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族居民信奉佛教,佛教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小乘佛教於公元13世紀傳入,後成為高棉族的正統宗教。據統計,高棉族居住的九龍江平原約有寺廟400座,僧侶1萬余人。男子成人前都要先出家,和尚很受人尊敬,父母到寺廟裏見到了做和尚的兒子也要下拜。寺院不僅是誦經講道的場所,而且也是識字和傳授科學知識的學校。寺廟已經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寄托,人死後的骨灰也要送入寺廟保存。寺廟沒有自己的土地,它的壹切費用,包括僧侶的生活,全靠村民施舍。高棉族的民間信仰和祭祀習俗均與佛教有著密切的關系。幾乎每個月都要組織與宗教有關的活動。主要有:潑水節,節日期間行浴佛禮等;祭月節,給孩子們吃香蕉和糯米片,預測壹年的財運,沿河施放蕉筏燈,放風箏;播種和插秧季節舉行傳統的賽龍舟以求雨;耕作首次開犁時,也要舉行儀式;祭谷節要呼喚谷魂,谷魂的形象是壹尊手持稻穗坐在魚背上的女性佛像。
高棉族的村寨規模不大,壹般由幾棟至幾十棟房屋組成。村中種有許多椰子樹和糖棕樹。在高棉族的村莊中,位於中心的寺院建築,高大宏偉,在簡陋的草房群中更為醒目。寺廟建築不僅華麗,而且獨特。寺內供有佛像,造型生動,民族風格濃郁。
高棉族的家庭手工業,包括編織和紡織等,其中養蠶、織綢和制裙,在壹些地區十分有名。制陶業也很發達。
高棉族不論男女,平時均著圓領短衫,壹條方格圖案的長巾,有時纏在頭上,有時搭在肩上。這種長巾引得越族人也十分青睞,紛紛仿效。
高棉族日常飲食主要是粳米飯、魚露、蔬菜、豆類,肉食不多見。節日期間,則有各種肉類、魚類制品,各種糕餅,豐富多樣,還有糯米飯、米粉等。高棉族日常還喜歡在菜肴中加壹些調味品,如咖喱、椰肉、椰汁、糖棕果。
高棉族居民能歌善舞,男女老少幾乎都會跳舞。民間舞蹈有挲丹姆鼓舞、孔雀舞、椰瓢舞、婚禮舞、跳大神舞等。古典民族舞蹈有節摩潤、昭榮、該勒席等,這些舞蹈形式,有固定的程式,藝術水平較高。歌舞離不開音樂,高棉族的音樂是在印度古典音樂和東南亞傳統音樂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樂器有鼓、笛、琴等,其中木船琴別具特色。