣人在歡慶的日子裏常用壹種木質的、雕刻精美的連杯,兩人抱肩***飲,以表示親密無間,如有客至,必定要殺雞相待。布農人在宴客時先把雞腿留下來,待客人離去時帶在路上吃,意為吃了雞大腿,走路更有氣力。魯凱人善以壘石為竈烤芋頭,經烘烤的芋頭外脆裏軟,便於攜帶,也常帶給客人路上食用。 高山族的婚姻行壹夫壹妻制,禁止近親結婚。男女大多自由戀愛結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愛情,有的阿美婦女到男方家贈物表示相思。高山族青年男女的戀愛婚姻非常自由,父母從不幹涉。當姑娘到了結婚年齡時,家裏就會為她準備單獨的住處。

排灣人婚慶時,將小米磨成粉,加水攪糊,包入魚蝦(蝦露出尾巴),捏成雞蛋大小的團,置於沸水鍋中燒,熟後撈出食用。 禁忌是帶有宗教意義的禁規。它是人們懾於大自然的威力而采取的避禍遠害的消極手段。高山族有許多關於狩獵、農耕、祭祀及其他方面的禁忌,其目的在於:通過強制性的恪守這些禁規,避免不可覺察的危險,特別是死亡的發生,以維護生產、祭祀的正常活動以及社會倫理道德,不受影響和幹擾。禁忌壹旦被觸犯,大家預感到可能蒙受某種禍害而惶惶不安,當即中止正在進行壹切活動,采取祈禱、咒語、噴酒、祭獻等祓禳方式,解除可能存在的危險;犯禁的人,輕則受罰,承擔祓禳饗宴的壹切費用,重則處死贖罪。

在高山族禁忌中,有些是***同的,各部落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嚴守。具有普遍意義的禁忌,屬於視覺的,如:禁忌遇見橫死者及其葬地、遇見動物交尾等;屬於觸覺的,如禁忌接觸神物、接觸死者的器物等;屬於行為的,如禁忌排氣、打噴嚏、同族性交等。特殊禁忌,如:婦女懷孕後,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貓、穿山甲和並蒂果實等,忌生雙胞胎;忌見蛇、山貓、鼠、橫死者及其葬地;女人不能接觸男人使用的獵具與武器,諸如弓、箭、槍、矛等,不得擅自進入男性會所和祭祀場地;男性不能接觸女人使用的織布機和生麻,在狩獵、捕魚及農忙期間,禁止與女性同房;成人在會所受訓期間,禁止與女性接觸;在捕魚、出獵或祭祀期間,家裏不能斷火;祭祀期間不能吃魚等。其中,祭祀中打噴嚏尤為忌諱,南部高山族認為噴嚏意味著靈魂出殼,有招誘惡靈的危險,是禍事臨頭的征兆。

生育方面的禁忌主要有:

1、禁忌生雙胞胎,因為迷信雙胎是野獸所在,預示著災禍將至,必殺其壹以為禳災。

2、布農人禁忌私生子,通常把私生子拋棄荒郊野外。

3、阿美人生產禁忌男人與寡婦窺視,嬰兒禁忌父親懷抱,據說由於嬰兒軀體軟弱,會通過接觸使其父傳染軟弱的病癥,以致狩獵、出征時奔跑乏力,壹無所獲。這條奇特的禁忌具母系特權社會確保孩子撫養權操在母方手裏的“措施”。 刺球

又稱竿球,是高山族最喜愛的體育運動形式之壹,盛行臺灣屏東和廣東潮州壹帶,五年舉行壹次,所以又稱“五年節”,並且非常隆重。這項源於壹段古代的民間傳說:大意是說在很久之前,高山族有壹位勇敢的青年守衛人間的火種,突然發現有壹只猛虎想撲滅火種,他用長竿刺殺了老虎,從而使人間的火種得以保存。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的英勇行為,激勵民族的鬥誌,便在民間廣泛的開展了這項運動。

按民間習慣:刺球所用的球是用粽皮所做,其中刺中粽球的操竿者,在今後的五年中事事如意,逢兇化吉。刺中得越多,要受到鄉親們的敬重,還可能得到姑娘們的垂情。刺球活動多按村落舉行,參加者十多人、幾十人不等。比賽時由專門的拋球手把粽球拋向空中,由持竿者雙手舞動刺竿,以刺中落下的粽球為勝,拋球的數量沒有限制,期望人人都能得到好運。在結束前壹般都由拋球者把壹個插滿羽毛的球拋向空中,只要有人刺中了,就宣告結束。

背簍球

又稱背簍會,是高山族男女青年連情的壹種形式。流傳於臺東、花蓮壹帶,並被稱為“阿美人”。參加者應該是未婚男女青年。

活動時女青年背著背簍在前面跑,男青年在身後緊相隨,壹般相距4-5左右,不斷的把象征常青、長壽、吉祥、幸福的檳榔往女青年的背簍裏投,投擲者如姑娘中意,便喜笑顏開,徐步不前;反之女青年則側肩倒出簍中的檳榔,繼續往前跑。在臺灣高山族的學校裏也舉行這項活動,但已淡化了男女連情戀愛的含意,成為壹種純娛樂性的民間體育活動。作為比賽壹般分兩隊,每隊有壹名專伺背簍,其余的隊員分別向對方背簍的隊員簍內投擲,背簍者則盡量避開投擲者投來的檳榔,最後以投中多者為勝。

蕩秋千

是高山族另壹項青年男女踴躍參加的娛樂活動,蕩秋千時,姑娘坐在秋千的藤墊上,系上長索,請小夥子牽引操縱,兩廂配合。

  • 上一篇:首飾裏寶石,石頭都有些什麽含義,效用啊?
  • 下一篇:雞蛋灌餅做法烤爐雞蛋灌餅做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